APP下载

高中文言虚词探微

2019-04-09王羽

关键词:探微虚词

王羽

【摘 要】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且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起到组合文中语言单位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文言虚词教学进行探究,希望对其他老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文言;虚词;探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72-01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連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这些虚词在文言文中各有各的作用,教师只要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各种虚词的用法和作用。接下来,笔者就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分析。

一、解句求词法

虚词在句子中虽然没有实义,但缺少虚词句子的含义也就无法表达,因此先理解句子然后反推虚词的含义是一个有效的方法。笔者从以下两个例子来说明。

例一,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多多阅读文言诗词,古人说“诗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多了,理解起来自然更加容易。比如很多古装影视剧中经常会用到的一句台词“何罪之有”,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有什么罪呢,自然也就知道“之”在这个句中的作用是倒装,将“罪”这个状语前置。

例二,有的时候先理解上下文的意思,然后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在《孔雀东南方》中有这样一句“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学生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万万不可为一个女人去死,你们的身份贵贱不同怎么能算薄情呢”,然后就可以很简单地判断出“何”在这个句子中的用法是“怎么”的义项。

解句求词法是根据上下文从大局出发去理解虚词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教导学生千万不可断章取义,那样理解会造成很大的偏差。

二、根据虚词的固定位置推断

虚词既然是与实词相对应的,那么虚词在句中肯定是有其固定的位置来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虚词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熟练掌握虚词在句中的固定位置。

例一,虚词放在句首表示转折关系,一般表示“但是”“却”的意思。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两个句子中的“而”。

例二,虚词放在句末,用作语气助词,一般表示“罢了”的意思。比如“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这几个句子中的“而已”。

虚词在句子中的固定位置有很多,在这里笔者就不一一举例了,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总结归纳。虚词在文言文语法中的运用灵活多变,清刘淇《助字辨略·自序》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柳宗元)所由发哂于杜温夫者邪!”这说明文言文必用实和虚字,且“虚字一乘,判于燕越”,充分表明虚词的重要性。本来,“实”和“虚”具有相反的意义,而相反正足以相成,好像真、善、美的反面是假、恶、丑,没有假、恶、丑,就没有真、善、美。因此,教师在虚词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虚词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虚词灵活多变的功能。

三、归纳总结加上多次练习

高中文言文虚词的教学除了合理的归纳总结,还需要丰富的练习来巩固加深。

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知识积累的不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之后,再辅以丰富的练习,能够取得良好的虚词教学效果,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多次练习之后,能够进一步了解掌握虚词的用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文言文中常用的“之”进行虚词用法总结。

1.作代词,一般用于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2.作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3.作动词,常表示到......去。如“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然后教师再选择一些供学生练习的题目,例如: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他也。(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他)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到......去)

运用这种先总结归纳再组织练习的教学方法虽然比较传统,但对于学生有效的掌握虚词的用法有着很好的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总结知识,养成不断积累然后不断运用的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是笔者在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方面的一些个人经验。文言文虚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重点是教师要运用这些方法让学生灵活地掌握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兆群.高考语文古诗文试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吕眉洁.文言虚词教学的着眼点在哪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03):88.

[3]廖骏驰.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探微虚词
“ている”在日常生活会话中的用法探微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琴曲《幽兰》探微
《古今名剧合选》编选旨趣探微
一次函数常见题型探微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话语分析的精神分析方法探微
试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虚词功能的羡余及其修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