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护理终端(PDA)在安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2019-04-09牛王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配药腕带输液

牛王兰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患者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治疗和检查。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医疗安全的保障。移动护理终端是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在床旁工作的一个手持终端执行系统,它方便、快捷、小巧、便于携带、操作性和实用性强。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更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据统计,8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接受输液治疗,85%的护士用于静脉输液的时间超过75%[2]。因此,静脉输液是发生护理缺陷、护患纠纷较多的治疗环节。我院于2015年10月开始全面使用PDA腕带身份识别系统,结合PDA输液配药核对闭环管理程序,效果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进行静脉输液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0例为观察组,200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输液患者男104例,女96例;年龄20~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01±0.21)岁;其中初中学历20例,中专学历89例,高中学历36例,本科学历55例。

对照组输液患者男95例,女105例;年龄21~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47±0.52)岁;其中初中学历19例,中专学历78例,高中学历39例,本科学历64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和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识别方式,使用开放、反问式提问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一般采用由护士问、患者或家属回答的方式。由于患者或家属年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或遇到同名同姓、姓名谐音相同时,使护士无法准确识别患者自身的情况,从而易导致差错发生。

1.2.2 观察组 采用PDA腕带身份识别与PDA输液配药核对闭环管理程序有机结合的方式,保障静脉输液安全。

(1)PDA腕带佩戴。患者入院后,打印以住院号编码的条形码腕带并佩戴于患者腕部作为身份标识。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科室及条形码。PDA系统应用集成了含有患者的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科时间、临床科室、诊断情况、主治医生、疾病状态、饮食情况、护理级别、费用等基本信息。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用PDA扫描腕带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与确认。扫描患者腕带及输液条码,即可获得患者姓名、输液卡、目前的输液状态等一系列对应信息。

(2)腕带身份识别。责任护士在每次进行静脉输液、更换液体时都必须通过PDA系统扫描患者腕带和输液瓶签上的条码进行核对,若信息完全匹配,PDA同步发出悦耳的“嘀”声,语音提示“执行成功”。

(3)PDA静脉输液配药核对闭环管理。护士核对输液卡、液体瓶签、药品,在瓶签摆药处签字并配置液体,然后登录PDA本人工号,在药品核对——“待核对”界面扫描配置好的液体瓶签(注意空安瓿或药瓶勿弃去),PDA记录护士加药时间及签名;再次核对空安瓿与瓶签,无误后,持PDA登录科室公共账号,在药品核对——“待核对”界面扫描该液体瓶签,PDA记录核对时间及科室代码名称。如果两位护士操作时,由另一名护士登录PDA本人工号,协助完成配置药液的核对工作。如果核对信息完全匹配,PDA同步发出悦耳的“嘀”声,进行语音提示“执行成功”,若核对不匹配,PDA会显示此液体不是该患者的警示框,以提醒护士纠错。经双人核对配药成功的液体,自动转入“已核对”界面,显示加药者与核对者的姓名及时间。只有完成核对配药成功的液体,方可进行输入,否则护士输液、更换液体,用PDA扫描患者腕带上的条码和输液瓶签时,PDA不仅会发出警告声,而且会同步显示输液单未进行加药核对的警示框。

1.3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严格落实腕带识别制度,自觉遵守查对制度及PDA静脉输液操作规程,护士长做好监督和培训。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观察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住院患者护理后进行护理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评分,从而得出护理总满意度。对比两组住院患者护理后身份识别错误、用药错误的发生率。

1.4.2 判定标准 住院患者护理后,护理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评分在81~100分之间,为满意;住院患者护理后,护理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评分在61~80分之间,为一般;住院患者护理后,护理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评分小于60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护理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评分、总满意度、身份识别错误、用药错误发生率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评分比较(±s,分)

注:护理后与观察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200 200护理工作质量92.31±1.27*60.33±1.05*工作能力评分90.11±2.03*65.67±1.24*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患者(P<0.05)。

表2 两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住院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用药错误发生率比较(见表3)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静脉输液是护士每天都必须频繁面对的一项有创操作,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输液治疗是多部门、多环节,甚至是由多名护士共同完成的护理操作,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只要有一个环节、一个人疏忽大意就可能造成差错,任何一次给药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通过采用PDA对住院患者手部腕带扫描的身份识别方式和输液配药核对闭环管理程序的有机结合,不仅增强了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还能减少用药错误,身份识别错误和用药错误均为0例,从而保证医嘱的正确性。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工作能力和护理总满意度。(1)患者入院时自动打印PDA腕带,它属于一次性用品,由无毒、防过敏的医疗专用材料制成,表面光滑,系统应用集成了含有患者详尽信息的二维码,避免手工书写辨认不清的情况,简化了护理工作记录程序,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护士应严格按照腕带管理制度,入院宣教时讲解腕带作用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每日床头交班时落实腕带佩戴情况,随机访谈患者佩戴腕带的作用,做好腕带依从性的调查。(2)PDA静脉输液配药核对闭环管理有效防范了人为查对时的惯性思维以及查对不专心、不严格而导致的身份识别错误[3-4]。PDA需登录个人工号操作,通过PDA软件的设计,由程序控制留下核对配药痕迹,护士责任明确。只有完整无误完成核对配药工作流程,方可进行输液、更换液体,PDA扫描患者腕带上的条码和输液瓶签信息完全匹配,PDA同步发出悦耳的“嘀”声,进行语音提示“执行成功”,否则,PDA不仅会发出警告声,而且会同步显示输液单未进行加药核对的警示框,终止下一步操作,从而保证医嘱的正确性[5-6]。

表3 两组患者发生差错事件情况比较(例)

4 结语

通过PDA腕带身份识别方式和静脉输液配药核对闭环管理程序的有机结合,能有效防止因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的医疗事故,将护理差错风险降至最低,防患于未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保障了护理工作安全,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配药腕带输液
新型配药喷雾器
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的临床研究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肝移植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中的应用分析
医院电控取药终端设计与研发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Misfit×Swarovski
Misfit EKOCUCLE腕带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电人”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