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践探索

2019-04-08马术梅杨桂琴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三产融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实践探索

马术梅 杨桂琴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十九大确定的重点任务。近年来,宁夏通过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发展主体,建立利益连接机制,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了良好态势。但仍存在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多种功能拓展不够、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涉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梳理相关文献并深入平罗县、大武口区调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宁夏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三产融合;实践探索;对策建议;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5.048

1 三产融合基本内涵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以下简称三产融合)以来,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基本内涵进行研究。马晓河[1]认为,三产融合是指通过农村产业集聚、联动、创新和技术渗透等方式促进产业功能拓展、链条延伸和农民增收的过程。姜长云[2]认为,三产融合是指通过农业产业范围多元拓展、产业功能转型、产业链多向延伸,促进形成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过程。不同文献对三产融合内涵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三产融合是指各类农村产业组织通过产业联动、集聚、创新及技术渗透等方式,促进资本、要素及技术跨界配置,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各环节融会贯通、各主体和谐共生的良好产业业态,以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农民增收[3]。

2 实践探索和主要成效

2.1 实践探索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和大武口区(以下简称“一县一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连接机制等方面大胆实践,探索出了多种模式。

2.1.1 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1)功能拓展型。“一县一区”依托各自农业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和拓展农业的旅游、生态、文化等功能。如大武口区龙泉村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通过合作社流转了村民80 hm2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布局,聚力打造集特色农业种植、田园旅游、休闲度假、家事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宣教等为一体的美丽家园,拓展了农业的休闲康养、生态旅游、教育科普等多种功能,提升了农业的增效增收空间和农业价值。

2)链条延伸型。“一县一区”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引领,促进农业产业链前沿后伸,推动主要农产品生产、储存、加工、销售融合发展。如宁夏沙湖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加工沙湖牌辣椒粉、枸杞辣椒酱等特色食品为主,带动产业链向前延至农业种植,向后伸至研发、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大武口区八大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设施果蔬标准化种植为核心,将产业链延伸至旅游、果蔬商超、餐饮、科技服务、新品种引进培育推广等,2016年被石嘴山市列为三产融合标准化示范区。

3)技术渗透型。“一县一区”以农业为基本依托,运用新技术、新产业、高端服务等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如宁夏泰金种业有限公司,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专业从事瓜菜作物种子的科研、生产、推广、进出口及会展农业,实现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年试验示范100多个瓜菜新品种,工厂化培育设施种苗1 100万株。

2.1.2 因势利导,建立日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1)反租倒包型。由农村合作社或企业租赁农民分散土地,并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然后再承包给农民种植。如宁夏华泰农科技有限公司,先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发展设施农业,雇佣当地农民务工,当产品种产销都相对稳定,农民掌握了种植和管护技术后,企业再与农户签订协议,将种植大棚转租给农户,并指定品种,提供种苗、水肥等生产资料,由移民承包种植,再由华泰农公司高于市场价(不得高于华泰农与收购商的订单价)溢价收购。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移民的务农积极性,加快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2)订单合同型。“一县一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之间签订合同,农民可为加工企业提供农产品,而企业按合同数量、质量、价格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原料,形成订单合同关系,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形成日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即可保障农民预期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也能确保企业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供给。

2.2 主要成效

“一縣一区”通过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2.1 推动了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一县一区”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农业生产经营向前延伸至农产品生产、农资供应等环节,向后扩展至研发、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各个领域,从而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通过农业多种功能的拓展,使农业延伸至观光旅游、家事体验、科普等领域,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升了价值链,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

2.2.2 促进了农民增收

“一县一区”通过培育壮大多元化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采取反租倒包再就业、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分享农业增值收益,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助力脱贫攻坚。使农民在家门口打工就业,既增加了收入,亦可照顾到家庭,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如宁夏华泰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发展特色沙漠瓜菜种植,与农民建立了多种利益连接模式,每年吸收当地农民就业380人左右,其中建档立卡户280多人,带动周边800多农户进行瓜菜种植,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2.2.3 促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

“一县一区”通过农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和相互渗透,促生一批新兴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及信息共享,提升了农业层次水平。如平罗县目前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105家,吸纳、带动就业、创业1 400余人。2018年,预计平罗县电商交易额实现3亿元,其中线上交易额达到4 450万元。新产业、新模式成为“一县一区”农村发展新动能。

3 存在的问题

“一县一区”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3.1 农村产业链短、多种功能拓展不够

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融合层次低。1)产业融合链条短,附加值偏低,品牌影响力不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且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比重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如平罗县2018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仅为0.68∶1.00,低于全区1.1∶1.0,远低于全国2∶1的平均水平。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够,市场竞争力弱,缺少有代表性的高端产品。2)多功能拓展不够,旅游农业、休闲农业以农产品采摘、观光、餐饮为主,历史文化、娱乐游玩、风土乡俗等体现地方特色的挖掘不够,特色化、多样性、高品位体现不足,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

3.2 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迟缓,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

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着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迟缓、结构单一、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开发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的能力不足;同时,利益联结机制以订单农业、流转承包农业为主,农户在规模经营和产业链延伸中的收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承包农户的守信履约意识不强,当农产品市场价高于订单价时,农户会有违约现象,影响经营主体发展。

3.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涉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在用水、用地方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存在。如大武口区枣香村引进马来西亚的技术,利用盐碱地建成螺旋藻养殖池,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但因供水设施不足,造成企业用水短缺,影响企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在农产品加工贮藏、贸易市场、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服务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公共信息平台不足,大量农产品仍以传统销售方式为主,仍存在因需求信息不准、销售手段落后而导致的部分农产品滞销甚至腐烂等现象,造成较大损失。

4 对策建议

通过剖析,发现石嘴山市相关市县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今后必须在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涉农公共服务、培育多元化三产融合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三产融合发展活力。

4.1 强化部门联动机制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从宏观层面强化统筹和协调,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建议应充分发挥宁夏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办公室的(以下简称党委农办)作用,建立由党委农办牵头,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协同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信息沟通、区域协调、监督指导等;实化细化自治区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责任落实[4]。

4.2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我区产业融合示范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良种保护、先進适用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等方面加大补贴力度。各级政府应从本级财政中列支,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2)加大各级财政对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涉农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3)对开展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实行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税收的优惠政策[5]。

4.3 完善基础设施和涉农公共服务

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最美休闲乡村等活动的开展,整合资源,完成农村尤其是三产融合示范县和示范园区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及仓储、保鲜、烘干等涉农服务设施;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标准公厕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降低三产融合发展成本,增强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吸引力。

4.4 加快扶持壮大新型经营组织

从工商登记、税费政策、土地利用、融资租赁、品牌认证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协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工商企业等新型经营组织发展壮大,鼓励发展模式创新,培育知名品牌,多措并举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4.5 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

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开展对相关部门干部、乡村干部、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带头人以及专业大户及农户进行法律、政策、专项技能等专题培训,提高他们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相关政策、诚信履约等方面的认识及技能水平,夯实农村人才基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积极投入或参与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库,增强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人才支撑;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培训内容意愿调查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农户急需的政策和技能等专题培训,增强人力资源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N].经济日报,2016-02-25(12).

[2] 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J].中州学刊,2016(5):43-49.

[3] 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6):82-88.

[4] 杜志雄,王新志.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合作经济,2013(8):35-39.

[5] 王小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合约选择与政策匹配[J].改革,2014(8):56-6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三产融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实践探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家协会贺信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检察院依法对王炜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诸城:工业强县的“三产融合”之路
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的农业园区规划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