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
2019-04-08李娟
李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35-02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理清文章的思路,设计思维导图,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敘述思维导图。
2.小组通过合作探讨一系列问题,认识文本蕴含的科学思逻辑严密性的特点,并能概括逻辑严密性的表现。
3.通过判断一些语句,能够说出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4.分析社会现象“抢”,灵活运用科学思维,列出提纲,并能写出一篇研究小论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文本蕴含的科学思逻辑严密性的特点,并能概括逻辑严密性的表现。
教学方法:
1.思维导图:设计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思路。
2.合作探讨:合作探讨作者的事例选择的特点、文本顺序的安排等问题,总结概括科学思维逻辑严密性的具体表现。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材的构想:本课的设计紧扣“科学思维”展开。课前预习教材,设计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思路;课上研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科学思维的特点;检测环节补充课外社会现象,灵活运用科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
思考:1、视频中的动物在做什么?2、同学们平时见到动物这样的行为时,产生过疑问吗?
这些行为司空见惯,却引起了一些动物研究学家的关注,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他们是怎样来探究奥秘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周立明的《动物游戏之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阅读指导
教师提问:本文是科普说明文,应当怎样阅读这类文体的文章?请同学们阅读单元提示。
学生阅读单元提示,明确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感受科学思维及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板书:科学思维)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展示预习设计的思维导图。
2.教师提问:本文的行文思路遵循了什么规律?
明确: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科学思维的基本规律。)
(板书:逻辑的严密性 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讨
1.教师提问:文章开头列举了三种动物游戏的事例,作者的举例有何特点?
明确:这3个事例涵盖了热带、寒带、温带,几乎遍及全球;包括了海、陆、空三个垂直区域。举例覆盖面广,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板书:事例的选择性)
2.教师提问:作者在列举了三个事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提出“动物为什么游戏”这个问题而是把动物的游戏行为分为三类?
明确:举例仅是代表,分类归纳才具有普遍性,这正体现了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过程。
(板书:个别——一般)
3.教师提问:科学家提出的四种假说的介绍顺序能否调换?
学生合作讨论,回答:
(1)演习说仅限于幼小动物,自娱说着眼于被演习说排除的成年动物,从一切动物的天性来解释动物的游戏行为,其假说就较为全面。
(2)演习说是一种接受性学习,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需掌握的各种技能;学习说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探究学习,把自己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3)自娱说强调地是动物地先天性、自然性,学习说强调的是动物的后天性、社会性,且学习说是一种新出现的假说。
(4)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锻炼说是学习说的一种补充。
所以,四种假说的介绍顺序不能调换。
教师小结:这四种假说由先到后,由浅入深,符合人类认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一般规律,是人类不断探索思考的过程,也是科学精神和思维严密的体现。
4.文章的1-3和5-8段是对动物的行为进行介绍,11-14段则介绍了4种假说,15段是全文的总结,而文章的第4段、9段和10段似乎并没有介绍到实际内容,可否省略?
明确:(1)第4段第一次明确指出动物游戏之所以为谜的原因。
(2)第9段承前照应第4段再次强调动物游戏行为是最有争议的领域,使迷雾更浓,同时争议焦点开启下文。
(3)第10段第一句介绍的规律解释了第9段中动物为什么进行游戏这一论题为何产生争议,使得思维更具有思辨性和逻辑性。
教师总结:本文不仅大层次的逻辑清晰严密,而且小层次也环环相扣,前后照应,叫人不得不佩服作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作者选择事例的特点、文本内容顺序的安排,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思维逻辑严密性的特点,促进学生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五、再读文章,感悟语言
请判断下列语句的语言特点。
第一组:
1.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直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
2.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
3.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
(语言特点:生动性)
第二组:
1.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
2.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
3.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
(语言特点:准确性)
教师小结: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力求接近事实,绝不夸大或缩小,这样的分寸感正体现了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思维的严密性。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把握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此环节通过判断语句,再次体味科普类说明文语言生动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六、达标检测
根据下列社会现象,列一个研究提纲。
1.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
2.“你抢到啥东西了?”这成为“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后很多人彼此之间的问候语。据统计当天10小时天猫加淘宝的交易额突破64亿。
3.据《扬子晚报》的消息,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职位,通过审核人数比例竟然达到了3914:1,接近4000人争抢一个岗位。
4.有报道称,深圳一小区内热闹非凡,为给孩子争取幼儿园学位,百余名家长分别在两家幼儿园门口彻夜排队,最终仅有110名家长成功报名。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社会现象“抢”,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本课学习的科学思维一般方法: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结语
人类和动物是没有语言的,好像两个朋友戴着面具相逢,在伪装下彼此模糊地辨认着。但当我们用一双慧眼和敏感的触角去解决问题时,便能探究其中的奥秘。探索的道路永无止境,愿我们每一个同学能成为漫漫长路上的其中一员。
作业设计:研究小论文
要求:根据所列研究提纲,运用本课学习的思维方法,写一篇研究小论文,字数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