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美丽绽放

2019-04-08贺冬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丝弦花鼓戏声腔

贺冬梅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一、引言

湖南,不仅拥有迷人的山川湖泊,而且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承载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占据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两席,可见一斑。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具有心忧天下、百折不饶、敢为人先、兼容并蓄四个典型特质的湖湘文化。湖南本土文化以自己的开放包容汲取外来文化的充足养分,形成了不可复制且具有鲜明湖南特色的湖湘文化,涌现出湘剧、湘绣、梅山剪纸、花鼓戏、湘昆等风姿绰约的湖湘艺术奇葩,传承和发扬着湖湘文化,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湖湘文化的精髓。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开启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筑梦空间”。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再一次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将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薪火相传,打造经济走廊的同时打造文化走廊。促使沿线各国紧密的经济联系,深入的政治互信,更加广泛深入的进行人文交流,共享文明成果,让中国优秀的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湖南抓住“一带一路”的有利契机,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将湖湘文化绽放在“一带一路”。

二、美丽绽放,湖湘文化大有可为

湖湘文化的魅力不局限于湖湘大地,文化的多元化使得文化艺术无国界,跨越不同区域、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语言等局限,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的民族间产生共鸣。2017年春节期间,湖南省先后派出6批团队共计121人,赴台湾地区和法国、泰国、韩国、格林纳达、突尼斯、巴巴多斯6个国家,不辞辛劳辗转16个城市进行“欢乐春节·锦绣潇湘”演出,总计演出26场。于此同时,湖南综合艺术团还利用空档期在韩国仁川、安山、首尔举办了湖南文化产品推介会、非遗艺术展等,让观众感受到别样的文化艺术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欢乐春节”活动期间,到现场感受湖湘文化的观众超过了55万人。2018年,洛杉矶当地时间2月13日19时,由文化部主办的“欢乐春节”湖南艺术团洛杉矶首场演出暨新华社美中企业家商会在South coast plaza long举行,在大洋彼岸送上具有浓郁湖湘风情的“欢乐春节”祝福。2019年8月,“湘音湘韵”中泰文化交流艺术团在泰国展开文化交流访问活动,进行了三场“湘音湘韵”专题演出,以及两场文化艺术研讨会,通过这些活动宣传、向国外友人推介了湖湘文化和中华文明,将湖湘本土的、民族的特色艺术形式和优秀艺术人才介绍给了更多外国观众,对于彰显文化自信、展示艺术成就、打造湖湘文旅品牌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湖湘文化尽情绽放在“一带一路”,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持续不断的让各国人民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兼容并蓄发展湖湘文化。2017年是湖湘文化大放异彩的一年:湖南省文化厅与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合作;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赴罗马尼亚、摩尔多瓦进行演出交流活动,并与法国中央大区忆古乐团将开展深度合作;参加俄罗斯圣彼得堡夏季中国文化节;参加以色列国际民间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等活动。作为湖南省省会城市长沙,成功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2017年在长沙开展以“东亚文都 快乐长沙”为主题的“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长沙活动年”,围绕“读山”、“听水”、“亲洲”、“恋城”4个活动主旨,开展涵盖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系列活动。

三、演绎经典,传播湖湘优秀传统文化

十八大报告中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这是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人杰地灵的三湘四水孕育着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湘剧、湖南皮影戏、湖南花鼓戏、桑植民歌、土家族打溜子、常德丝弦、土家族织锦技艺、湘西苗族鼓舞……涉及民间舞蹈、音乐、戏剧、曲艺、美术、杂技、传统手工技艺等,大部分均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着湖南浓郁的地域文化和人土风情,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湖南花鼓戏

中国戏曲剧种的花鼓戏,是各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其中以湖南花鼓戏的影响为最大。湖南花鼓戏通过饱含乡土气息的品性、幽默诙谐的风格、委婉曲折的声腔、爱憎分明的形象和优美的旋律,把湖湘人的精细与机智,风味与情趣巧妙夸张地用花鼓戏声腔演唱风格诠释出来,把三湘大地的性情淋漓尽致地宣泄。花鼓戏是以演唱为主的戏曲表演艺术,“唱”是花鼓戏表演的核心,声腔演唱人才是花鼓戏艺术发展、变化、繁荣的主体。花鼓戏表演历经多年积累,保存下来的《刘海砍樵》《补锅》《浏阳河》等剧目享誉全国,成为地方戏曲典范。

花鼓戏的音乐是由民歌、小调、山歌衍变而来的。戏曲演唱注重咬字、吐字,润腔细腻且丰富(如倚音、颤音、滑音等)。花鼓戏演唱和民歌演唱都必须通过真声和假声的发声练习,将其进行修饰和塑造,达到真假声一体、上下贯通、声音明亮、穿透力强。而花鼓戏的演唱在发声位置上稍靠前一点点,面罩音多一点。笑肌打开时自然咬字也就随之往前一些,演唱就能达到俏丽甜美、轻松流畅的要求。适当的在声乐演唱中引进一些花鼓戏声腔“表演唱”技巧的训练,能使表演气韵生动、活跃大方,突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

(二)湘剧

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湘剧的表演融高、低、昆、乱四大声腔于一炉,并吸收了四平调、青阳腔、南罗腔、吹腔以及鲜花调、银纽丝等杂曲小调。在长期的演唱衍变中,高腔和乱弹已成为湘剧艺术中的主要声腔。

(三)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是湖南的传统地方曲种,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由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湖南后,与常德当地的民间音乐结合在一起演变发展而成。因演唱时用常德方言,且用丝弦,才将其称之为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独具特色,不仅具有完整的音乐结构,而且拥有独特的演唱方法,表演形式更是灵活自由,伴奏手法多样,使之充满了别样的韵致魅力,深受人们欢迎。常德丝弦的音乐和语言、调式调性和旋律等诸多音乐因素自成体系,其题材和体裁具有典型的说唱音乐的共性特色。常德丝弦兼具叙述与抒情的特点,在展现历史故事的同时又能将民俗民风进行说唱,在创腔与演唱中都以传情达意为主,讲求“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腔从字出,音随韵转”的润腔方法。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湖湘文化因精彩而绽放在“一带一路”。整合湖湘文化的优势资源,建立湖湘文化的展示窗口,创作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湖湘艺术作品,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热爱、传播湖湘文化。

猜你喜欢

丝弦花鼓戏声腔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南国冬日暖总闻丝弦声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河北深州西辛庄村:“老丝弦”焕新生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湖南辰溪丝弦的音乐形态与表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