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因果关系到转折关系
——“一不X就Y”表达功用的转化研究*

2019-04-09李元瑞

关键词:构式压制因果关系

李元瑞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

一、引 言

在现代汉语中,“一X 就Y”是常见的一个格式,前人时贤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该格式进行了相关研究。①参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599页;施关淦《用“一…就(便)…”关联的句子》,《汉语学习》,1985年第5 期,第18-22 页;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66-289 页;王弘宇《说“一A 就C”》,《中国语文》,2001年第2期,第134-140页;王光全《也论“一X就Y”结构》,《汉语学报》,2005年第3期,第13-19页;李青《“一……就……”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李元芝《“一…就…”句式辨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第7期,第95-98页;李金秋《再论“一X就Y”结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68-70页。“一X就Y”格式中因为X和Y的不同,产生了各种形式,本文探讨的“一不X,就Y”是“一X就Y”的前项否定格式,“不X”作为“X”的下位次类,与Y 主要构成前后项逻辑必然性的因果关系。②在“一不X就Y”构式中,“不X”与Y虽然构成不同组合形式,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具有一个核心的意义:前项动作行为、条件发生了变化,在其之后发生或出现后项的情况。“不X”作为原因和条件,而条件属于广义上的原因,因此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中以“因果关系”归纳“一不X就Y”的前后项关系。在该构式中,否定算子“不”否定的是前一项的“原因”,即“不X”是“Y”的充分条件,并因此将“一不X 就Y”的前后项关系锁定在了因果关系上。例如:

(1)不过,一不演戏,家里的经济就出现了危机。(尾崎宏次《梅兰芳蓄须明志》)

(2)我一做作业就不高兴,一不高兴就要睡觉,一睡觉一天就过去了。(《新浪微博》2012-01-28)

目前与该构式有关的研究并不多,都属个例研究③参见程邦雄《“一不留神”的非“防备危险或错误”用法探析》,《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第104页;芜崧《也谈流行词语“一不留神”》,《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30-31页;邵敬敏,王玲玲《“一不小心X”构式与反预期主观情态》,《语言科学》,2016年第6期,第642页;胡承佼《含警醒义成分的“一不X”的功能表现及发展动因》,《语文研究》,2017第4期,第40页。。本文将这一类语言现象归纳为“一不X就Y”构式,从构式演化的角度审视“一不X 就Y”构式,具体讨论“一不X 就Y(积极义)”的情况。例如:

(3)这一坚持不得了,一不注意就搞了个“探花”(第三名)。(《超酷班长“酷勇强”》《网易新闻》2012-06-25)

(4)这是网剧最好的时代,机会遍地,初出茅庐者也能一不留神就砸出个爆款。(《网剧:类型单一,精品难寻,刚开始就到岔路口了?》《搜狐娱乐》2016-11-01)

“不注意”“不留神”本应导致不好的后果,但在上述例句中,均导致了有利的、正面的结果。“一不X 就Y”虽然在字面意义上运用了表因果关系的“一……就……”标记,但是意义上却指向了表示超出预期的主观评价义,组构成分与构式已不再匹配。

本文以“一不X 就Y”为研究对象,从构式义的产生与浮现、组构成分和构式压制之间的互动关系角度,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构式是单义的还是多义的?

2.构式义是如何发展演化的,新构式义与原构式义存在怎样的关系?

3.组构成分的变化对构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构件与构式之间存在怎样的互动关系。

本文语料取自CCL 现代汉语语料库、BCC 现代汉语语料库、人民网。为清楚起见,已经一一标明出处。

二、“一不X就Y”的构成

构式“一不X就Y”由三个固定项(副词“一”、否定副词“不”和副词“就”)构成的一个紧缩复句或者复句格式,其基本格式记为:一不X(,)就Y。构式义为:前项动作行为、条件发生变化,随后出现或发生后项的情况。前后两项是因果关系,表述因为前项的原因,导致了后项的结果。例如:

(5)路滑难行,出租车小心翼翼地开着,行人一不小心就会摔个跟头。(《人民日报》1998年)

(一)X的构成与共性

进入构式“一不X 就Y”中的X 多为双音节结构,除了动词或形容词,还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等,表示某种原因或条件。例如:

