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作品导读”在语文探究课中的运用策略

2019-04-08李丽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4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

李丽平

【内容摘要】经典作品大多系彼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产品,其精神价值如同深海涵养的珍珠,是其他作品无可替代的。文字里见人生,意境中藏乾坤。经典作品以江水不息的磅礴的生命力构筑了一个永恒的不会褪色的美好世界。但是,当今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道德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人过多追求物质而忽略了精神层次的高度,加上资讯的泛滥、媒体的诱惑和网络的快捷等因素,使经典阅读的空间越来越窄,将经典阅读的层面不断肤浅化、贫瘠化,将经典作品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淡化出世人的精神层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够让学生爱上经典作品的阅读是奇迹,能够让学生沉迷经典作品的阅读称得上是神话。而作为语文老师,运用策略让学生有这样的“奇迹”与“神话”是责无旁贷的。笔者拟从教师如何有效“导”、学生如何有效“读”两个方面来探讨“经典作品导读”在语文探究课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经典作品导读 活参性阅读 整本书阅读 群文阅读

意大利作者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很容易将时下的兴趣所在,降格为背景噪音。那些作者超越众人,他们的声音值得你去倾听,它会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会从生命的深沉增加生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经典作品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人用智慧累积而成的巍巍高山,它壁立千仞,对于人类构建高雅的精神、塑造美好的人格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增加生命的广度与宽度方面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是一般阅读作品无法替代的,也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载体。只要教师导引得当,由课内经典作品阅读迁移到课外经典作品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定能够把青少年带领进这片神奇的天地,体会到阅读的浓郁兴趣,从而获得美的熏陶及精神的满足。引导学生学会“活参性阅读、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等富有挑战性的阅读,必然会提高他们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审美鉴赏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存、对社会的奉献等认识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达到形成与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之目标。

一、教师做经典作品解读的智者

当今快餐化的社会,导致经典阅读教学最大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弱化文本,流于形式,教师文化素养单薄,不愿意花时间品读经典。一些教师往往采取最便捷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导读任务,比如打开网络下载一些与经典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比如百度一下经典作品的故事情节、内容简介、主题讲座;甚至直接下载一些经典作品导读的课件,把别人设计好的导读课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从头到尾,是集声、光、色于一体的“超文本”经典,却不是那散发着油墨芬香的“文本”经典,经典先被教师“缺席”阅读了,必定导致学生阅读平庸化、感官化、惰性化。基于此,要想高效引导学生进行经典作品阅读,需先培养和发展教师阅读经典的思想深度和思维方式,做文本解读的思想者和智慧者,教师“心中有丘壑”,再用外在的美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才能牵引学生走入经典作品神奇的世界,达到引领学生进入美的享受的經典阅读的效果。

例如,《骆驼祥子》的阅读导引,教师这样达到“心中有丘壑”。第一,研读作品原文:认真阅读原著几遍,让祥子等人物、当时的北平城完全走入教师的内心;第二,作品背景导读:了解老舍写《骆驼祥子》的背景,那时的祖国满目疮痍水深火热,处处透露腐烂的味道,祥子自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宿命,以此引导学生品读《骆驼祥子》所蕴含的悲剧色彩;第三,横向迁移:博览老舍其他作品,《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熟悉老舍作品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精致俗白、虽苍凉却不失温情的语言风格,且引领学生进行横向阅读,扩展阅读量;第四,纵向迁移:《骆驼祥子》与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人鼠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背景,却折射了非常相似的梦想。祥子的梦想成为“水中影”,而《人鼠之间》无论是人还是鼠,无论是怎样精彩的设计,到最后都是无法实现的,是虚空的,以此来反映人类生存的处境,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也具有浓郁的哲学内涵,这样纵向迁移阅读,将学生的思想触觉延伸到更辽远的天地。

一个爱阅读、知识渊博、思想有深度的教师,才能在学生面前精彩再现经典作品的无限魅力。教师想让经典导读课精彩纷呈,教师需自己先“读”得专注透彻;教师想要让导读课妙趣横生,教师需自己读得兴趣盎然。部编版要求初中生完成36部名著阅读,这不仅是学生的阅读任务,也是语文老师的阅读任务,教师不去透彻阅读这≧36部名著,那学生也无法很有效地阅读好这≧36部名著,无法很好地培植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做经典作品解读的思想者与智者,是“经典作品导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二、“活参性阅读”丰厚学生精神世界

