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荷”教育培育“荷”少年
2019-04-09蔡庆辉
蔡庆辉
【摘 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荷为媒,实施“荷教育”,坚持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个性,遵循教育规律,从办学思想、校园环境、课程建设、教师队伍、课堂改革、多元评价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探索学校特色育人模式,培育荷品少年。
【关键词】“荷”教育; “荷”少年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面发展理念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但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重分数而轻德行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在注重学生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道德情感的教育,人文涵养的缺失让学校教育得不偿失。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实施“荷”教育是学校本土文化的自然生成,学校原名“荷池小学”,拥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学校依畔锦绣湖,荷塘清清,翠柳依依;所在社区原有荷池,学校新址另设荷塘,身临其境观荷景,学荷意,从中悟荷道,感荷情,树荷品,显荷韵。学校在“荷”教育的构建与涵育过程中,要求全校师生从感悟荷花高洁品性到引领儒雅行为,乃至形成文化力,最后凝练成精神品质。
一、营造“荷”教育环境,感受“荷”之美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秉承“厚德、乐学、践行、创新”校训,推崇“博学健美、快乐成长”办学理念,努力营造“和谐雅致、清新质朴”的校风、“纯洁淡雅、品高立教”的教风和“活泼博雅、生动睿智”的学风,在实践与总结中提升,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营造荷雅育人环境,感受荷之美。
1.学校建筑以“荷”为主题
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富有闽南特色和现代气息。主题建筑以“荷风楼、荷雅楼、荷颂楼”命名,源于诗经的“风、雅、颂”,建筑主体立面红色基调寓意“映日荷花别样红”,楼房两边呈现尖顶形状,象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寓意多出人才,学校大门横拱连书寓意“书香校园”,从空中俯看像一把古琴,象征琴棋书画,寓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突出“荷”教育的物质化、可视化特点
校园内文化布置,以荷为主题,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荷”文化的构建与涵育过程中,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致力于环境文化、社团文化、书香文化、课程文化的共同打造。通过开展“最美班级”“特色中队”的创建活动和以“温馨教室、文化教室”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十个一”,使班级文化成展示美德、激励上进的阵地,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促进良好“三风”的形成。
3.构筑环境的内涵教育
学校的校徽由本校教职工创作,结合荷元素,主图案既像荷花绽放,又像翩翩起舞的少年。创编校歌《映日荷花 迎风绽放》,体现了益海学子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精神。創办《小荷》校刊,创作吉祥物“荷花莲儿、蜻蜓飞飞”,设计主题石雕群,意寓“小荷才露尖尖角、荷香满堂、面向未来”,构建“清水出芙蓉”的清新儒雅的艺术环境和文化内涵。
二、开展“荷”教育活动,彰显“荷”之彩
主题教育活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力求培育全面发展的荷品少年。
1.主题实践彰显“荷乐”
少先队主题活动是德育的主渠道。我们通过与“福海粮油”企业共建,实地感受企业文化,亲身体验劳动技能;与泉港区义工协会共建,组织小雷锋社团成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爱心;与福州大学共建,携手开展“为爱护航”暑期夏令营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既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劳动技能,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2.校园活动彰显“荷趣”
学校结合校园四大节,开展“荷之韵”艺术节、“荷之竞”体育节、“荷之颂”读书节、“荷之技”科技节,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清新儒雅的荷校园文化。
3.社团活动彰显“荷情”
学校的小雷锋社团被评为泉州市“百佳社团”,小雷锋社团的成员经常利用周末、节假日到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慰问孤寡老人,定期到清源庵去照顾孤儿,为他们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这些活跃在校园和社区里社团成员,已经成为孩子奉献社会、自觉成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推进“荷”教育课程,丰富“荷”之韵
“荷”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办学思想的依据,从课程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
1.开发荷文化校本课程
学校在原有感恩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荷”教育思想,开发“荷”文化校本课程,分为低段《小荷印象》,中段《荷塘七彩》,高段《清塘荷韵》,三个阶段分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了置不同的内容。一、二年级课程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荷花,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感受荷花的美,初步了解“荷”与民间的传说;三、四年级课程主要内容是掌握荷花翻盘、分藕、种藕种植的技术,感受劳动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快感。撰写观察日记,进行绘画写生,记录荷花生长、开花的具体过程,了解荷花一个周期的变化,感受生命的价值,了解荷花与名人故事;五、六年级课程内容是掌握莲子繁殖技术、欣赏古今关于“荷”的诗文名篇、名画,感受“荷”赋予的深厚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创作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三个阶段呈螺旋上升趋势,让学生的情感由内到外、循序渐进地受到感染。
2.构建“荷”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从三个层面来构建课程体系:第一层面为学科基础课程,即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好每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层面为校本特色文化课程,把感恩教育作为“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一套1-6年级的感恩教材,开设感恩队课、感恩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会感恩身边的人、事、物;第三层面为特长彰显课程,依托兴趣班向学有余力和具有特长潜质的学生开放,有古筝、拉丁舞、乒乓球、足球、书法、科技制作等。三个层面的课程像台阶一样引领孩子们不断向前、向上,演绎出荷园里的孩子“积小德成大爱,积小识成大智,积小创成大慧”的独特学习生活。
3.丰富学科文化拓展
学校在课程文化活动建设中注重学科拓展活动。语文学科分年级通过颂荷诗歌、讲荷故事、搜荷知识、写荷日记、比荷征文;书法科通过撰写荷品百字文;美术学科通过画荷画、做荷手抄报;音乐学科通过唱荷歌、跳荷舞、弹荷曲;体育科通过跳荷韵律操;科学学科通过种植、观察、收集资料、做科研报告等不同形式感受荷的魅力,为培养荷品少年奠定基础。
四、构建“荷”生态课堂,感悟“荷”之道
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打造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即民主化、情境化、简约化、和谐化,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教学的研究,追求简约高效的课堂教学。
1.构建“十里荷香”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办学“荷文化”聚焦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推广课题成果,构建“十里荷香”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生态化”教学,以学生的学力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深度及广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荷香十里,麦穗两畦”的教育愿景。
2.打造荷洁教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教师感荷情,悟荷道,形成圣洁儒雅的精神品格,并付诸于教书育人实践中。聚焦课堂,积极落实“十里荷香”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生态化教学。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可持续發展打下扎实基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低负担高效率的教学之路,大力进行生态课堂教学的研究,推广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五、实施“荷”多元评价,培育“荷”少年
教育的真谛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荷品少年要具备正直、纯洁、谦逊、高雅、博学、健美等良好品格和情操。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个性化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学生健康成长记录卡(一生一卡);重视创新奖励机制,在校园四大节中评选才艺之星、书香少年;结合学生学业情况,评选进步之星、益海之星;依托德育主题开展雏鹰争章等活动,设立“荷花奖”,奖励这些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荷品少年,深入挖掘荷教育丰富内涵,培养“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荷品”少年。
“荷教育”的实施是对教育本质的追寻,是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等多层次、多方位,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师生的人文精神,从而构建圣洁儒雅的新型学校文化,形成“一荷一世界,千荷千芬芳”的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厉宁.让教育溢满乡土芬芳——山区乡土资源的园本化开发和利用[J].山东教育,2012(Z3)
[2]杨善军.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生命力之源[A].教育学.教科研成果展示(2018年7月)[C].2018
(本论文系2018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下的“荷教育”初探》(课题立项编号:FJJKXB18-56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