(6)你一不真诚,别人就能感受到。(宁财神《武林外传》)

(7)他的爱人说:“家里一不来学生,他就犯病,不是头晕,就是腰痛;一见学生,什么病都没有了。”(《报刊精选》1994年)

(8)他说他闲不住,一不工作就难受,就憋闷,心里就慌慌的。(《人民日报》1998年)

(9)一不高兴就说待会儿再演吧。(《田震状告媒体侵犯名誉权——名人打官司多为名》《北京青年报》2001-09-12)

(10)妈妈一不在宝宝就大哭,终于知道原因何在了。(新闻标题《百度新闻》2018-01-11)

(11)那么,大家一不“分外”的表示亲热,自然就显着冷淡了。(老舍《四世同堂》)

(12)只要他一不在位子上时,属下们就立刻出现一副松懈的表情。(《哈佛经理职业素质》)

例(6)中,“真诚”为形容词;例(7)中,“来”是趋向动词;例(8)中,“工作”为动作行为动词;例(9)中,高兴为心理活动动词;例(10)中,“在”为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动词中还有形式动词、能愿动词以及判断动词等,均不能进入构式“一不X 就Y”中。例(11)中,“分外的表示亲热”为偏正结构;例(12)中,“在位子上时”为动宾结构。

进入构式的X,虽然成分较为复杂。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以上充当X 的成分尽管词性不一,但是从量性特征看都表现为量度的较低点,即在动量、时量、程度量和可能性等级标尺上,它们占据较低位置。“一不”强调的是只要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会导致后面不良结果的出现。例(9)中,田震不表演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如“身体不适”“档期问题”等。但是“不高兴”就“说待会儿再演”,突显出最不可能的“不X”反而导致了严重的结果Y,心情不好就不演了,田震这种耍大牌的行为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因此,在构式“一不X 就Y”中,X都为表程度或可能性低点的动词、形容词或短语结构。

(二)Y的构成与共性

相较于X,Y 的构成更为多样,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是更为复杂的短语结构。例如:

(13)或者某个晚会一不留神让我钻进去了,保不齐多长时间我就红了。(《鲁豫有约》)

(14)肉体的苦一不疼就忘了,心里的苦你忘不掉也弄不走。(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15)这些柴油含易燃气体较多,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恶性事故发生。(《人民日报》1994年)

例(13)中,“红”为形容词;例(14)中,“忘”为动词;例(15)中,“造成恶性事故发生”为动宾结构。

在构式“一不X 就Y”中,“一”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强调因为“不X”,而导致了结果Y。“一”作为最小自然数,本质上是一个主观小量,在表示动量时,给人的感觉是很容易实现的、轻微的。因此,“一X”作为主观小量,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反衬“就Y”为主观大量的背景成分,二者呈反比例关系,从而构式就带有了一定程度的夸张色彩。为了与“不X”形成对比,强化前后的因果条件关系,结果Y 无论是动作行为类还是形容词类成分,都带有程度高的含义。例(15)中,“不小心”就“造成恶性事故”,都是程度低的“不X”造成了程度高的Y。整个构式带有强调“不X”会引发严重结果Y 的意义。

三、构式形成与构式语义

(一)构式义的产生与浮现

Goldberg 对构式的经典定义是:“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结合体<Fi,Si>,且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已有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时,C是一个构式。”[1]也就是说,任何语言表达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就可称之为构式。具体到“一不X就Y”构式,X与Y的意义性质决定该表达式作为构式的典型性。

1.X为开放类,Y表消极义

在构式“一不X 就Y”中,X 与Y 构成因果义。依据Talmy提出的“关联性原则”,“处于事件框架之内或构成事件框架的是概念上可以互相激活的一组成分及其关系”[2]。基于常理,“不X”会引发消极性“Y”。例如:

(16)走到极端了,有些主管会假设员工喜欢撒谎、一不盯紧点就偷懒,而略有风吹草动,就通过技术部门查员工的电子邮件,甚至假扮猎头打电话来看员工有没有“异心”。(《8种影响你前途的负面心态》)

(17)刘云说着拢了拢头发,吴刚发现她刚做了头发,心里闪过一阵悲凉,心想,女人一不留神就能被男人通过爱情搞坏,先失去自信然后就是自己。(皮皮《比如女人》)

