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

2019-04-09王秀敏

关键词:个性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王秀敏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要求,要给予每一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教学中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彰显学生的独特个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个性化阅读”,就是让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化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性阅读对文本进行体验、感受和理解,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多角度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85-01

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学生在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和不同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在阅读中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目前教学中,教师尚未注重学生共性和个性之间不同的阅读需求,采用“一体化”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导致课程内容形式过于保守枯燥,很多思维能力和个性明显的学生无法忍受,而理解能力和基础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跟不上教学进度。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掌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特的整体面貌,是一种精神气质的体现,是一个人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和信念、能力、兴趣等等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学生的个性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体,它主导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个性化阅读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多重互动形式,主要是学生阅读态度的自主性、阅读文本的多样性和阅读思维的独特性,它需要读者和文本之间产生一定的信息情感交流[1]。

因此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应该具备自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学生自觉、自为和自由思想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在学习中有效控制和主导自我意识及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它能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保证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批判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在阅读中对文本和知识理论产生批判的阅读观念。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总结和修正前人的阅读结论,明确文本的真实内涵。创造性是学生对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和阅读结论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惯性思维和固化逻辑的束缚,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角去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尊重学生个人情感和阅读体验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自主选择。通过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学习方式有更强的认同感和自觉性。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展多样化的阅读训练,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思维空间。

常见的阅读方式有两种,即朗诵式阅读和对话式阅读。一般诗歌、文言文和散文会采用朗诵阅读的方式,通过富有情感、抑扬顿挫的语言,融入自己的体会和情绪,通过反复品味,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如朗读《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充满了温暖、羞涩、优雅、诗意、悠然和盈透,作者对此真的是无一处不欢喜,无一处不热爱,在他的眼中,那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就像是陶渊明的南山雅舍。學生在朗读时,除了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欢喜,还应该更深入地表达一种幻想、现实和憧憬相结合的矛盾情感。对话式的阅读可用于记事文和情景剧之类对话相对较多的文章,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刘姥姥进大观园》、《威尼斯商人》等等[2]。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情景创设,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进行具象化解读,通过图片、影像将文本中描绘的秀丽壮阔的山河、千回百转的情感和一波三折的故事一一展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增强沟通交流,引导合作探究

阅读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情感思维交流,个性化阅读并不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所有的阅读过程,而是通过沟通交流互通有无,明确自己的缺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思想加以完善,在标新立异的同时求同存异,从而深入掌握文本内涵,形成有个人特色的阅读思维。

举办阅读活动是有效且常用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之上,定期举办各种阅读交流活动,如辩论赛、朗诵比赛、诗词比赛、作文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比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喜欢语文、热爱阅读,提升自己的个性化阅读能力。除了这些比赛,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课本编排舞台剧、话剧,如《孔乙己》、《范进中举》等等,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行为、表情等展现出学生对文章的特殊理解。

四、结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展现方式,只有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充分体验和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才能展现思维的百花齐放。个性化阅读是素质教育要求下的阅读模式,其主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落实个性化阅读理念。

参考文献

[1]周家玉.个性化视角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2):24-26.

[2]朱梅.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04):106-108.

猜你喜欢

个性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