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雄安新区人才发展的特性及政策优化

2019-04-09田学斌窦丽琛

关键词:新区人才时代

田学斌,窦丽琛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雄安开发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强调“创新”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充分肯定了人才对创新的根基作用[1]。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本质上就是人才驱动。随着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爆炸性增长,并将代替经验和直觉对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的决策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典型特征。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层次变革,人才市场需求也发生着深刻变化。

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面对时代发展趋势和历史使命,必须深刻认识大数据时代人才发展的新特征,试点构建大数据时代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弥补现有人才政策的缺陷,为以大数据为基础解决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问题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试点示范。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对人才需求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论断,《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也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之后大数据时代一词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1.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概括起来,大数据时代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征:

一是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密切,海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爆炸性增长。在云计算出现之前,传统的计算机是无法处理如此巨量且不规则的非结构化数据的,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开发后,可以非常便宜、有效地将这些数据存储下来,并随时进行分析与计算。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成为新世纪的矿产和石油,并将带来全新的创业方向、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

二是数据代替经验和直觉成为各领域的决策依据。由于大数据带来的是混杂的全体数据,而不是部分随机数据,这使得我们不必知道所有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只要相关关系就可以帮助决策。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的开发和利用,使得这种庞大的数据资源在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大量的管理决策将越来越受预测性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的影响和控制,“小数据”时代依靠经验和直觉做决定的情况逐渐被改变。

三是传统行业逐渐与大数据行业融合。随着海量数据的开发和应用,公司的盈利模式和交流方式都将产生变革,拥有数据的规模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无论是工业、服务业还是传统农业企业,都将致力于提高获取数据的能力并把这些数据转化成价值,指导自身的生产决策,应运而生的是传统行业越来越多地与大数据进行融合,甚至完全转化为大数据行业。

2.大数据时代人才需求的特性

大数据时代的新特征会引起经济社会的变革,进而对人才需求也产生影响。

一是大数据人才成为刚性需求。大数据时代,数据非常之多而且具有战略性,但是人们从数据中提取价值的能力却是非常欠缺的。因此,未来位于数据价值链上的数据分析家、人工智能专家、数学家和统计学家等各类大数据人才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他们依靠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把他们所掌握的技能运用到各个领域,不用受旧观念的影响,也不必对所有领域的专业知识都深入研究,所以甚至可能超越行业专家和技术人才成为时代的主流[2]。

二是人才更新换代快、流动性强。大数据时代,科技领域时时都可能发生颠覆性变化,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商业模式及业务内容也在不断更替,人才的生命周期缩短,知识与能力必须持续优化更新,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才,更加开放和敏感,对工作环境更加挑剔,对企业的忠诚度更低,不再追求职业的稳定,流动性更强,流动空间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引才用才观念已经不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三是人才呈现虚拟集聚的态势。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泛化,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商业信息和职业发展机会,甚至通过网络进行跨越空间的工作合作,这使得“人”与“才”的分离成为可能,使传统人才的“地理聚集”逐渐演变为大数据人才的“虚拟集聚”,这些都会对地方税收、企业管理、组织忠诚、商务服务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3]。

四是自我雇佣成为人才就业新方式。目前来看,大数据人才供给一直处于失衡状态,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而相关人才的培养才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之前期投资成本高,所以对自我价值回报的期望也高,不满意传统的固定薪酬体系。为了获得更大程度的价值回报,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人才不再甘于传统的“雇员”角色,更倾向于“自我雇佣”,通过初始创业或进行企业内部创业,追求市场化的薪酬机制。

二、大数据时代雄安新区的人才需求

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既面临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又面临自身发展基础薄弱和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人才发展特征,大量集聚大数据人才,成为新区发展的必然需求和破解困境的人才战略。

1.人才储备少,需要大量引进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域内乡村人口占了绝大部分,整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2018年雄安新区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有35家,只占全省高新企业总量的1.1%,且规模偏小,经济效益、创新投入强度、创新产出水平等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主体和创新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因此,雄安新区要实现规划目标,短期内必须依靠大量高端人才的引进,来支撑创新、智慧、绿色新区建设。

2.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大数据人才

雄安新区的规划目标之一是建设智慧新城。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从政府服务和决策,到城市的产业规划和布局,再到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在大数据的分析中不断走向“智慧化”,而大数据将会成为智慧城市的引擎。因此,雄安新区亟需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管理人才和相关大数据人才,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变政府部门领导的工作方式、决策思路,建设全国智慧城市的“样板间”。

