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民族唱法对西洋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
2019-04-08陈朝霞
陈朝霞
(湖南城市学院 艺术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一、引言
声乐艺术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不断的丰富完善,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正因为人声艺术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比拟的特殊魅力,提高中华民族的音乐水平,完整的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声乐演唱传统,广泛的吸收外来的一切优秀的声乐文化,是所有热爱声乐艺术的人们共同追求及努力的目标。中国的民族唱法目前正呈现出一种在继承中不断创融合的势态,人们经过不断的练习与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歌唱艺术,“中西合璧”的唱法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歌唱艺术,尽管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文化背景、演唱技巧等不同方面存在差异,但却存在融合的可能。
二、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各自特点
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以意大利语言作为基础,在演唱风格上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音区统一和谐;发声方法科学自如,音量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灵便通畅。能融合各个国家不同的语言特点,是世界范围公认的歌唱方法。
中国民族唱法:是由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以及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借鉴中国诸多的说唱艺术,从而形成具有音域宽广、声音圆润明亮、咬字发音亲切动人、演唱风格淳朴优美等特点的声乐艺术。
三、两种唱法的共同性
(一)呼吸位置的共同性
两种唱法都有优美的音质。呼吸时歌唱的基础、发声的原动力。民族唱法讲求丹田运气,而美声唱法讲求胸腹式呼吸,两者的呼吸实际上是完全一致的。两者都要求深呼吸,美声唱法通常以闻花、叹起、倒吸凉气、吓一跳等感觉使气沉下来;而民族唱法则以气沉于低,贯与顶等方法来深呼吸歌唱,二者都是靠气息托住声音,以求纯净、优美的音质。
(二)高位置的声音安放的共同性
中国的民族唱法借鉴了京剧唱腔,而美声唱法也借鉴了西洋歌剧唱法的很多技巧,这说明了两者在声音安放的位置上是相通或是相近的,尤其是京剧唱腔中的青衣唱法,喉开气深、整体贯通。老身的唱法自如、轻松、灵活,他的高音运用到了男高音的极限。如果我们用美声歌剧的唱法划分,京剧唱腔的演员们可以看成是抒情的花腔女高音,两者都需要头腔上的共鸣。
(三)喉头放松声音流畅贯通的共同性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这两者追求的都是声音上下贯通、流畅、自如,都需要高位置、深呼吸,都强调声音、气息向相反的反向走。它们都主张用打呵欠或微笑的状态来打开喉咙歌唱。美声要求的是打开喉咙,张开软口盖,让气息缓缓地流出来。而民族唱法讲究的是喉头下放,拉长发音。随着声乐技术观点的发展,现在的民族唱法在发展的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美声唱法发声的技巧,从而使我们的民族唱法也具有了圆润性、柔和性和通透性,表现力进一步加强。
(四)追求声音完美的共同性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都要求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不管是哪一种唱法,在歌唱者看来都必须具有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而且都具有足够的气息和持久性的演唱能力。在声音明亮、吐字自然、控制音量强弱的程度上都能一致。
(五)心理因素的共同性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它们演唱时都需要具有积极、兴奋、能动等的歌唱心理状态,在表演上都需要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做到形神兼备、身临其境的演唱境界。
四、两种唱法的差异
(一)气息运用的差异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都讲究气息的运用,强调气息的重要性。美声唱法由于旋律直而拐弯少,气息能够保持在深处位置。民族唱法气息深而不僵,活儿不浅,最讲究呼吸气口。二者都要求深吸气,但深度不同。
(二)语言的差异
美声唱法主要以意大利语言作为基础,属于节奏性语言,颗粒感强,高低起伏不大,演奏变化多样。讲究连贯的严谨规格。而我国的民族唱法是在众多的环境中形成的,基本上属于旋律性语言,乐音的高低起伏是美声唱法所不具有的。
(三)咬字吐字的差异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咬字有很大程度的技术差异,它要求的是把声音的共鸣形象及艺术规格放在第一位,其次强调吐字清晰。咬字要服从发音、行腔讲求以声传情、要求咬字与发音时子音、母音分离,子音在前、母音在后,强调子音的动作形成及力量释放要快速轻捷,不影响腔体共鸣效果。我国民族唱法的咬字强调嘴皮子劲,声母、韵母常连在一起,先咬后放的发音技法,是截然不同的。民族唱法在演唱上讲究“声、情、字、味”,以字行腔、声随字发、声随腔行、字正腔圆的规律。
(四)共鸣器官运用的差异
美声唱法注重整体共鸣:即头腔共鸣、喉咽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等所有的腔体,达到同时并用、充分发挥各腔体共鸣优势。在发音的基础上讲究宽、洪、粗、大,从而形成上下垂直柱状的共鸣通道的发声方法。但是民族唱法所需共鸣效果则不同,较单一、清淡,共鸣器官主要运用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喉咽共鸣几乎不用。
五、民族唱法对西洋唱法的吸收借鉴
(一)借鉴打开喉咙,把握借鉴的分寸感
民族传统声乐理论在发声上讲究“腔圆”,这说明传统唱法对喉咙的打开也是有所要求。但是到底怎么来打开喉咙,打开喉咙时,相关的歌唱器官处在什么部位以及它们是怎么协作的。而西洋唱法的发声训练方法利用了西医生理解剖学,因此它在人体歌唱器官的构造、部位及歌唱发声的原理上解释得较为明晰。所以,我们应该深入细致地学习和掌握西洋唱法中打开喉咙的理论学说和技能技巧,搞清其中歌唱发声的相关器官及其在发声时的机能状态和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气息的运用
在呼吸方法上,我国民族传统唱法强调吸气时气沉丹田,主张运用气沉丹田支持发声,这与西欧传统唱法运用横隔膜、腹部支持气息发声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完全一致的。中国传统唱法强调一个“深”字,西洋唱法要求气息放下来,都是一个意思。在声量控制方面,中国民族唱法叫它抑、扬、顿、挫,而西洋唱法叫它软起首、硬起着、渐强渐弱,可见两种唱法都肯定气息控制的作用。
(三)借鉴西洋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
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在歌唱语言上侧重方面有所不同(民族唱法在“字正腔圆”的基础上,比较多地强调口腔声母即字头的清晰;西洋唱法更突出元音,更强调打开咽腔取得更多的泛音共鸣)形成了中国人的嗓音色彩较西方人的更明亮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声音的审美追求上,更偏好“甜、脆、圆、亮、水”的声音色彩。所以,在借鉴西洋混声唱法上,中国民族唱法真声运用的比例上要多于假声运用的比例,而西洋唱法中假声比例则多于真声。
六、结语
所谓的中西结合,就是要在保存欧洲传统唱法基本特点及其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表达民族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方面,力求深入、完善,达到真正地为中国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今天我们学习西欧传统歌唱的方法,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演唱好那些优秀的西欧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曲,更是为了学他人之长以补己之不足,更动听、更自如地演唱好中国歌曲,更好地发挥我国声乐艺术的民族特点,发展我国的声乐艺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