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2019-04-08李雪
李雪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但在传统教学中面临着诸多教学难题。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科学实验的作用,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种难题,唤醒了小学科学课堂活力。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科学探究,提升学生科学兴趣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助力科学实验教学,积极整合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增强小学科学教学实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科学兴趣
小学科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观察事物时没有地方去观察,做实验时器具不够,教师只能凭借嘴巴讲解,但是学生听得无味;而借助信息技术,迎合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接受水平,学生学习科学便会兴趣盎然。再加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性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提高学生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虚拟化的场景,使得学生身临其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执教《动物世界》《拯救野生动物》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播放视频中有许多学生在平时见不到的动物,丰富多彩的视频展示使得学生在逼真的视觉和听觉中近距离感受到了野生动物,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巨大震撼,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一)突破教学重难点
科学课讲解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深奥难懂的问题,信息技术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资源,能够将深奥难懂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因此,信息技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在执教《植物怎样传播种子》时,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有自身传播、风传播、水传播,但抽象性思维较差的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利用三维动画播放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与方式,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使得学生看到种子传播的详细过程,学生对植物怎样传播种子有了直观的认识。
(二)优化了练习环节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了学生作业和练习环节。首先,学生能够独立、个性地进行练习,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大大增加了练习量,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练习资源。再次,信息技术能够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跟踪与反馈,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的修改与完善。
(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如保护动植物,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如在执教《植物怎样度过一生》时,学生种植一株植物需要花费太长的时间,但课程需要学生完成一株植物的变化记录表,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从种子到结果,对植物一生的过程一目了然,会让学生感受到植物是有生命的,进而产生保护植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利用信息技术助力科学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助力科学实验教学,能够反复模拟自然实验过程,能由“静态”变成“动态”,将“无形”变为“有形、有声、有色”,“抽象”变为“直观”,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突破了实验教学难点,大大增强了科学实验教学效果。一些在限定实验室中无法进行的实验,信息技术也可以有效解决。这就弥补了教学条件有限的不足,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观察实验现象;能够将抽象的科学现象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增强了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益。
首先,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如在執教《热空气》时,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较轻”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孔明灯、热气球等,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其次,利用微课突破实验教学重难点。如对“雨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利用烧杯装水象征河流,酒精灯为烧杯加热,然后形成无色透明的水蒸气,放一片冷玻璃形成的水珠,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最后,科学实验操作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与步骤,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的失败,也会引起一定的风险,影响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借助信息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并对失误操作引起的后果进行模拟,增强学生对操作失误和引起的损害等不规范操作的认识,再进行实验,会大大增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小学科学教育是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为小学生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科学学习视野,唤醒了小学科学的教育活力,迎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科学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府学胡同小学朝阳学校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