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19-04-09许辉
许辉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趋势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仅仅强调学生对定义和公式的记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结合特定的课堂小实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等措施,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因此,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教学方式;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87-01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大纲明确提出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操作中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他们会自主的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当中,能够将这些知识真正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时,要能够将动手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重视学习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得他们更加主动的去学习,切实提升他们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重视学生动手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是非常的活泼好动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的强调学生去保持安静、保持端正坐姿,需要遵守课堂规则,而是充分结合学生的这种特点,进行学生动手兴趣的培养。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当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中去的。由于年纪偏小,小学生对事物和知识往往是直观感受远远多于理性思考,这好像和数学逻辑性强的学科特点背道而驰,但是这是一个正常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的动手尝试,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去了解知识的本质,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而且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实现数学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当中,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来增加数学教学的乐趣,给数学学习打开另外一扇窗,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方程式应用题”的相关知识时,在讲解这样一道题时:有两根绳子,长度是一样的,第一根绳子先被剪去了三分之一,然后又被剪去了三分之一米。而第二根绳子,先被剪去了三分之一米,然后又被剪去了三分之一。在剪完之后,两个绳子都还是有剩余的,请问哪根绳子留下的长度最长?长多少?由于刚开始接触这样的题型,学生都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去实际操作一下,拿出两根长度一样的绳子按照题目的要求去进行裁剪。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都被调到起来了,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的容易。
二、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途径。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时,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会更加快速有效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他们的动手操作才会更加的有序和高效,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一个系统化的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来自他们的想象力,是学生动手操作的主要力量来源,能够使得学生的动手操作更加的具有效率。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材上就有这样的一道例题:有一只挂钟,它的分针长为40cm,请问一昼夜这根分针的针尖所走的路程是多少米?这是一个和生活现象相关的问题,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来帮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知识。因此,教师在例题讲解时,要让学生将这个挂钟现象成一个圆形,然后将挂钟的分针当作圆的半径,这样当挂钟的分针针尖走了一圈时,其长度就是圆的周长,这样题目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他们的想象能力和逻辑能力还尚未被挖掘,因此教师如果这样讲,学生仍然听不懂。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一个圆形的挂钟,然后将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个挂钟想象为圆形,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
三、重视数学教学工具的使用
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不管是在知识储备还是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还尚未形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形象思维来开展数学教学。而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但是又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充分的借助数学的辅助工具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够使得数学的学习变得更加的形象和生动,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也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教辅工具有计算工具、几何画图工具等。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基本认识”的相关知识时,会经常涉及到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比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提前准备的硬纸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然后用剪刀将其剪下来,让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形。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用尺子去对这些图形的长、宽、高进行测量,将其记录在本子上。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所测量的数据来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能够对面积和周长公式更加的熟悉,运用的也会更加的熟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学习特点、知识基础,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安排,使得课堂互动和课堂时实践的安排更加的合理,并且能够灵活的将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其中。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时,不仅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更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也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刻、运用更加的熟练,切实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加的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