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高专阅读教学
2019-04-09王筱楠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关系到学生词汇的习得,句子的理解和语法的分析,是学生提高英语技能的一项重要模块。语篇衔接阅读模式强调知识背景对阅读的影响,注重语言的功能,侧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有助于培养学生语篇层面的理解能力。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应该把语篇分析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篇衔接 阅读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96-01
由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基本教学技能,熟知外语教学理论之外,怎样通过某些策略与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词汇量,把语篇分析应用在教学之中从而成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理解历来是高职高专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并且也是高职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法为:讲解词汇,翻译句子和文章,分析句子语法。讲解过程中,讲授的重点是长句和难句。最后进行练习题的核对。整个过程中都充斥着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知识。和比较盛行的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方法相差甚远,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语篇衔接理论
Halliday 和Hasan(1976,1985)认为任何一种能成为语篇的文章必须具有语篇性。Halliday (1976)认为语篇之所以成为语篇在于其篇章织体。篇章织体的作用是将语篇中的各个衔接手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系统。
语篇衔接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从整体出发,掌握文章所表达的主要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重视语言的形式,也要注重语言的功能,将语言知识应用于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来。对文章要进行篇章结构、发展思路、主题思想等宏观分析,又要进行词汇、衔接等微观结构分析,使学生通过已知的信息,最大量的掌握文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语篇衔接教学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衔接理论在高职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语境衔接的背景知识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材中课文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高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相对困乏,这是影响阅读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介绍和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给学生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书籍、杂志等搜集资料,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共同分享交流。上课期间也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导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个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新概念第三册第10课 “The loss of the Titanic”一文前,让学生课下了解泰坦尼克号的相关知识,上课时用视频展示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再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
2.利用銜接知识概括主题思想,精读文章
英语文章中比较注重主题句。一般情况下,主题句放在开头或者结尾偶尔会出现在语篇中间部分。一个主题句往往有几个句子支撑,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衔接手段找出语篇中每一段的主题句,就有利于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的意图,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除了教授学生找主题句的方法还应该把课文内容和课后针对课文大意的练习相结合。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推理,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主题。另外教师应该教学生掌握文章中常用的关系词,例如:表示转折的but, however等,表示因果的because, there?鄄fore,表示递进的and, moreover等等,这些连接词对于整篇文章的衔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对逻辑词语衔接的运用能力,使其更熟练的阅读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3.语言知识学习
语篇是一个整体,是借助一些手段和关系连接在一起的。高职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链接手段,所以就影响了整篇语篇的理解。因此要从词汇的选择来分析作者的词汇衔接手段。例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已有的词汇知识,通过词汇连接手段来猜测词汇的意义。例如:新概念第二册第38课 “Everything except the weather”中文章前面出现“He could not stand the weather.”在文章中最后出现 “In the end, it was more than he could bear”.第一句中 “stand”一词,学生已经掌握,最后一句 “bear”一词为新词,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学生可以猜测 “bear”一词为 “忍受”。
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语篇意识及阅读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文章的能力和对内容脉络预见性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和课堂效率。因此,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衔接教学是完全必要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R(1976).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Longman.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筱楠(1978.9-),女,山东肥城人,大学本科学历,泰山护理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