在客观层面上,结果是不可控的。“不X”在理论层面上,可以导致三种结果:消极义、中性义和积极义。而在构式“一不X 就Y”中,当Y 表示不利的、消极的事态或状况时,与“不X”在语义上保持一致,构成常态的因果关系,所以在检索到的语料中,大多数是此种情况,“不X”导致了消极义的Y。

2.X为封闭类,Y表中性义

当X 为“小心”“注意”“留心”“留神”等表“注意”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小心”“留神”“注意”“当心”“留心”的注解是互释的,都有“注意”的意思,为近义词。此处,我们用“注意类”心理动词统称。类心理动词,形成一个封闭的集合。并与“一不”结合形成“一不留神”“一不注意”“一不留心”等格式,由于高频率使用,有所固化,具有熟语化倾向。②该封闭类X没有肯定形式,例如“一留神就……”“一小心就……”是不成立的。在构式“一不X就Y”中,除了给定结果Y出现的条件,其结构语义本身就具有评述结果Y出现的意外性。整个构式义表示在“一不X”的条件下所产生的意外结果,这是说话人对发生的意外结果的一种主观评述。说话人将“一不X”判定为“就Y”的原因,因此从结构上来看,前后两项之间蕴含因果关系。

但是,当Y 表示中性的事态或状况时,与“不X”在语义上是无法构成常态的因果关系。“一不X”无法导致中性义Y 的产生,“一不X”产生的结果是意料之外的,带有偶然性。因此结合“一不X”的语义特征,整个构式凸显出了意外义。例如:

(18)立交桥架起来,坦荡的马路开出来,新楼群一不留神就咝咝地往外冒。(《人民日报》1998年)

(19)一不注意就又起了一栋新房,最高的能达到7 层,一层当底商租给小摊小贩,2 层以上是住宅。(《租房季老租客逃离北京史各庄毕业生仍慕名而去》《ido社区》2013-06-18)

(20)也许今年憋了一整年,歌手们都在年底来了次集体大爆发,也许一不留心就有个好久不见的歌手再次出现。(《辞旧迎新之际唱片混战新人初啼PK老牌复出》《杭州19楼》2013-12-24)

例(18)中,“新楼群咝咝地往外冒”这个结果并不是“一不留神”导致的,也不在言者的预期之内,并且是不以言者意志为转移的情景,属于超预期用法,表达了言者对Y 感到意外。例(19)中,“新起的一栋新房”不在预期之内,也并不是“注意”可以引发的结果,所以仅表达一种单纯的意外。并且作为发话人,使用该构式评价意外性,还能体现出说话人的一种态度和评价,即这件事情令我感到惊奇。

3.X为封闭类,Y表积极义

当X 为表“注意类”心理动词时,“一不X 就Y”本身就具有意外义,这是激活其超预期评价义显现的重要催化剂。当Y出现了表示“有利的、积极的事态或状况”用法,与“不X”在语义上形成矛盾,构成非常态的因果关系。由“不X”无法推导出结果Y,因此在特定的事件框架中,事件参与者(施事)的行为与产生的结果状态不合理,而这也是超预期构式义产生的语义情境基础。例如:

(21)明明可以靠“盛世美颜”吃饭的高晓松,却非要靠才华。一不留神儿,满满干货的《晓说2017》就靠着网友的热议与好评登上了豆瓣综艺榜top1,简直比那些辣眼睛的自拍还火爆。(《<晓说2017>里有个不一样的<金瓶梅>》《搜狐新闻》2017-04-28)

(22)恨不得要送出去上百份简历,考国家公务员也是一条路。万一一不注意就考上了呢,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于就是找一个工作。(《考上公务员你就幸福了吗?》《网易财经》2012-10-25)

例(21)中,“不留神”并不能导致《晓说2017》登上豆瓣综艺榜top1,而出现这样的结果,不仅令人意外,还让人格外惊喜,本不在预期内的结果竟然出现了。例(22)中,在“语境预期”内,“不注意”是不可能考上公务员的,因此“一不注意就考上了”是超出原本预期的。

