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的发展起源和演唱风格探究
2019-04-08张思佳
张思佳
(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一、引言
通俗唱法具体可分为民谣唱法、低吟唱法、港台唱法、欧美唱法、黑人歌曲等几种,具有着很强的感染性与普及性,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最为主流的唱法,而对于通俗唱法发展起源与演唱风格的研究,则能够对其进一步的发展与推广起到重要帮助。
二、通俗唱法的发展起源
通俗唱法最早起源于上十九世纪的欧美国家,主要可分为黑人音乐与白人音乐量大流派,其中黑人音乐是由西非黑人奴隶所带来,是现代流行音乐的脉络基础,而白人音乐则发源于欧洲移民白人的音乐,两种音乐流派在发展过程中互相融合,最终与上世纪诞生出了布鲁斯、爵士音乐、摇滚乐以及音乐体裁音乐剧等多种类型的通俗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而在我国,通俗唱法则是起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民间逐渐发展起来,并在当时的社会中迅速流传开来,如《毛毛雨》、《何日君再来》等歌曲都是该时期通俗音乐的代表作品①。但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这种自然唯美、感情细腻的唱法并未继续发展下去,而是逐渐销声匿迹,甚至被人们认为是“靡靡之音”,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俗音乐才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而再次兴起,并在短短二三十年间迅速发展起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受改革开放影响,内地人过度保守的观念开始发生改变,逐渐传入大陆的港台流行音乐也借此时机迅速席卷内地,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小城故事多》、《大约在冬季》、《恰似你的温柔》等歌曲都属于当时的非常著名的通俗音乐作品。在港台流行唱法以及欧美音乐的影响下,大陆涌现了一大批以通俗唱法为主的歌手,他们在实践与创作的过程中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进行了借鉴,最终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通俗唱法,著名歌手毛阿敏正是这一时期通俗唱法的代表人物,自此之后,国内通俗唱法的发展开始真正走上正轨,通俗歌星、乐队以及词曲作家也变得越来越多。
三、通俗唱法的演唱风格分析
从音乐题材的角度来看,通俗唱法的演唱风格具有着很强的多样化特点,具体可分为乡村音乐风格、民谣风格、校园风格、摇滚风格、说唱风格、抒情风格等等,不同风格的通俗歌曲不仅内容题材不同,在唱法方面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例如,抒情风格的通俗唱法在演唱时声音通常都比较小,能够让听众产生低吟浅唱之感,声音处理上对颤音的运用较多;乡村风格的通俗唱法在声音上更加圆润、柔和、甜美,常用吉他或小提琴作为伴奏;而民谣风格的通俗唱法对鼻音与假声的运用较多,强调吐字的清晰,对音色则不做过多的要求。
另外,通俗唱法追求声音的自然,在声音上多使用真声,这不仅使通俗唱法的风格更加多样化,同时对于同一种风格的通俗唱法来说,不同歌手在嗓音特色、唱法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特征也同样会形成不同的演唱风格,将自己的个性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大陆女歌手毛阿敏的嗓音略带沙哑,因此在演唱歌曲时多采用声带不完全闭合的声音处理方式,对于噎音的运用也比较多,往往能够给听众带来深沉、沧桑之感;而港台女歌手叶倩文在演唱时则比较注重呼吸的流畅,且多用挑音,能够让听众产生平和、温馨、和谐的感觉②。
从演唱技巧的角度来看,通俗唱法的虽然对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所借鉴,但同样也凭借着在技巧方面的独特性形成了非常个性化的风格。
第一,不同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通俗长达对于共鸣体的运用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虽然大多数通俗歌手在演唱歌曲时都会为美化音色而采用口腔共鸣,但对于鼻腔、胸腔、头腔共鸣的运用也十分常见,有时甚至会选择不用共鸣,以给观众带来耳畔低语、娓娓道来之感。
第二,通俗歌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题材、内容可以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歌词也比较口语化,因此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中,对于歌词语言特点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每一句的停顿,还是语气的转换,都会给歌曲演唱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这与其他唱法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除此之外,通俗唱法还具有着气多于声的特点,且十分注重气与声之间的融合,而这也是其演唱技巧的另一特点。
四、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产生更多精神需求的同时,其音乐欣赏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对于音乐的欣赏取向更是体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通俗音乐风格多样性的特点则恰恰与人们的多元化欣赏取向相契合,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由此可见,通俗唱法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又是多种音乐文化形态在我国充分融合的结果。
注释:
①李建刚.通俗唱法的风格和演唱技巧 [J].大众文艺,2015(07):166.
②黄向红.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起源及演唱特点[J].福建艺术,1996(0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