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着力”
2019-04-08肖理国
肖理国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性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着力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法指导,把握课堂中的训练难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胆启迪猜想,开拓思维。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做法。
一、着力数学课堂中主动阅读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是学习的开始,思考的启迪。因此,首先应着力指导阅读方法。例如,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定义时,要弄清它们产生的条件: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与形成这三种角无必然联系,有些同学误认为:只有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才能形成这三种角。显然,这种误解就是对定义理解不透彻造成的。同样,在阅读定理时,指导学生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理解定理证明的思路及实质,懂得定理的应用,探讨定理能否推广等。在阅读例题时,指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理解新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找出解题的关键,重视例题书写格的规范性,达到有效性学习的目的。
二、着力数学课堂中独立思考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一题多解例题的示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去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增强思维活力,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寻求新方法,达到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性。
例: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2,0)和点(4,0)且过点(-1,7),求当x=3时y的值。这道题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得到如下三种解法:
解法一:已知三点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表达式,然后再求当x=3时,y的值。这种方法学生比较熟悉。接着提问,有没有简便的解法?经过启发、思考,有学生提出第二种解法。
解法二:与轴交点的横坐标是-2,4,设其表达式为将点(-1,7)代入求得a,得出抛物线的表达式,再求出当x=3时,y的值。这种解法相对于第一种解法求函数表达式,显得干净利落,计算较为简明,恰到好处的利用了求表达式的条件,体现了思维的简捷性,深受学生的喜爱。接着再问,有没有更简的解法?提示轴对称后引导学生思考第三种解法。
解法三:由于抛物线具有对称性,它与x轴的两个交点就是两个对称点,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1,横坐标为-1和3的点到直线x=1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关于直线x=1对称。故当x=-1时;y=7,可得x=3时;y=7。这一解法充分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求出对称轴,再利用轴对称求出值。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后,学生遇到问题时,自然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最佳解题途径。
三、着力数学课堂中操作能力的有效性
纵观历年梅州市中考试题,不难发现其题量多,难度大。如2010年中考试题第22小题,分值为10分,全市考生平均得分为0.76分;第23题,分值为11分,全市考生平均得分为0.33分,由此可见试题的难度。但只要认真跟踪分析,不难发现试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2007年第16小题,2008年第6小题;2009年16小题;2010年的15小题计算:这些题都注重在考二次根式的化简、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负指数幂(且负指数为-1)、绝对值、零次幂,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计算难度不大,只要我们在进行有关题型的训练时,侧重于这些知识点,这类题型就不难得满分。若一味提高难度,过量训练,则会事倍功半,因此,善于总结,着力把握训练难度,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可考出理想成绩,达到操作能力的体现。
四、着力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在讲评例题时,还要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解题思路或变换题设条件,“自编”新题,例如: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讲完此例后可及时加以引申:
⑴若BD=AC,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
⑵要使EFGH是正方形,AC、BD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⑶若ABCD分别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则题中相应的EFGH分别是什么图形?
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变换题设条件,引领学生积极地思考,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
五、着力数学课堂中培养抽象思维的有效性
教会学生猜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猜想性问题不像传统题那样性境熟悉、条件完备、结论确定,需要运用观察、联想、类比、分析、综合等方法,此类题难度大,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介绍猜想问题的类型及解题要领,开拓思维创新。综合近年中考试题,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条件猜想型、结论猜想型、存在猜想型、变换猜想型、创造性猜想型。现举例进行阐释。
例【梅州中考題】:同学们都知道,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因为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而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所以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类似地,我们定义:顶点在圆外,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DPB是圆外角,那么∠DPB的度数与它所夹的两段弧BD和弧AC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⑴你的结论用文字表述为(不准出现字母和数学符号)
⑵证明你的结论。
这种“结论性猜想型”题,要求学生根据题设条件,归纳、推理、猜想结论,然后加以证明。
分析:连接AD或BC,圆外角与它所夹两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即可联系起来,即可证得结论。
这类问题的解法是:由题设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猜想、试探,得到结论后予以证明。
近年中考出现的动中求静猜想型试题,在培养素质型学生方面,向我们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在教学中导入猜想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十分必要的,它既能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启发学生猜想的灵感,开拓思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新课标下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并非一朝一夕,应贯彻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立足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着眼于教学方法的处理,而这些课堂教学基本功正是有待我们不断的总结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丰顺县千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