根据我们对北大语料库和人民网的语料检索,当X为“小心”“留神”“注意”“当心”“留心”时,其后的Y均出现了表示褒义结果的用法。例如:

(23)往常听起来还是非常的“玄幻”,一个不当心就完成了呢?(新闻标题《百度新闻》2017-06-22)

(24)在网络当道的今天,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不留神就成了“网红”。(《创业福地何处寻澳门青年奔横琴》《搜狐新闻》2016-04-21)

(25)1993年12月12日,“厦工”股一不小心就创下了三项全国纪录。(《报刊精选》1994年)

上述例句中,Y不再是消极义的后果,而是积极义的结果,是大家都期待发生的,求之不得的结果和状态。这与原来“一不小心就摔倒了”“一不留神就误了车”等用法形成鲜明对比。而类似用法的句子,近期在网上大量涌现。

“语境预期”(contextual expectation)指特定语境里说话双方预先持有的信息,是对“事件实现的可能性或合理性”的预期状况[3]。事件的大概率状况和标准规范在人们心理中有很高的显著性(prominence),所以会成为事件的默认状况“语境预期”。根据语料检索与分析,“一不X就Y(积极义)”的真值语义必是不符合语境预期的。“不+‘注意类’心理动词”原本导致的多为消极义结果,在主观上是不希望发生的。但是在客观层面上,结果是不可控的,即使“不小心”“不注意”“不留神”“不当心”“不留心”,也有可能导致好的结果,只是在现实情境中发生的概率比较小。所以综上分析,X 和Y 的搭配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详见表1。

表1 构式“一不X就Y”中X与Y搭配关系

当X 为“注意类”心理动词时,Y 无论是消极义、中性义、积极义,都表示意外,只是程度不同。当Y 为表消极义时,前后成因果关系,不具转折性;当Y表中性义时,前后无法构成常态的因果关系,具有一定的转折义,因此构式凸显出意外义;当Y 为积极义时,前后项不再构成常态的因果关系,成为了异态,属于超常搭配,前后项呈强转折关系,因此构式不仅凸显出意外义,还具有了超预期的评价义。

(二)构式特征的浮现性及形义关系的透明度

动态浮现语法(Emergent Grammar)认为,语法不是事先就存在的,而是一些经常性的用法在语言的动态使用中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产生或“浮现”出来的。构式义的产生是整合与浮现的过程,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构式不是固有的,是逐步显现的;构式义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使用中逐渐演化的①Hopper Paul.Emergent Grammar,Berkeley Linguistics Conference(BLS),1987(13),p.142.。

表述因果条件关系的“一不X 就Y”须指语境预先认定的大概率状况,即真值合预期。而同一种事件的实现概率也会因情境不同而发生偏差,故表结果的Y 也会偏离预期,因而“一不X 就Y”的语义也会随Y 的语义而变,大致有“因果条件义”“意外义”和“超预期主观评价义”三种情况。下面按主观性程度高低之别来阐述。

第一,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一不X 就Y”的前后顺承关系。认为在“一不X就Y”这个框架中,进入的Y都是表示消极义的情况。此时,作为一个原型范畴,其典型现象显然容易体现较高的透明度,所以构式“一不X 就Y(消极义)”时,表示典型的因果条件义,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就比较容易整合出构式义。例如:

[语境预期:因为不顺心会生闷气(惯常状况)][真值语义:生闷气]

第二,当Y表示中性结果时,与之搭配的X为“小心”“留神”“留意”“当心”“注意”五个心理动词,形成一个封闭的类。此时“不X”与Y 不构成因果条件关系,却因为进入X 的成分为表示注意义的心理动词,使得“一不X”结构本身呈现出意外义,因此整个构式产生了意外义,构式义不再透明,需要结合前后语境,才能推导出表意外的构式义。

[语境预期:期待春天的到来][真值语义:竟然是夏天]

“不小心”并不会导致夏天提前到来,由“不X”并不能推导出Y,使用“一不X 就Y”构式并不表因果条件义,而是为了凸显对结果Y 的意外情态。

第三,当Y为表示积极义的结果时,构式义由表因果条件义转变为:事件参与者(施事)的行为与产生的结果状态不合理。因而整个构式呈现出了说话人对该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感到出乎意料,动作“不X”的行为与产生的结果状态与自己的心理预期不符,表达了一种超预期的主观评价。说话人有这样一种预设:“不X”这种行为不应该产生Y 这样的结果。如上述事实,在说话人看来,“不注意”即“不认真准备考试”是考不上公务员的。但是发生了这样的结果,是令人感到意外与高兴的,所以使用“一不X就Y”构式,凸显了发话人的态度和评价。

