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服饰史中的敦煌壁画元素分析
2019-04-08李箬妍孙金文
李箬妍 孙金文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一、唐代服饰史中的敦煌壁画元素的艺术思想
唐代综合国力强盛、物质文明富庶,拥有极其开放的政治生态环境。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唐代服饰具有徇烂多彩、华美艳丽的服饰特点,蕴含着深厚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从整体上看,唐代服饰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借助于敦煌壁画研究唐代服饰艺术,可见一斑,对于当时服饰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敦煌石窟修建于秦朝,在唐朝达到高峰时期,成为了现存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石窟群。瑞士著名的美学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曾经在《艺术风格》中提出了无名美术史的概念、他认为,每幅壁画中人们的服饰结构,都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融合,以具体的形势美学,来论证和推动了时代的整体风格。
从整体上说,敦煌壁画的形式十分丰富,包含了色彩、画工、内容的多种特色,在具体的画面体现上,主要以佛教故事和飞天作为主题,体现出了唐朝人们对极乐世界的一种向往和期盼。唐朝时期,佛教到达鼎盛时期,因此敦煌壁画中的佛像、飞天、菩萨等人物的故事装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了“海纳百川”的艺术融合。如敦煌壁画中的《唐民间乐人彩衣》,记录了河西节度使张仪潮统兵前行时乐人歌舞庆祝的欢乐景象,在女供养人的服饰特点上,体现了女供养人的宽衣博袖、民间乐人彩衣的窄袖长裙,从而呈现了唐代服饰博采众长、开放融合的美学思想。
二、唐代服饰史中的敦煌壁画元素
1.服饰艺术的线性之美。唐朝制造业发达,丝绸和沙罗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服饰面料。令人惊叹的唐代抽丝纺织工艺,使唐朝的服饰文化得以突破,通过不同的图案和纹饰,赋予了服饰极强的艺术美感。在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这一特点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轻薄的长裙搭配细纱罗衣,使壁画中服饰的造型极为飘逸,以柔美的流线型,展示出飞天、菩萨等不同的神仙形象,以富有空间感染力的艺术气韵,使壁画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独特。再如,在敦煌壁画女养供人的形象中,她身着的就是当时唐朝十分流行的高腰内裙搭配长袖圆领窄口透明薄纱长裙,使整体的比例更为修长挺拔,和当时唐朝尚胡服的服饰艺术十分契合。
2.服饰艺术的图案之美。在图案的设计上,敦煌壁画受到佛教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具有浓郁的西域文化特色,人们常常以各类自然植物纹样绣在衣服上,形成独特的文化形式。而随着这一绘画风格的转变,服饰艺术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例如,在早期北魏时期,壁画中的人物服饰以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为主,带有鲜明的新疆纹饰风格。西魏时期的人物五十,以潇洒大气的色块式图案为主,具有明快的图案颜色特点。而在北周时期,通过淡雅的藤蔓式花色,体现出人体的袖长柔美。唐代时期,对于卷草纹、团花纹、宝象纹的运用,使服饰能够具备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深刻体现出花卉、虫鸟的立体之感。
3.服饰艺术的对比调和。在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尝试将大块面的织物融合在一起,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尤其是通过大色块的对比和均衡,在唐人的穿着上形成了大衫、长裙、披帛的色块搭配,使唐代服饰艺术的色彩起到相互的渗透和融合。特别是以色彩斑斓的胡风、华美的配置,将正统五色(青、白、黑、红、黄)加入服饰的混色中来,以此实现阶级的划分、身份的象征。同时,借助于不同颜色的对比调和,能够将花卉图案有机的几何在一起,实现对不同图案形象的取舍、概括、求全、象征,让服饰艺术更加多样化。
4.服饰艺术的工艺之美。唐代服饰制造工艺十分发达,包括织锦、染缬、刺绣等。这些服装中,根据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绸裙、纱裙、罗裙、银泥裙、金缕裙、金泥簇蝶裙、花笼裙、百鸟毛裙等,这些服饰在敦煌壁画中女供养人的形象上都有所显现,充分展示了唐代服装工艺高超的制作水平。例如,唐代女性已经开始使用小花楼提花织机,这样的制作方式扩大了团纹的图案面积,因此在敦煌壁画的人物形象上,很多图案都来自于织锦团纹图案,以四方连续、三角形布局等形式,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点。而染缬工艺中所使用的“绞缬、蜡缬、夹缬”和刺绣中的“金泥、银泥、百鸟毛”都体现出了不同的服饰特点,给观赏者巨大的视觉冲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唐代石窟壁画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技艺之精湛,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奇迹。探究敦煌壁画艺术,对探究唐代服饰美学、研究古典服饰艺术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唐代广告的疆域、四通八达的交通,也吸引了印度、伊朗、西域等异域国家融入本土的服饰文化之中,以此推动唐朝凝聚深厚的艺术美学思想。为此,广大服装设计工作者要立足敦煌服饰的思想、形象、特征,研究敦煌服饰艺术的深远价值,为现代服装设计作品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