“活参性阅读”是一种在“潜神”与“顿悟”两个环节中进行诗意的、洞彻自己心灵世界的阅读方式。“活参”类似佛教的“参禅”,精神状态是潜心贯注不受外界干扰的,即让自己的心灵完全沉浸在文字勾勒的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并在艺术境界中进行心灵的象征表现活动。此阅读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忘我”的阅读后有一种“自得”的收获,也就是在文学艺术境界中把尘俗中的旧我消融掉,然后在这个辽远深邃的境界里拾掇一个豁然开朗的新我。在阅读中,学生会用自己的心与作者的心交流相会,与作品中主人公的内心对话相融,在他们的境遇里同其悲,感其乐;在作品留白艺术的空间里品其意境,悟其意义。以摒弃传统阅读与时下“快餐式阅读”的一些弊端,达到冰心大作家所期望的阅读的最好归宿: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他人对社会更有用了。

1.用自己的心与作者的心相会

言为心声,作品大多是作者内心的折射,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可以让自己的心穿越时空与作者的心促膝长谈,从而“取其意而塑其心”,若你遭遇挫折后心存剧痛,他会用折射在文字里的豁达心境让你扫尽阴霾;若你历经诽谤后心存猜忌,他会用折射在文字里的睿智平和让你眉心舒展。教师在经典作品导读中,要让学生善于用自己的心与作者的心交流,在无声的交流中把握作品的灵魂所在,然后用作者、作品的灵魂塑造自己的灵魂。

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作者匠心独运勾勒了一个旁人无法超越令人叹为观止的封建社会最为大气的梦,内容气势磅礴,涉及到政治学、经学、诗学、建筑学、伦理学、服饰、美食等等,后人从那洋洋洒洒的文字里繁衍出一股研究的热潮——红学,然而作者却用片言只语揭示他写作的真实内心——“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教师规划学生用七个周的时间静心阅读完《红楼梦》,明白作家借“贾雨村”之言其实就是“满纸荒唐言”的依托,贾府由盛而衰,就是曹家没落的折射,一个家族的败落在作者笔下呈现,自然是“一把辛酸泪”。不管是荒唐还是辛酸,不管是遭遇了家族的巨变还是个人的苦痛,作者曹雪芹十年如一日以“立言”来呈现自己不屈的灵魂。引导学生如此解读作者之心,阅读者(学生)即使遭遇挫折内心痛苦不已,也可以从作者笔下浩浩汤汤的文字里汲取洞彻心扉的精神食粮。再联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再读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内心恍然:自古成大器者虽命运多舛,然灵魂不屈,终成就一番伟业。如此浸染书香世界,终究会在学生心里种植一棵擎天大树,即使处断崖边历狂风暴雨也会屹立不倒。

2.以自己的心与作品人物内心相融

作品中的人物是存在读者心中最为鲜活的形象,他们的心路历程可以成为读者心中的一面镜子,读者从他们身上感知如何奋斗,如何生存,用他们的故事映照自己的人生,汲取满满的正能量,砥砺前行。

如《骆驼祥子》,祥子的人生可简单概括为“三起三落”,他的愿望也朴实不过,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尽管最后祥子也在大环境的染缸里沦落为麻木不仁、没有了灵魂的行尸走肉。然而,引导学生与祥子的内心交流,是会留下一些不可磨灭的东西的。

师:品读全文,你从祥子身上读到哪些不可磨灭的东西?

生:祥子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城谋生,他刚到北京城的时候,经历了生活的一系列的打击,但祥子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他虽以沉默来面对这个充满磨难的世界,但是他健壮的身体蕴含着蓬勃的生气,也蕴含着不易摧毁的坚强意志。从这样的祥子身上可以读到他的内心——勤劳、不屈不挠、对生活充满执著的信念,而这些都是我们风雨人生中都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生:祥子省吃俭用,即使是狂风暴雨,他都不让自己停下来歇息,一个子一个子的存钱,终于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一辆崭新的人力车,祥子视它为自己的生命,并把自己的生日定在买车这一天。从这些文字里我可以感受到祥子脸上满足的笑意,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充实与希望,告诉我们,只要心揣梦想并付诸行动,锲而不舍地努力,那么一切梦想都会变为现实,理想在我们的人生奋斗中是至关重要的。

生:最后虎妞难产死了,祥子迫不得已把车卖掉,为虎妞办理后事。虎妞与车都没有了,祥子的内心再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摧残,他刚到北京城时的乐观自信没有了,他开始抱怨生活,觉得他的生活愿望总“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了那些辛苦与委屈。”后来,他精神的爱人小福子上吊自杀,将祥子心中最后一根希望的稻草压弯,祥子万念俱灰,他再也没有任何的企望与信心去面对千疮百孔的生活。從这里读到“在挫折面前失去希望,让内心充满抱怨是一个人堕落的催化剂”,告诉我们即使布满沧桑遍地荆棘也要“永不言弃”,要像《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同鲨鱼搏斗一样永远不放弃希望与自信。