一是没有在预期内,却发生了,给人以意外,超出预期。例如:

(28)忙里偷闲,一不小心就被双色球头奖砸中(新闻标题《中彩网》2017-08-21)

[语境预期:买彩票基本不会中奖][真值语义:中奖了]

二是有所预期,只是没想过结果会是这么好,超出预期。Y 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客观事实。例如:

[语境预期:塔克贝尔餐厅各方面都非常突出][真值语义:但是没想到会好到成为潮流坐标]

三是一种内含谦虚的自嘲。例如:

[语境预期:影片富有诗意][真值语义:竟然拍成了艺术片]

例(30)中,把主旋律电影拍成了艺术片,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与赞誉,是令人惊喜自豪的事情,而使用“一不X 就Y”构式,则体现出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刻意追求的,使整个句子呈现出了调侃、自嘲的意味,与句中的“打趣”呼应,整个句子超预期义更加明显,而且主观性显著增强。使用“一不X 就Y(积极义)”这种非常态的因果搭配,也带有一定程度上的谦虚意味,可能最初制作《十八洞村》并没有以拍成艺术片为目标,只不过是意外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令人惊喜之外,也有谦虚意味。

(三)超预期义与主观评价

“任何构式的产生都是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都有一定的语用动因。‘超预期’是一种心理状态,即客观事件或现象表现出来的状态违反了人们基于社会规约性认知的心理预期;就心理机制而言,是客观事件或现象表现出来的状态超过了人们基于社会规约性认知的‘尺度’。而这种超预期体现在语法结构上,则是结构义与结构本身的不搭配。”[4]就语用心理来分析,基于生活经验在人们心目中都沉淀了一些规约性的共识,即一旦“不小心”“不注意”“不留神”“不当心”“不留心”,就一定会因为疏忽导致不良后果。这种规约性的共识形成了一种心理预设,一旦结果并没有那么糟糕,偏离了应有的匹配系列,违反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整个构式自然就会产生出超预期的构式义,表示意外的获得。这种语用心理可以从两方面得到证明:

其一,“一不X就Y”构式的上下文中,会出现“无法想象”“竟然”等表示意外态的副词和短语结构。例如:

(31)贺伯特说,自己一不小心就见证了“烟台的成长和整个中国的变化”。说起这期间的变迁,年逾八十的贺伯特情绪激动、滔滔不绝,“等词语频繁脱口而出,“二十年前的中国就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中国的成就独一无二》《人民网》2018-04-13)

(33)一不留心就坐稳主力位置,选国奥队,下一个目标,杨阔就是瞄准更高的国家队大门。(《建业小将:踢主力因训练质量高自信心越来越强》《腾讯体育》2015-11-30)

例(31)中,紧接着构式所在小句的下文,使用了“不可思议”和“无法想象”,再次强调了结果“烟台的成长和中国的变化”绝对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例(32)中,“竟然”与“一不小心”叠加,加深“我对于看到他”的意外程度。例(33)中,“意料之外”与“一不留神”相呼应,再次强调了构式的意外义。

其二,“一不X 就Y”构式中被激活的超预期构式义,其认知基础涉及与后续Y 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这种匹配关系越不合理,句子的超预期义就越显著。此时,进入构式的X,主要就集中在“小心”“注意”“留神”“当心”这类心理动词上面。“一不+‘注意类’心理动词”具有程度低的含义,与其后的Y 形成反比关系,当后面表示消极义结果的Y 程度越高,遗憾、惋惜的意义越强烈;当后面表示积极义结果的Y 的程度越高,整个构式的超预期义也就越显著。例如:

(34)这里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旅游景观,只有一片平常的稻田,结果一不小心,就了朋友圈。(《农田,才是最奢华的景观》《搜狐网》2017-05-06)

