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促进习惯养成
2019-04-08包佃云
包佃云
对小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走低的原因进行分析,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社团及体育节的实施和开展,从而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小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最高,因为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体育教师很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变化和自身的需要,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要求,不再停留在完全由体育教师引导的低层次上。
二、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走低的原因
1.对体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许多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不懂得健身方法。有的认为体育只不过是跑跑跳跳玩玩而已,没有什么可学的,有的认为体育再好也没有用,这样他们在体育课上就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往往敷衍了事,很难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教学内容枯燥、陈旧、形式单一
由于受中国教学体制的限制,各年级教材内容出现重复,比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至高中都可见到的“蹲踞式起跑”内容等。当前的体育课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开展的,缺乏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感到体育课的强制性,从而产生厌倦。
3.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
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素质、技能等差异性很大,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又有明显区别,一个动作有没有学会、学得怎么样,在练习过程中很容易表现出来。此时,如果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讽,会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失败感、自卑感。
三、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方法
1.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1)突出教学设计的系统性
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一要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层次要求”;二要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发展需要;三要使目标有实现的可能性。在内容设计上,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对教材 “再度开发”,挖掘出更多更好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學内容,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将原有的体育教学方法(比如直观法、分解法、游戏法、比赛法、纠错法)和现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有机地加以整合并合理加以引用,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2)提高动作示范的规范性
教师优美准确的示范动作,不仅可以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留下难忘的运动记忆,而且极易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体育教师的示范形式要注重多样性。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学习中,教师可采用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形式;在示范位置选择上,可采用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相结合的形式。示范频率要适度,要结合具体的学情,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一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相应差一点的学生,教师示范的速度、动作的幅度都要进行适当控制,以学生通过示范能够掌握所学技术动作为前提。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若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就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社会化功能,就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轻松、自由。在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可创设语言情境、音乐情境、竞争情境、合作情境、矛盾情境等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心向、学习动机和情感。
(4)注重教学评价的引领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学生发展中不仅要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应该是学生身上的放大镜,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运用语言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课堂评价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学习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声音要进行积极的正确引导,以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搭建体育锻炼平台,促学生习惯养成
(1)阳光体育大课间
大课间要结合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学生生活实际、锻炼兴趣、终身体育要求,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每天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良好的体育氛围下,学生重在参与,培养兴趣,从而逐渐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来说,则要求有所提高,就是在参与的前提下,由一般性的体育活动向技能性、应用性的体育活动发展,落脚在终身体育,着眼于未来。
(2)组建体育社团
学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组建体育社团。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利用充足的时间,系统地专门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不但为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动作提供可能,而且还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逐渐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
(3)体育节的开展
开展体育节,提供学生展示的平台。项目首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运动水平来设置;其次多一些集体合作项目,少一些个人项目。制定评价机制,纳入班级和个人评价体系,激发全员参与的热情,起到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