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2019-04-09尼玛卓玛
尼玛卓玛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重点部分,为了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需要教师提高认识,并且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必然能够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主动自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语文学习不是仅依靠课本或是进行单纯的练习便可收获较好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根基,能够为学生具备其他综合技能夯实基础。如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完成独立阅读练习,并养成阅读习惯,可大大增强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每个人只有在思想上独立才能具备独立的人格,才能形成独立的个性,才能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形成独立的思维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予以重视的,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为其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奠定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
1.自主搜集与文本相关的内容,对自主阅读的作用
以区编语文教材十一册21课为例: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布置了学生自主搜集和阅读有关威尼斯小艇的文章或片段的任务,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为正式学习文本做兴趣、感知和能力提升的铺垫,进而在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重视学生预习情况的展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自了解到的威尼斯,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孩子倾听和表达的能力,更为下一步文本的自主阅读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述自己所想。接着,教师以“那么,《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给我讲的和你搜集到的又有何相同或不同点?”,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发现预习的内容和文中描写的威尼斯有何不同,利用问题导入法,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本,学习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参与自主阅读获得的收获与满足感。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不同的课堂游戏,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增加自主阅读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参与度。如:在学习区编汉语教材十一册第13课《狮子与山羊》时,教师直接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抓住其生动、形象、有趣,集语言表达与感悟、联想、肢体动作、神态表情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特点,给出故事的一半内容供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表演,这样的形式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孩子们都会认真对待。然而,课本剧的表演仅仅是自主学习的前奏,学生通过对故事产生的一点了解,会更加有兴趣,乐于学习后半部分的内容,无形中为开展自主阅读做好了准备,打好了基础,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所扮演或感兴趣人物的神态、语言,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受到美的语言熏陶,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亦可倒着来,先学习故事的前半部分,再自主学习后半部分和表演)
3.运用不同阅读方法的介入,促使自主阅读的有效达成
《课程标准》在阅读能力上,强调了要重视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理解,教师可以充分运用阅读方法中的略读和浏览方法。如:学习《狮子与山羊》这片课文时,首先,将课本中出现的三种不同动物以图片或視频的形式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引导学生说一说: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文本中的山羊、狮子和豺狼你喜欢哪一个动物?为什么?引导学生自由畅谈,并发挥想象。“猜一猜文中三个动物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你更感兴趣谁的命运?”等一些发散思维性提问,为接下来实施自主阅读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垫,与此同时,引导孩子通过略读与浏览的方式,快速地自主了解和掌握各自感兴趣的部分,看看与自己的猜测和想象之间有何不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效提升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孩子主动思维、自觉学习等能力。
4.重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课外阅读是汉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根据课标要求建议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制定与本学期教材内容和题材相像的课外阅读计划,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布置“谈谈你认为最有趣的阅读内容”的主题,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向往、同情等感受,并定期检查组织评比活动。利用竞赛方式,不仅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丰富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并使其成为终身习惯。
总之,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当学生有了自主阅读能力,其语文综合能力也将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