(35)免费次数1 次可获得铜币106500,感觉有点少是不?那就看看5倍暴击,可获得的铜钱数958500,一不小心差点就成为了。(《傲天楚乔传中想赚大钱?那就来赚钱之路吧!》《人民网》2017-10-19)

例(34)中,“火爆”表示传播的程度非常广泛,如果改成“流行于朋友圈”,超预期义就不会那么明显。(35)中的“百万富翁”,在富有程度上也算是极高的,若改成“一不小心差点就成了富翁”,前后就不会形成巨大的反差,超预期义也就没有那么显著。

综上,“一不X 就Y”从原本表示因果义的构式,发展成为前后项呈转折关系的非常态因果关系的构式,整个构式的构式义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成为表达超预期的主观评价构式,含有意外、惊喜以及谦虚自嘲调侃的语用意义。

四、从压制角度看构式演化

(一)再看构式压制在构式形成中的作用

“在词项进入构式的过程中,如果词项的功能及意义跟构式的原型功能及意义不相吻合,那么构式就会通过调整词项所能凸显的侧面来使构式和词项两相契合。”[5]然而,我们看到在构式“一不X 就Y”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并不只是构式压制,对于进入构式的Y,尤其是表积极义的Y,构式并没有对意义上不符的构件体现出应有的压制力,而是在异质组构成分的“强行”加入下,整个构式发生了重新分析,在原构式义的基础上整合出了新的构式义。

因此,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构式对进入该构式的组构成分除了具有压制作用,使之满足构式意义上的要求之外,构件对构式是不是也具有相应的反作用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往在谈到构式中组构成分之间的互动关系时,一般强调的是构式的形式和意义(结构和功能)之间的互动,其实组构成分的形式之间、意义之间同样都有互动,甚至此组构成分的形式和彼组构成分的意义之间也存在着互动关系。①关于构式语法互动观,参见施春宏《构式语法的理论路径和应用空间》,《汉语学报》,2017年第1期,第2页。而在构式“一不X 就Y”中,触发构式义演化的是构件Y 对构式的反压制,构件对构式的反压制,补充了构式互动关系中的一个环节,是构件对构式的主动互动。例如:

(36)然而,各类手机游戏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不留神就踩了雷区。(《2017 比<王者荣耀>更刺激的银河系最强手游推荐》《搜狐网》2017-05-19)

(37)今年55 岁的朱强感慨,一不留神自己就到了教学生的年龄。(《朱强:想让大家多看点马派戏》《新浪娱乐》2016-07-21)

(38)卡梅隆透露:“最初我们想要拍成三部曲,然而我在创作剧本时一不留神就写多了,我手下的编剧也写多了,于是就成了四部电影。(《“阿凡达”可能拓展到电视领域?卡梅隆:为保质量不拍美剧》《人民网》2016-07-25)

上述三例中,都使用了“一不X就Y”构式,例(36)中,“踩了雷区”是“不留神”造成的,进入构式的Y 在语义上是符合构式要求的;例(37)中,“到了教学生的年龄”并不是“不留神”产生的结果,使用“一不X就Y”构式仅表示对Y感到意外。在语义上,Y也是符合构式要求的;而例(38)中,“成了四部电影”并不在“我的预料”之内,但是却发生了,并且这一结果并不是“一不留神”造成的,言者对这一结果是感到欣喜的。从这一方面来看,构件Y 不符合构式对构件的语义要求,但是构式却没有调整构件所能凸显的侧面来使构式和构件两相契合,反而引发了重新分析,使整个构式因构件做出了改变,构式义也由此发生了变化。

“构式压制是‘招聘’机制的主导作用和‘求职’机制的主体作用同时运作的结果。”[6]当然,相对而言,构式压制的关键在于被压制者自身的可塑性。在“一不X 就Y”这一构式框架中,虽然组构成分进行了错误“应聘”,但并没有被“解雇”,反而进入了框架,成功应聘。原有的构式也并未对组构成分形成压制,反而被组构成分激发出了新的意义。整个结构的意义已不再能够由构式框架推导而出,而是依靠组构成分来理解。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组构成分对构式框架也具有相当的反作用力,而不仅仅是进入构式被动地接受“压制”。新构式义的产生,大都经历了构式反压制的作用。因此,构式压制是第一性的,反压制是在压制基础上发生的,必须存在构式,构件才能对构式进行反压制。

