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形式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园园本化体育活动的探索

2019-04-09龙岩市儿童保育院倪莲君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运动性活动区创设

龙岩市儿童保育院 倪莲君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积极手段和重要途径。户外体育活动能满足幼儿身体运动的需要,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均要求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我园拥有宽阔的户外活动场地,有三名在编体育专业男教师。多年来我们以全人教育的视角,积极创设利于多形式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园所环境,发挥男教师资源,最大限度落实每天1~2小时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我们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炼,逐渐形成有一定特色的园本化体育活动模式。

一、因地制宜,创设多样化的户外体育活动区域

运动性活动区是幼儿进行户外运动的场所。运动性活动区的功能区域划分,要考虑三大要素:一是发展幼儿哪些大动作,二是如何提高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三是怎样促进幼儿运动思维的发展。针对我园现有的户外活动场地和器械,我们对户外运动性活动环境进行了重新规划,力求以多样化的户外活动环境来满足幼儿的运动需要。

(一)材料主导运动区——创意无限的“绿色海洋”

园内有两个铺了人工草坪的大小操场,我们将这两块平坦的操场用作材料主导运动区,就近配备橱柜、层架用以投放可移动的运动器材,主要投放能够做各种组合变化的非结构性材料,如皮球、平衡步道、呼啦圈、海绵骰子、纸盒、奶粉罐等。场地的周边摆放着木梯、木凳、竹竿、小型网架等,教师和幼儿可以将这些材料任意组合,发展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促进幼儿运动思维的发展。

由于人工草坪平坦、柔软、安全,幼儿可以在此场地上自主翻滚、爬行等,因此他们把这个可以创造性地玩游戏的地方叫作“绿色海洋”。小班幼儿可以在软软的草坪上玩“坦克履带”的游戏,不断爬行和追逐;中班幼儿可以将木梯架起,挂上彩虹伞,然后将无数小垒球投掷向彩虹伞;大班幼儿可以将奶粉罐当作障碍,用球拍和皮球玩“赶小猪”的游戏。场地和材料的支持,让教师和幼儿在“绿色海洋”里创造出无数好玩的户外体育游戏,提高了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

(二)固定运动器械区——充满挑战的骑行区、攀爬区和拳击运动区

我们在园所教学楼的外围分别创设了几个固定运动器械区——骑行区、攀爬区和拳击运动区,有目的地发展幼儿的大动作。骑行区以模拟马路的形式创设,仿真地设计了斑马线、坡道、交警指挥台、电控红绿灯等,投放了滑板车、自行车、平衡踩踏车、三轮车等,支持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发展下肢力量及身体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幼儿在骑行区中自发玩起了“加油站”“洗车场”“修车厂”等游戏,学会了驾驭各种车辆,单人骑、两人同骑、三人同骑,并能避让车辆,身体灵敏度日益增强。

攀爬区以幼儿园围墙为主体。造型不同、高矮不同、攀爬方法不同的攀爬墙,令幼儿仿佛进入“壁虎的乐园”,在挑战自我、磨炼意志的过程中过足攀爬的瘾。

拳区运动区是以训练幼儿手臂力量、下肢力量为主的拳击运动空间,模仿真实的拳击台做了安全护栏,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悬挂了几个造型各异的沙袋。幼儿可以在这里尽情发力和宣泄,感受运动的快乐。

(三)运动性主题活动区——将体育活动隐藏在情境游戏中

园内有一块可利用改造的、空间较大的生态化户外场地,有小树林、小池塘及坑坑洼洼的泥地。我们将其定位为运动性主题活动区,先后创设过“梦幻西游”“我是特种兵”“闽西小红军”等主题。

对环境的创设仅仅是多形式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一个准备。如何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达到爱运动、会运动并全面提高运动素质的目的呢?我们在园本化体育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尝试。

二、充分利用男教师资源,突破传统体育课程模式

我园有三位体育专业男教师。这三位教师的专业视角及阳刚之气给我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巨大冲击,很好地弥补了女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专业指导上的不足。我园曾一度安排三位男体育教师负责全园的体育集中教学活动。我们很快发现这种安排的弊端:男体育教师的专业优势仅局限于每周一次的体育教学活动,在更多的幼儿体育活动时间里仍旧是以女教师为主导,这导致我园在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的教育、跟踪与评价上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我们应当更好地利用男教师资源,从专业的视角,对全园各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身体素质进行全面的观察与思考,合理安排每天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构建园本化的体育课程模式。

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核心目标。要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的价值,增强幼儿的体质,关键是要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身体运动机会,吸引幼儿参与其中,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练习与体验,并在此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往的体育集中教学活动,通常是从幼儿基本动作的角度来考虑具体的发展目标,常常会在一个教学活动中花费很多时间让幼儿重复练习基本动作,试图让幼儿尽快掌握以达成教学目标。这种方式必须调整。幼儿园应尽可能地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运动机会,并使幼儿在日常练习中逐步提高相应的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也就是说,每周一次的集中体育教学活动,只能完成对幼儿的基本动作和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的重点讲解,而全面提高幼儿身体素质这个核心目标则需要通过每日丰富多样的户外运动性活动去实现。这对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了以上思考之后,我们确定:不论从女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幼儿的发展角度考虑,我们都迫切需要调整目前的体育活动课程结构及课程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男体育教师的优势。由此,我们将园本教研的目光聚焦到两点上:一是3~6岁幼儿健康领域教育中,围绕“动作发展”这一目标,哪些内容适合集中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利用每天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让幼儿自由体验和发展?二是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户外体育活动,实现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快乐发展?