3.高端高新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创业人才

大数据时代,雄安要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区,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就需要顺应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有计划、有节奏地吸引一大批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一流人才,尤其是能够促进产业与大数据融合的数据科学家;从事科学前沿探索和交叉研究、开展高端产业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的技术人才;具有产业化经历、能够引领和带动新兴科技落地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行业专家以及其他各领域的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

4.绿色城市建设需要柔性引进人才

作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雄安新区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无法承载大规模人口流入,尤其需要充分借助大数据时代“人”“才”分离的特性,尽量用智能机器替代一般性重复性劳动,而大规模柔性引进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事复杂性劳动和价值创造活动,借助互联网工具,通过远程办公、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等形式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为新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三、雄安新区现行人才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雄安新区建设刚刚起步,关于新区人才发展的专门政策还不多,但是河北省其他地区为应对2017年以来的“抢人大战”,出台了各种计划和措施来吸引人才,甚至不乏狠招、怪招。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的人才吸引力,但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雄安新区在完善人才政策时应该尽量弥补这些不足。

1.雄安新区专门的人才政策缺乏

针对雄安新区的专门的人才政策不多,对新区适用的大多数还是国家层面及河北省政府层面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法规,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区,并从构建灵活高效的用人制度、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境外人才引进和服务管理等方面作了规定,但对于具体的实施细则、奖励标准等都没有明确规定。

二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文件中专门规定的针对雄安新区人才发展的相关政策。如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河北省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5年)》提出,推进京津冀人口协同发展,营造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人口环境,提出要创新人口管理机制,探索实行有利于激发雄安新区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税收等政策,推进人口管理创新,实施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制度等举措;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提出将围绕雄安新区建设需求,实行一人一策,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以实际行动支持雄安新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工作机制。

三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相关人才发展文件。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河北省鼓励柔性引才暂行办法》,还有针对一些特殊人才的专门意见,如《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雄安新区也适用但没有特殊规定。

2.河北省内人才政策工具同质化严重

2017年以来,河北省内各地市也纷纷加入了抢人大战中,制定了一系列引才政策,但基本上都集中在住房补贴、创业支持和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措施和手段同质化严重[4],造成省内的恶性竞争。如表1所示,都以学历学位为依据提供不同标准的租房、购房优惠和补贴;都提供创业贷款和启动资金,保定、秦皇岛、唐山、石家庄、廊坊、沧州、衡水等市还规定了科研启动经费和贴息贷款政策;基本都提供了放松落户条件、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5]

表1 河北省各地区人才政策汇总表

3.政策体系存在四“重”四“轻”问题

一是重补轻奖、重引轻用。人才政策着力点大都放在了“引进”上,各种经济补贴和资金支持成为最主要手段,而对于引进来的人才是否能发挥其自身价值、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则缺乏跟踪评估和奖励措施。这会造成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不排除出现一些部门和个人虚假引进、套取政策红利等问题,也不利于激发人才创新的积极性。

二是重引轻育。由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养成具有历史性和长期性,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当期的发展目标,往往将“引进”作为短时期内获得高端人才资本的便捷途径,而又不注重使用和留住人才,虽短期有效但最终却可能不尽如人意。

三是重经济激励轻环境营造。“抢人大战”中,大家拼的基本上都是经济利益等硬条件,软环境建设恰恰是现行引才政策最缺乏的,想让高端人才愿意留下并扎根,必须要软硬件环境兼备。

四是重需求方轻供给方。从各地人才政策的着力点看,无论是现金补贴或奖励,还是保障措施,都是以满足人才自身的生活需求为主要出发点,而对于用人单位则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河北省只有张家口市对于引入博士的相关企业有奖励,其他地区都是对人才的直接补贴和支持。

4.对大数据人才的重视不够

一是思想准备和转变不足。各级部门只是初步意识到了“大智移云”等大数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及需求的影响,对大数据人才的形成及发展趋势缺乏清晰认识,对人才数据权在全球人才大争夺中的新焦点作用认识不足[1],所以无论是河北省政府层面还是雄安新区,都没有专门针对大数据人才的政策。

二是引人用人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待转变。一直以来,各级部门引才用才都秉承“人来才到、人流才失”的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引得来、留得住”,注重物理意义上的有形引进,这与大数据人才的一系列新特征不符。从相关政策文件看,各级政府都已经认识到柔性引进机制的重要性,河北省还专门制定了政策,但是政策措施仍然只是针对传统人才的,对大数据时代柔性集聚渠道的研究还不够。