(二)构件反压制过程

在构式“一不X 就Y”中,表积极义的Y 在进入该构式后,虽然与整个构式义相冲突,但是却并没有被整个构式“压制”,其自身意义并没有因与构式框架不符而进行调整和改变。相反,因为这种表积极结果的Y 与前因“不X”的“误配”(mismatch),表积极结果的Y与整个框架“一不X就Y”的“误配”,造成了非常态的因果搭配,并由此产生了超预期的语用效果。构式“一不X 就Y”中,起初Y 都是表示消极义,而当表示积极义的Y 进入构式以后,整个构式发生了重新分析,凸显出超预期的主观评价用法。

在结构重新分析之后,类推继而发生作用。首先,“一不X就Y(积极义)”构式产生以后,最先是X 为“小心”时出现了超预期的用法,并且根据语料统计,“一不小心就Y”的超预期用法也最多。因为类推,“小心”的近义词“留神”“当心”“注意”“留心”等也慢慢出现了此类用法。尤其是Y成分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得该构式展现出了强大的能产性。最后,类推促使“一不X 就Y”构式表示超预期的构式义得到进一步巩固。构式的使用语境扩大,使原本表因果关系的意义减弱。当X为“注意类”心理动词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构式义发生了分化。一种是表因果义的常规用法,因为“一不小心”“一不注意”等造成了不愿见到的后果,例如“一不小心就摔倒了”;一种是表达超预期的新兴用法,因为“一不小心”“一不注意”等并没有导致不良的后果,反而出现了令人喜出望外的结果,由“不X”到Y 是不可推的,例如“一不小心中了五百万”。至此,“一不X就Y”的构式义需要结合Y的语义特征来判断。

构式“一不X就Y(积极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一不+‘注意类’心理动词”构成意外义的基础上,异质成分表积极义的Y的出现和扩展,使得构件对构式形成反压制作用,在构件与构式的互动过程中,可推导性减弱,形义关系的透明度降低,不再构成因果关系的前后项,使“一不……就……”框架浮现出了转折义。“A类形式(A—form)实际上却起着B类的意义功能(B—function)。它是对形式与意义功能的‘对应性’语法原则的破坏,因此也是一种修辞机制。”[7]在这样的用法中,“一不……就”的转折义是明说(saying),转折义则是隐含(implicature),我们通过Y 的意义,来理解“一不……就”的隐含的转折义,至此构式“一不X就Y(积极义)”成为一个不可推导的构式。上述论述可作如下概括,详见表2:

表2 构式“一不X就Y”构式义的浮现与分化

从因果关系到转折关系,构式“一不X 就Y”经历了从用变到演变的演化路径,作为新兴的网络流行构式,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形式未发生改变,意义却产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不X 就Y(消极义)”到“一不X 就Y(积极义)”,构式信息量增加,主观性增强,由原来的单义构式,变成了多义构式。

五、结 语

本文从构式语法角度,对现代汉语流行构式“一不X就Y”的构式义发展演化过程、机制、动因以及构式义发展演化方向进行探讨,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构式义是发展变化的,构式“一不X 就Y”的形成经历了从表达因果关系的形义透明的可推导语法构式发展成为体现主观评价的形义关系不透明的表超预期意义的不可推导构式的过程。

第二,构式发展过程中,同构项扩展是推动构式调变演化的主要动因。Y的变异而导致非常态因果关系,因X 的语义特点而附带意外的感情色彩,表积极结果的Y进入构式“一不X就Y”时,并未因意义不匹配而被构式所压制,新加入的异质成分和原构式框架进行新的整合(integration),形成新的构式义。

第三,构式义的发展演化,是在原构式义基础上进行的。“一不X 就Y(积极义)”是“形式顺承,意义转折”的表主观评价的超预期构式,超预期义是在原构式因果条件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共时的平面上,构式义的发展演化让构式义呈现出多义化的特点。

猜你喜欢

构式压制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句中的时间顺序与“时体”体系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大型压制模用高分子粉体履平机的研制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对GPS接收机带限高斯噪声压制干扰的干扰带宽选择分析
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认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