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19-04-09郑斯卓高孟尧
郑斯卓 高孟尧
急性缺血性卒中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动脉血管硬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引起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相应神经反射区发生功能障碍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是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常以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作为主要防治措施[2-3]。有研究表明,在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伴随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通过调控相关表达因子可延缓脑卒中进展[4]。胞二磷胆碱作为一种脑细胞活化剂,能通过修复脑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以达到改善脑细胞机能的目的[5]。本研究就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性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处于急性期的 1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首次入院的病历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33例,年龄40~71岁,平均(54.98±10.13)岁,发病时间1~12.0 h,平均(5.96±3.71)h;观察组中,男40例,女31例,年龄41~70岁,平均(55.30±9.54)岁,发病时间1.5~11.0 h,平均(6.03±3.60)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6]中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心脏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脑血管造影术等一系列检查确诊;患者及直系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以及内分泌代谢疾病等;颅脑外伤史、陈旧性脑卒中病史、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妊娠、哺乳期女性;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或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降低颅内压、调控血脂和血糖、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调整患者饮食结构,以低钠、低脂饮食为主,并注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75 m/次,1次/d,口服(吞咽困难者可予以鼻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6208,规格:2 ml∶0.25 g×1支),将0.5 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1.4.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可用于反映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42分,1~4分代表神经功能轻度受损,5~15分代表神经功能中度受损,16~20分为中重度受损,21~42分为重度受损。
1.4.2 改良 Rankin量表(mRS)[8]用于反映脑卒中患者的病残程度及预后,总分5分,0~2分代表良好,3~5分代表不良。
1.4.3 临床疗效 采用NIHSS评分减分百分率来评定临床疗效:痊愈:NIHSS减分率大于90%;显效:NIHSS减分率为46%~90%;有效:NIHSS减分率为 18%~45%;无效:NIHSS减分率小于 17%[9]。NIHSS减分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之差/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4 生化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对氧磷酯酶-1(PON-1)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分,±s)
NIHSS评分 MRS评分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1 17.09±4.82 9.17±3.77 2.27±0.95 1.72±0.80观察组 71 16.88±5.06 5.25±2.80 2.08±1.03 1.31±0.28 t值 0.253 7.034 1.143 4.076 P值 0.800 0.000 2.255 0.000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治疗前后血清ADMA、PON-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DMA、PON-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ADMA、PON-1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MA、PON-1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MA、PON-1水平比较(±s)
ADMA(μmol/L) PON-1(kU/L)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1 76.55±9.28 49.82±5.80 102.59±10.21 133.00±20.16观察组 71 75.82±10.03 33.77±4.25 103.31±9.65 167.11±21.85 t值 0.450 18.808 0.432 9.668 P值 0.653 0.000 0.667 0.000
3 讨论
LAA作为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是指泡沫细胞沉积于颅内血管内皮中,在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以及酒精性消耗等)共同作用下进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缺乏体力运动、非健康饮食等驱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性增厚,甚至出现斑块破裂和脱落[10]。Tsivgoulis等[11]在对LAA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论述中指出,通过降低潜在的危险因素及优化多重用药模式治疗LAA是非常有益的。有研究对LAA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危险因素对大脑前、后动脉循环的影响不同,同时亦证实了NIHSS评分与LAA发病风险成正相关[12]。郭朝群等[13]运用MRS评分来评估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情况,证实了采用MRS评分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科学性。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了观察组联合用药的有效性。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为抗血小板聚集的一线药物,但氯吡格雷在降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方面更具优势[14]。氯吡格雷为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可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受体 GPⅡb/Ⅲa的活化,导致纤维蛋白原无法与该受体发生粘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时间窗内使用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但单一用药并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胞二磷胆碱作为核苷衍生物,可改善头部外伤后或脑手术后意识障碍的意识状态及脑电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对促进大脑功能恢复、苏醒具有一定作用。有研究将胞二磷胆碱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了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15]。本研究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Bouman等[16]研究发现 PON-1是氯吡格雷生物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且PON-1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起到保护作用。ADMA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是诱发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原因,目前已有研究证实ADMA是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新的独立预测因素及危险因素之一[17],为通过调控ADMA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的ADMA、PON-1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性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通过降低ADMA及PON-1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