三是引才用才的工作思路待调整。各级部门仍沿袭以往以学历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标准,以解决编制、户籍等作为吸引人才的筹码,以职称、工龄等作为薪酬确定的依据,以“刚性”引进人数作为人才工作的政绩,这些工作偏好与僵化做法滞后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步伐,与大数据人才的新特质相背离[6]。

四、大数据时代雄安新区人才政策的优化措施

鉴于以上分析,雄安新区要在大数据时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引领、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克服陈旧落后的人才发展观念,改革不利于人才成长、流动、使用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大数据时代人才自由发展的政策体系、柔性集聚机制、市场配置模式和培养机制。

1.加强制度环境建设,建立公开透明的人才政策体系

国家将雄安新区建设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宏观上已经为各类人才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让急需人才有更明确的职业预期,还需要尽快出台专门的、相对完整、规范、透明的人才政策体系。一是建立市场化薪酬机制,不再设定薪酬标准,赋予雄安新区科研机构和高校等用人单位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权,由市场供求来自由确定薪酬方式和水平;二是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新型人才评价机制,健全前沿科技领域人才和团队稳定支持机制,探索科技成果弹性管理制度,适当延长验收评估时限,给予科技人才试错纠错的时间;三是建立市场化人才激励机制,允许各级各类人才以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质押参股,制定竞业避止、人才诚信流动等相关法律法规[7]。

2.推进人才市场改革开放,探索人才柔性集聚机制

转变引才用才的传统观念,探索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基于职业发展或岗位需求的人才柔性聚集机制,尤其是针对大数据人才的“人”“才”分离的引进机制。一是探索建立柔性管理机制,改革以户籍人口进行管控的做法,允许大数据人才采取远程办公等虚拟集聚方式参与雄安新区建设。二是构建灵活高效的用人制度,创新人员编制管理,赋予雄安新区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的自主权和更大用人自主权,精准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尤其是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8],允许这些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按规定在雄安新区兼职兼薪、按劳取酬。三是给予人才柔性的户籍管理政策,允许其自愿选择保留原户籍还是迁入雄安新区户籍,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在新区转化落地的,在职称评定、项目申请、税收、奖励荣誉、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与当地居民同等享受雄安新区的优惠保障政策。

3.创新人才资源配置模式,构建人才招聘的PPP模式

建设雄安新区,必须发挥市场引导力,打破权力“围城”,探索建立人才招聘的PPP模式,让政府、用人主体和中介机构分工协作,共同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政府要利用财政、税收、土地、子女教育和家庭安置等公共资源和政策工具,为人才的流入和聚集提供帮助,减少人才准入的制度壁垒。二是允许科技中介组织全程参与人才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提供职业需求、经济激励和职业咨询,实现大数据人才与人力资本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三是鼓励企业和中介组织根据实际需要成立人才中介机构孵化器,并且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实现合作共赢,强化人才互荐引才,对于推荐成功的个人或组织给予丰厚物质奖励和“伯乐奖”“红娘奖”等精神奖励。

4.推行教育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新时代创新人才培育机制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雄安新区教育,构建自主的创新人才培育体系。现有教育体制被很多人诟病,严重扼杀了孩子的创新能力,更不适应大数据时代创新发展的需求。可考虑以雄安新区为试点,推进教育制度改革,从娃娃抓起,培育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创新人才。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大数据教育,按年龄段增加人工智能等大数据知识教育内容,增加体验和操作课程,改变以学习成绩为依据的传统学生评价方式,制定以综合素质为主的评价体系。二是构建自主培育创新人才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开放的视野和观念,建立优势资源聚集的“学科·人才·平台”制度,大力开展社会办学,支持国内外机构和个人到雄安新区办学兴教,允许其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制定录取标准和办学方式,鼓励类似“西湖大学”的民办高校在新区发展壮大,大胆探索在大数据交叉学科应用、尖端科技转化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使其成为支撑、推动雄安新区未来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注释:

① 资料来源:保定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② 资料来源:秦皇岛市政府网站。

③ 资料来源:唐山市《关于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试行)》。

④ 资料来源:石家庄市《关于实施现代产业人才集聚工程的若干措施》。

⑤ 资料来源:《廊坊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暂行办法》。

⑥ 资料来源:《河北省邢台市2018年“百名博硕引进计划”选聘公告》。

⑦ 资料来源:《承德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奖补资金评审办法(试行)》。

⑧ 资料来源:《沧州市“狮城精英”高层次人才引进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⑨ 资料来源:衡水市政府网站。

⑩ 资料来源:张家口市政府网站。

猜你喜欢

新区人才时代
宜宾市三江新区
人才云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