最后,老师如此批注:“祥子走向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社会,他一个底层的人物无法逆转社会注定的悲剧。而如今的你们,是生活在幸福、繁荣的盛世里,只要心中存着“永不言弃”的执着与希望,必然会迎来你们的璀璨未来。”用社会大背景将祥子留给学生的悲剧之感消失无痕。

“活参性阅读”是心灵受到浸染的阅读,是内心顿悟的阅读,是用作品中丰盈的精神粮食来丰腴自己人生旅途的阅读。让学生的心灵完全浸染在经典作品的艺术空间里,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万里之外、千万年之远的人或物等生命对话,心灵相通,神韵相摩,沉淀,积累,会涵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带给学生一个不同于他人的丰厚的精神世界。

三、构建读整本书及“群文阅读”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书”,作了专门的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做主体,把单篇短篇作辅佐”的主张。“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读整本书要以课内文段为基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将学生的阅读视觉延伸得更远。

“群文阅读”是海量阅读的一种,是“1+X”的阅读方式,就是把内容或主题相关联的一些文章,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它们的共性,并在深入文本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本的解释评价与拓展运用,拓宽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鉴赏能力。以“构建读整本书及'群文阅读'的经验”为经典阅读教学的一个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中有主题或专题地阅读,对比,探究,建构,在阅读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发挥主观创造力,整体阅读能力就会加深,知识层面就会变得丰富,思考问题的深度就会加强,这对于改变目前模式僵化的教育现状有着攻坚破冰的作用。

例如:读整本书的活动。课内阅读教学《吴用智取生辰纲》。《吴用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叙述了智多星吴用用计用智夺取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刻画了梁山好汉的足智多谋,以及杨志因失去生辰纲也逐渐走向梁山的故事。学完此文后,剪截《水浒传》电视剧精彩画面创设情境,由课内延伸到整本《水浒传》的阅读。先让学生通读一遍《水浒传》,不懂的地方略去。在通读的过程中,编写诸位梁山好汉的档案史(上梁山前的事迹、怎样上梁山的、上梁山后做了哪些事、最后的归宿是什么),以众英雄好汉的档案史来精读整本书。

例如:群文阅读。课内阅读教学《傅雷家书两则》,这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如山间潺潺清泉一样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以此布置暑假课外阅读。①.《曾国藩家书》曾国藩;②.《傅雷家书(节选)》傅雷;③.《梁启超家书》梁启超;④.《爱上英文.最感动心灵的经典家书.The most move heart's classics family letter》李放、卜凡鹏主编;⑤.《诫子书》诸葛亮。这些文章用一个暑假完成,增加几十万字的阅读量。

问题探究:厚实文字中蕴含的深沉的爱。

实践活动: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

你降临到这个世界,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到恣意青春,父母的付出你未必理解,与他们的一些误解尚未消弭,在这些字字珠玑的家书里,你读到了父母的苦心,读到了父母持久弥坚的爱,你的内心有了强烈的震撼,有许多话想宣之于口,又败给了莫可名状的“不好意思”,那就把你真实的内心诉说于笔端,以“信”的形式呈現给你可亲可敬的给予你生命的人。

这份裸露心怀的信不少于1200字,要注意书信体格式及行文特点,要明确你写信的目的,尤其要有拓展阅读中心灵的顿悟,应至少要引用几处群文阅读篇目中所涉及的观点看法,饱含感恩之情。

构建整本书及“群文阅读”,让学生的阅读避免零碎化,让学生的阅读逐步走向海量,以此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发现、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拥有面向未来,一生朝益处发展的立身之本,最终做一粒“有灵性”的沙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对学生来说,每篇作品都是一种开放性的召唤式结构,都是一种吁求,学生对作品的研读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师对经典作品的导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用他们独特的心灵感悟与阅读经验完成对作品的鉴赏与构建,教师的“导”是用自己思想的智慧为学生的“读”铺笺磨墨,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活参性阅读”、“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这个过程,学生对作品的解读,在作者的字里行间目睹生命的本原,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生命的真义,便是将自我融入作品之中,是自我灵魂升华的最佳途径,是主体生命意义的一种投射与昭示,从而让阅读课焕发出如春季草长莺飞般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钱理群. 用文学经典滋养下一代[J].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8(10):5-7.

[3]卡尔维诺著 黄灿然译.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3.

[4]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J].天津社会科学.2005(3).

[5]曹祥芹.阅读学新论[M].语文出版社.1999.

[6]刘建明,王泰玄等.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8] 梅越平. 人文阅读与精神缺席[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2(6):34-36.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
连缀,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密钥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