据此,我们对本园幼儿户外体育课程的安排进行了调整和规划。按照我园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每天有上、下午两次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周合计10次。(活动安排如下表)

活动形式次数目的指导者集中教学活动(教师主导)1教授技能性动作,让幼儿掌握走、跑、跳、爬、投掷等基本动作要领男体育教师(女教师助教)运动性主题活动区(半开放)2~3根据集中教学的情况,创设游戏情境与玩法,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男体育教师、各班女教师材料主导运动区、固定运动器械区(全开放)6~7提高幼儿运动综合能力和运动思维能力各班女教师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中,有教师主导的集中教学,有半开放的运动性主题区域活动,有全开放的运动性区域活动,它们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运动兴趣的提高、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三、情境化、趣味性的主题活动区,是幼儿快乐运动的乐园

运动性主题活动区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游戏情境,将发展目标隐藏在情境游戏与趣味运动中,幼儿自主选择、建构运动经验的活动区。我园曾先后创设“我是特种兵”“梦幻西游”“闽西小红军”等运动性主题活动区,每个主题活动周期为六周左右。主题活动区的活动内容与目标是集中教学活动的补充,同时,它的活动效果也引发了教师对集中教学活动内容的思考。例如,通过每天的活动指导,教师观察发现,在需要匍匐爬行的游戏中,各班均存在幼儿爬行困难、动作要领掌握不好的情况,且大班幼儿较中班幼儿无明显优势。教师便针对此情况组织以学习匍匐爬行为目标的集中教学活动。

运动性主题活动区的方案初稿通常由三位男教师讨论制订,环境创设由全体教师和幼儿参与共同完成。在活动实施初始阶段,先由男教师组织全体教师做园本培训,对各个区域的材料使用、观察指导、幼儿动作要领等进行实操性练习。因此,该活动区在为幼儿提供经常性练习的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

(一)主题方案的预设

运动性主题活动区“梦幻西游”以《西游记》中的故事内容为蓝本,预设了五个活动区:险渡“通天河”、巧过“火焰山”、勇闯“盘丝洞”、“取经四人行”、百变“金箍棒”。这五个活动区中,我们有目的地将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险渡“通天河”:对现有的小桥、池塘进行装饰,辅以蓝色大布条当作水浪,创设出通天河的情境。幼儿以不同的动作或钻或爬通过“通天河”,提高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性;在从“通天河”返回的途中,还要经过幼儿自主设计的迷宫。

巧过“火焰山”:以大型组合器械为主体,盖上红色的布,创设成火焰山情境,并留下不同的“洞口”。幼儿通过扇芭蕉扇动作,发展上肢及腰腹肌力量;利用攀、爬、钻、滑、跨等技能,通过“火焰山”的不同路径,发展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

勇闯“盘丝洞”:在平坦的草地上用绳子纵横交错拉出不规则的“蜘蛛网”,创设盘丝洞情境。幼儿大胆运用跨、跳、钻、爬等动作,勇敢地通过“蜘蛛网”障碍,促进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取经四人行”:确定起点和终点,在终点投放“经书”,幼儿两两合作用“团结协力板”去取“经书”。探索、练习“团结协力板”的玩法,可以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并学习同伴间的协调合作。

百变“金箍棒”:这是一个自由探索区,幼儿可以在“花果山”上自由玩“金箍棒”,探索“金箍棒”的多种玩法,培养发散性思维。

整个方案的预设中,我们充分考虑在情境游戏中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预留了探索、尝试和层次性发展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受挑战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通天河”返回途中的迷宫是由幼儿自主创新的,“盘丝洞”里的“蜘蛛网”是由平面向立体不断建构和提高难度的,“取经四人行”中的“团结协力板”将从两两合作慢慢过渡到四人合作。

(二)活动的组织与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成长

我们每天安排六个班级的幼儿分两个时段进入运动性主题活动区。幼儿可打破班级界限,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进入各个区,教师则定点观察和指导。为便于教师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每个幼儿每进入区域游戏一次便佩戴一个该区域相应颜色的手环,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幼儿手环数的多少及颜色来判断幼儿的运动密度及对各区域游戏的喜好程度。通过开展运动性主题区域活动,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幼儿在情境性的游戏中能主动练习和体验,学会遵守规则、与同伴合作,学会选择并承受挫折。在自主、挑战的活动中,幼儿的基本动作、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运动性主题区域活动,成为我园专业体育教师引领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在此项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从最初的依赖、观望,到学会观察、指导,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及快乐的玩伴,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成熟。同时,作为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的一种,运动性主题区域活动因其相对固定的环境创设,为中、大班幼儿一段时期内的活动提供了便利,节约了精力和成本。

我园对于开展多种形式体育活动的探索与思考仍在不断进行中,无论环境、形式怎样变化,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快乐发展。

猜你喜欢

运动性活动区创设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姜黄素对大鼠运动性肾脏裂孔隔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寓学于乐
针刺“五泉穴”联合华佗再造丸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