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2019-04-08黄晓巍林喆陶贵斌李晓明刘佳董佳佳
黄晓巍 林喆 陶贵斌 李晓明 刘佳 董佳佳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國内越来越重视教育,因此每年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然而就毕业生的质量来说,却是下降了的。很多高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施本科生导生制。从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拔尖创新性人才开始逐渐变多。这种新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是实用性是非常明显的,是高校在实行学分制后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的一种制度,同时也是顺利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创造性人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04-01
前言
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1999年的高校扩招,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降,高校教育问题变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在教育部门极大的关注下,高校本科在教学上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深化,学分制和导师制也普遍得到推广和应用,大学生学习开始倾向于自由和自主的形式。随着导师本科生导师制普遍实施以后,中国的创作性人才开始逐渐增多,培养本科生人才的质量也开始向上增长。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在教育方面必行的一个措施。
一、本科生导生制的起源问题的研究
当谈到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的时候,不得不谈到英国,在十四世纪,威廉威克姆在是温切斯特主教的时候创办了牛津大学,导师的概念就是他最先提出并且实践的。后来到了17世纪,导师制才广泛被高校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中。后来到了1869年。在美国,艾略特作为哈佛大学校长,积极推行本科生选课制,1872年,开始实施学分制。19世纪的时候,英国像牛津、剑桥等高校发现美国实施学分制后,创造性的人才开始普遍增长,并开始效仿他们实施学分制,进一步推广和实施导生制,渐渐的研究生导生制又开始在本科生培养中实践起来。20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开始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流行起来。1937年,中国的燕京大学着手推行导师制。后几十年本科生导师制才开始普遍应用于中国高校教育中,但是由于那时候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直到21世纪后,北大,清华,以及浙大实施导师制后取得明显的效果后,其他高校才开始普遍实行导师制。从以上数据可以很显然的得出,中国相对于西方而言,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步非常的晚,仅仅停留在实证研究上。
二、国内外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1952年,哈佛大学的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观,学者卡尔.罗杰斯开始因此闻名于世。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高等教育大会,再一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新的看法和新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观念再一次被全世界所关注。
大卫.帕尔菲曼在《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中也谈到过“以学生为中心”,导师制的制度可以让学生本身得到的更多的关注。自主自由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培养自己独特的人格和开放大胆的思想。
1872年,“智力上智者生存”;1983年,“多元智理论”,“以人为本”等教育理念的提出对现代化教育实施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内研究综述。
2001年,《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研究——以济南大学城市发展学院为例》中详细的告诉我们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法和目的,对本科生道德、文化、专业的思想的深入剖析,以及还谈到大学生未来就业的综合能力的需求。总之这篇理论在国内对本科生导师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实施作用,同时也解决了国内不少迷茫教育家的困惑。
2002年,《浅议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将高等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一个层次。
2003年,《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深入研究导师制的起源,对导师的职责范围提出了一个更好标本,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方向感也变得越来越明确。
2005年,《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中更是说明了本科生导师制这些年在创造性培养上的成效。
2012,《高校导师定位及其育人作用》对国内本科生导师制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研究。
经过国内外的对本科生导师制不断研究和探索,这个制度会日趋完善,国内外的拔尖创造性人才也会日渐偏多。
三、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和必要性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让本科生更加自主和独立学习,这是一种精英式教学模式,学生会在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方式下会在自我层面上有一个更大的提升。本科生的自我内在素养会促使他认为一个拥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和独立能力的人。另外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不仅仅在于它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成效上,更在于它可以很好改进我国应试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缺陷和创造性能力缺乏的一个补充和改进。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它在我国实施也是有必要性的。在它实施的情况下,我坚信我国会变得越来越好,人才辈出!
四、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中的理论基础
我国各高校能够将学分制顺利有效地进行,正是多亏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保障,本科生导师制是当前能够培育众多优秀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中国一学者从导师的角度,极度简化了本科生导师制的育人方式,他有提到根据教师能力和态度的不同会拓展出不同类型的导师制。还有就是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类型的导师制,比如在能力高的学生中运用一定标准实行导师制,而在能力较差的学生中,则是让导师制帮助他们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专业。综合来说,本科生导师制是能够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众多益处的育人模式,我们需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教育模式问题做出更全面的改变以及创新。
五、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们对本科生导师制还处于不断尝试的阶段,我们需借鉴国外教育模式成功的经验,既然这种教育模式已经逐步向我们展示出它的优势以及价值,那我们就有必要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规章做出进一步的改善。
首先,了解本科生導师制的内含是其能够正确实施的根本前提,我们得知道它究竟能以何种方式帮助到我们,或者说它是否能够改变目前教育模式的弊病。我们知道,现在许多学生为了能够混学分,而不管自己对所选课是否了解,便盲目选择,只是为了混学分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获得学分。而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很好的改观这种情况,很好地满足学生面对学习时的片面需求。本科生导师制与学分制是互补的,灵活运用这两种教育方式对学生与导师双方都能够带来更多好处。
还有需要做出改变的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式,前面我们也提到过,目前师生人数比例还是太低了,需要针对此现象做出一些创新和改革。比如,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开创相应的兴趣小组,一旦学生有了兴趣,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起来便会事半功倍。
如果把本科生导师制比作领导学生走向正轨的阶梯,那我们可以尝试着把它分为多个“阶板”,一步一步踏实稳步达到最后,把它当成一个需要实现的目标,将现阶段问题和最终目标统一考虑,通过逐步落实各个目标责任来完善和提升本科生导师制。
结束语
本科生导师制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一个系统性教育模式,也是我教育上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迎难而上是我国从祖先一直保存到如今的一个重要品质,我相信在一次次攻克难关下,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王淑芳.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胜任力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2]龙润.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3]钟朋丽.初中教师教学胜任力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4]戴志刚.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测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5]胡新坤.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6]朱重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7]常魏魏.新媒体时代中学教师的媒介素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8]李健.吉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9]李婷婷.城镇化进程中乐平市农村教师队伍变化的调查与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5.
[10]熊思鹏.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第一作者简介:黄晓巍(1972-),女,硕士,主任药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中药学、中药药理学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董佳佳(1989-),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中药分析学。
基金项目:2017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