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4-09温细珍
温细珍
【摘 要】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工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实验中实施创新教育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其核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做法,得出新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造教育;创新;创意;实验
从基础教育的特征出发,创造教育是运用现代创造原理,采用富有灵活性、艺术性的教育方法,开发青少年学生的创造潜能,启蒙创造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个性基础的教育。从广义的角度考察,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精神,激发创造思维,增长创造才华,开展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造教育。
实施创造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培养学生创造力,创造性的教师和创造性的教学是关键。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生物教学的创新前景广阔。作为生物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培养学生潜在能力为立足点,在教学中,给学生一片创新的天地,以唤起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激情,培养创新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体现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核心素养就是要求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使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性强,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培养生物学习兴趣,激发创造的源泉
兴趣是创造力的原动力和维持力,好奇心是创新力的推动力和激发力。生物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生物学事实,有些是学生熟悉的,有些是尚未深入了解的,有些是认识错误的,或被忽视的。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喜欢鲜明生动的事物,他们对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又存在兴趣易消失,不能持久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主要取决于对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上。只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修养,健全和发展创造个性必备的心理品质,创造的智慧就会像火焰那样燃烧起来。
二、重视课堂创意,提供创新舞台
创造教育的课堂教学着立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势必要求教学过程中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变。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学”最终能够摆脱教师的“教”。教师要不断探索具有创造意义的课堂教学方法。实现课堂创意,必须突出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媒体,没有教材,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难于开展,教师要开展创造性教学,必须以教材为依据。生物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且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其中蕴含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种种能够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因素,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开发。
三、培养观察能力,打开创造之门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实验离不开学生的观察,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让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方法,获得丰富的直观现象,活跃思维,才能进行创造活动。首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观察意识,端正观察态度,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提高观察的责任心。教师要引导他们明确观察任务,使他们的注意力能趋于稳定且集中,使他们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逐渐提高。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以提高观察效果。
四、培養实验能力,提高创造本领
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要想创造出“新产品”,就要进行研讨,进行探究,就要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检验和证实。实验是验证、探究、发现新东西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实验课堂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这是它的一大优势。学生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多思考、勤分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新知识。
五、培养创造性思维,突出创造核心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在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要经过大脑加工,思维分析,去伪存真,找出本质性的东西,才可能去创造。当碰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境时,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理解不了它,就必须突破原有框框的束缚,实现认知或实验的飞跃、迁移等质变的思维活动。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一,优化课堂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丰富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生物学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无论是思维形式,还是思维过程,都必须以学习材料为载体。要想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总得先总结,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重视研讨学法,鼓励学生质疑,进行探索,揭示矛盾。要训练学生善于抓住“一闪之念”,及时分析、实验、验证,就有可能有发现,有所创新。第三,培养学生创造的群体意识。
六、改革评价方法,保护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教育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表现意见的机会和自由,给学生提供充分展开想象的时间和舞台,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推迟评价,教学过程中任何提前向学生预示结果和实验方案,都会使学生认为无须再深入探索,并阻碍学生主动想问题和积极作答。另外,对学生创造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和过错不要看得太重,应允许任何学生在错误的经历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