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兴趣的培养对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2019-04-08胡行芳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培养

胡行芳

【摘 要】自主学习习惯是指将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自觉、自律、主动学习的习惯。自觉性、自律性、主动性是自主学习习惯的主要特征。自主学习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11-02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去思考和探究,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对兴趣的培养尤其显得重要。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小学的数学老师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可能从事教育工作数年之久,一直沿用一套固有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古老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教授效果,这时就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改良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要想学好数学,就一定要把学习兴趣的开发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对数学的顺利学习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通过系统的心理研究和调查可以发现,对某一项学科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都会十分擅长该学科的学习,成绩甚至要相比不喜欢的学科相差很多。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既是知识累积的过程,也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1],例如对于“位置和方向”这个教学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因为方向表述有困难,而且是一个相对性较强的概念,换了位置对于表达就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如果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方式让学生死记,那么教学成果很难达到预期要求,而如果带着学生进行位置变换的实践,然后让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教学,必然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教师则负责引导作用,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实现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汇总,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性情境,这样更能满足学生们主动学习的需要,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探索问题,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積计算内容的时候,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一个难点,直接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个长方形木框,告诉学生们它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先请学生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后可以捏住这个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这就将其变形成为了平行四边形,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图形的面积发生大小的变化了吗?”这时学生们争论不一,有的认为还是96平方厘米,有的则认为是变小了,此时教师不要直接对他们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是设置悬念:“应该如何求这个变化后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呢?”引导学生们分组探索研究,借助长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尝试用割补法进行思考解决。通过创设这样的探索情景,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被激发了出来,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在手脑结合中寻求乐趣

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不喜欢总是很死板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这种年龄特征也是影响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动作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在动手操作中增强学习体验,在手脑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到学习的乐趣[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为学生创设操作性情境,满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需求,引导他们手脑并用,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很有效果的。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有各类三角形的纸片,要求他们动手折一折,观察一下哪些图形在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哪些不能完全重合,这样学生会充满兴趣的去操作,最终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学习平台。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4]。

结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之舟,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然而兴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个性品质,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革新,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积极培养起来,有了兴趣,学生会主动参与,喜欢数学,爱上数学,运用数学,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芳琴.利用数学“关”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1):55-56.

[2]黄银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05):62-63.

[3]王丽.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5(05):110-111.

[4]莫刚.小学数学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03):128.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