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不当

2019-04-08覃承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过程

◎覃承洋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而数学是“抽象的”“超念的”“理念世界”。数学只能“思而致知”,这一点是其它学科不能比拟的。所以,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处于“核心”位置,是数学教学的心脏。MaxA.Sobel和Evan M.Maletsky在他们所著的《数学教学方法》一书中对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用一个有趣的问题作为教师上课的开场白或收场白常常会有异想不到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运用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常有不当之处,需要改进。

一、提问不当的主要表现形式

1、提问简单 设问简单是指老师的问题很容易让学生找到答案。比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这类非此即彼的问题会助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教师虽然在短时间里就得到了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应答,但并不会在“提问——回答”这一过程中找到学生们的错误症结所在。这样的设问形式上看起来热闹非凡,实际上启发性不高。

2.提问过多 提问过多就是老师在一定时间里提问过于频繁或繁琐,提问不分轻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满堂问”,使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缺乏自主性,影响到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提问过大 提问过大就是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空泛,不着边际,学生回答比较困难,不知如何是好。例如“你有什么想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下子很难找到思维的突破口。

4.提问随意 提问随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到哪,问到哪”,所提的问题随意性太强,不考虑前后问题之间的连续性,思维跳跃混乱。面对这样的提问学生往往不能适应,容易造成思维断层,影响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关键点的把握。

5.提问紧迫 提问紧迫就是在一定的时间里,老师提问过于急促。提出问题后,教师对于学生的同答,不论是语言上,还是表情上给予的评价回馈很少。所提的上一个问题未作出仔细的分析和明确的结论,又接着提下一个问题。

6.提问对象不广泛 提问对象不广泛是指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大多倾向于优势学生。在教学中,课堂提问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或一些不敢在公众场合之下说话的同学,应该给他们多提供一些机会,多一份关心,这样才能给他们发言的力量和勇气,从而唤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融入到班集体队伍之中,给他们搭建成功的阶梯。

二、提问不当的主要原因

1.没能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 重点、难点是教材的基干部分,是教学要完成的主要目标,特点是初中数学独有的特色和数学教育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特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提问过简、过多、过大、提问随意,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教材把握不准,没有精心设计问题造成的。

2.不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缺乏提问技巧 正如美国作家埃默森所言,“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不重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对学生不够尊重和理解,更加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出现了提问对象不广泛、提问紧迫、学生提问少这样的问题。

三、提问不当的改进措施

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做到以下两点就能尽快走出提问不当的误区。

1.正确认识初中学生的特点 总体来说,第一,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变得敏感自尊,由外向转为内向,从而影响了课堂提问学生外在表达的效果;第二,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好恶,决定着他们回答问题的质量和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并重视学生的这些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消除他们的焦虑,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出对他们有帮助的问题。

2.灵活运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施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①问题设计应注重“针对性和启发性”.很多教师要同时教两个班,有些学校甚至是教一个“好班”和一个“差班”。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仔细研究课本,还要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以“发展学生”为目的,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②问题类型应重“内化、理解和引申”.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起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以疑促思、以思促学。教师在关注基础知识落实的同时,应多注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引申,要适当的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开放性问题就是指问题的正确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类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问题应答要讲究课中的“生成和变化”.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课前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火候。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考中的闪光点或错误的信息,并利用其指导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动中生成知识,构建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生理、心理以及智力发展上的差异,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策略,而不能生搬硬套任何固定的模式。这样,就能灵活巧妙的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对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仅靠数学这一门学科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各科教师齐心协力,同力“以人为本”,共同达到促使学生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