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2019-04-09何丽英

关键词:课文语文老师

何丽英

【摘 要】新课标中的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日常学习获得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在交往活动中,他们必须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培养听说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全面掌握教材,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90-01

一、听说能力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语言能够在不向文字转换的情况下,直接以音频的方式传播出去,这就意味着听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依然有着“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老师的角色还是倾向于在课堂上讲,未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讲和记录为主,老师也未提供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的表达机会少,易造成碰到问题难于表达、羞于表达的现象,这从根源上就不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健康发展[1]。

“听说”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有效手段,通过聆听,能够快速的把握谈话的重要部分,整理自己的语言,能条理清晰的、流畅的跟他人进行交流,不但能获得他人的好感,也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听说能力的有效策略

1.心中有课,教里有法。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同时大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认真聆听的基础上,积极发言。对二年级小学语文课本的大概浏览,可以清楚的看到,每篇课文后面都有这样的要求,朗读课文,其中个别单元后面,还会特别设置一个“口语交际”以促使孩子把课文内容作为媒介去主动交流。

二年级语文教材开篇就是古诗两篇,分别是《村居》和《咏柳》,在课本标注中写到了对学生的要求,朗读课文,自行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里所表达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一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会自己读给学生们听或是放录音给学生们听,学生在听过标准发音后,能试学着读,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诗句里的画面,把想要说的话,有逻辑条理,清晰的组织起来,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看法。由老师完成教学的主导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言,这不仅能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而且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2]。

在其它课文课,例如《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类较为故事性的课文,老师在课前先大致的给学生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们通过分角色进行表演,每个学生都要去尝试了解课文中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角色的性格和说话的语气,注意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课文的意思能完整并准确的被表达,老师在一旁要做好引导和协调的工作,它能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材每个环节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它遵循了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同时兼顾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老师在教学中要熟悉并掌握课本的整体结构,并清楚的认识到二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稳固基础,合理过渡。

2.克服障碍,敢于表达。

人的性格各有差异,有些人乐于去表达自己,有些人不善言辞,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去了解自己的学生,喜欢表达的学生,要进行适时的鼓励;想表达但不敢表达的学生,老师在课上要鼓励他们回答问题,课下给他们做好心理建设。因为大部分学生不敢发言,主要是心里害怕,怕说的不好,怕同学嘲笑,怕老师批评,这就要求老师营造一个宽松有序的课堂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许多学生怕发言是因为性格内向或者语言组织的没有条理、不清晰,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让他们羞于表达,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先确保自身普通话使用的标准性。对于普通话不好的同学,成立一个普通话兴趣小组,老师做课外指导,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督促他们加以改正;對于性格内向的同学,老师要在课上主动提问,他们回答过后不论好坏都要鼓励。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个口语交际的任务是推荐一部动画片,老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从你喜欢的原因和推荐的理由入手,让同学们认真思考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在第二天的课上进行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尽可能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上表达,表达时要集中注意力去思考所表达的内容是否存在问题,确保不被外界干扰,每个学生讲完都应该要获得老师的鼓励,这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打破他们难于表达的心理障碍。

3.立足课堂,做好课下。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必须注重读写技能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老师要做好立足课堂教学,布置好课后作业或活动的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请学生朗读课文,或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内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写”也是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它能够掌握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老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去进行考察,例如板块式听写、串联式听写、语境式听写、反复式听写。课后作业的形式也应不拘一格,具有针对性的《找春天》,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一幅自己眼里的春天,《中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搜集自己最喜爱的节日的知识,并用多种形式展现在同学的面前,这类作业学生更乐于接受,也更乐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并且能促进他们实践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听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它有利于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加深学生与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二年级语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老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思路、方法和方式,来培养学生以听说能力为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合理发展的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秀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5).

[2]赵大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3,(16).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六·一放假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