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视野下情景教学探究

2019-04-08陈士利

文理导航 2019年10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问题解决时空

陈士利

【摘 要】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理解。通过真实、丰富的时空情境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在具体时空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关键词】情景教学;情境构建;时空观念;问题解决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初步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提高历史阅读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历史情景想象。”而情景认知凸显情境在促进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联系上的重要性,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时,学习才是有效的。而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通过设置特定的时空情境,学生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构建不同时空问题情境,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借助历史回应现实问题,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本文以部编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简要阐述基于情境教学与学习的策略思考。

一、设置特定时空情境 近距离触碰领略历史

时空观念是觀察分析历史的基本意识和思维方式。时空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对史事认知、评价结论的正确与否。因而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对史事进行准确理解。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主要以历史体验为主,通过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设置特定的时空情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近距离触碰领略历史的情境,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认识图史并用、历史时空的关联性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本课设置的项目活动在时空观念上一是识读地图,利用地图来认识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领略张骞通西域和汉朝丝绸之路的时空特性;二是通过历史图片培养学生捕捉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

活动一:据图一与现代地图相结合,辨识西域的空间概念及西汉与其它少数民族的空间分布。

活动二:结合图二,概括、说明张骞通西域的时间、路线等基本时空信息。

活动三:结合图三叙述何为“丝绸之路”并搜集专题图片展示领略丝绸之路风光。

通过特定时空情境的阅读,结合课本介绍,学生把西域的空间概念及西汉与其它少数民族的空间分布转换成现代地图,进一步走进汉王朝,近距离认识领略神奇的丝绸之路;同时培养了学生有效运用历史地图的技能和时空位置关联的核心素养。

二、构建不同时空问题情境 展拓和深化历史认知

通过不同时空问题情境的构建,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和延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真正的学习任务也常常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因此构建不同时空问题情境,学生应用抽象与系统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拓展和深化历史认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去应用历史知识,并鼓励学生探究历史观点的多样性。本课通过地图、文字史料等材料设置有意义的时空问题情境,指引学生活动,使学生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等历史现象有更加鲜活和丰富的认识,对其背景和影响有更加多样和深入的认识。

材料二: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同,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资治通鉴》

材料三:汉中张骞以朗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候。”——《汉书·张骞传》

材料四:“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自主探究一:据图一结合材料二,分析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成果。

自主探究二:据材料三结合图一,思考:张骞两次被匈奴抓住,但他仍坚持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为何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西域?

自主探究三:据材料四结合书本介绍,思考:丝绸之路是如何贯通中西?

通过不同时空问题情境的构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形成解决新颖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仅对丝绸之路等相关史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拓展了学生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意义等认识,促进学生知识的转移,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但问题情境的设置水平应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以便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取得成功。

三、聚焦具体时事热点情境 借助历史回应现代问题

“知古鉴今,以史资政”,历史学习就是用过去的“人”和“事”感染、熏陶、启示我们立足现实,走向未来。历史课程新课标在家国情怀素养中也要求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认识中国国情并具有国际视野。对初中生来说,家国情怀尤为重要。本课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的馈赠等信息解读,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聚焦“一带一路”时事热点,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材料二:罗马四处征战劫掠金银,从各国商人手中购买丝绸。丝绸,将中国和罗马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波斯、阿拉伯、印度人成了东西中间商,中亚和西亚成为各种文明交汇处,促进了绿洲城市繁荣;丝路商贸使游牧民族得以出售草原特产,向过往商队征税,以购买谷物、武器、铁器、织品和其他各种奢侈品。

材料三: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借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供应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和世界梦进行有机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合作探究一:据图一结合材料二,“丝绸之路”只是一条丝路?一条古路吗?具有怎样国际影响?

合作探究二:据材料三结合图二,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合作探究三:观看纪录片《一带一路》,畅谈“一带一路”让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连。

通过合作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不仅仅是条丝路、古路,古今历史的纽带,还是人类生活舞台双向的馈赠,穿行于丝绸之路的人们将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物质技术,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双向交流之路;聚焦时事热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意味着丝路文明的回归,意味着人们在思考古老文明的现代意义。

总之,通过特定时空情景教与学,学生知道历史史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发生,学会把具体史事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准确理解;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具体史事的变化和延续并能够利用历史思考现实问题。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问题解决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