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民间舞“风格性”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08游雅岚
游雅岚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621000)
一、引言
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绚烂的舞蹈艺术,不同民族的舞蹈给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传统舞蹈教学中,普遍会采用动作分解和练习教学,这仅仅是最为基础的部分。舞蹈教学更重要的是需要让舞者能够表演出舞蹈的精髓和文化内容,因此需要对舞蹈的“风格性”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当前我国舞蹈教育领域中,逐渐提升了对民族民间舞“风格性”的教学水平。
二、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概述
(一)传承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会形成独有的文化体系,一个民族的舞蹈会将该民族的文化特性、精神面貌、艺术审美、生活习性尽情展示,因此不同的生活环境、发展历史,都会催生出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例如,分布在贵州等地区的苗族传统舞蹈《踩鼓舞》就能充分展示这个民族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少数民族的舞蹈都没有比较系统的文字记录,很多都是通过代代相传流传下来,因此这些舞蹈在不同历史时期也会展示这个民族的发展状态,同时也能展现民族文化的沉淀状态①。
(二)集体性
人类社会是基于聚居形式发展而来的,可以看到大多数民族民间舞的舞蹈参与者都十分众多,同时还有很多舞蹈都是全民参与的。例如,彝族的《篝火舞》就是在火把节当天全民参与的舞蹈形式;苗族《锦鸡舞》是展现该民族传统祭祀活动的舞蹈,给历史学者研究该民族文化提供了依据。这些特点也反映了民族民间舞具有集体性的特点,没有任何舞蹈是在个体研究、发展而传承下来的。
(三)娱乐性
几乎所有民族民间舞都有与之相得益彰的歌曲表演,歌舞音乐是一个民族进行祭祀、庆祝活动的主要呈现形式。无论是农耕文化还是游牧文化,人们在辛苦劳作之余以及各类节日中,都会采用歌舞的形式来进行纪念或娱乐②。显然,娱乐性也是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中一个重要特点。
(四)地域性
从前文论述中自然也可以发现,不同民族的舞蹈从动作到神态神情都不一样,这是由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民族历史文化所决定的。例如舞蹈中比较常见的“屈伸”动作,藏族舞蹈的屈伸主要是弦子舞蹈风格,膝盖需要连绵不断,柔韧的运动,体现藏族地区地域特点和人物性格。而在傣族舞蹈中,屈伸动律节奏则较为婉转,反映了该民族温柔、婉转的个性特点。
三、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背景
从比较深层次的角度来讲,舞蹈的学习是对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去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所代表的精神文化意义。在如今越来越强调文化实力的时代,舞蹈教学中使用“风格性”教学,将能够让学生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意义,具有传承民族独特文化的目的。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舞蹈精髓
一个学生学习任何民族民间舞蹈,不应当仅仅学习舞蹈的动作,这样只会将舞蹈变成僵硬的模仿活动。而任何民族民间舞蹈都拥有独特的动作和节奏,而如果单纯的进行动作分解教学,学生的表演是没有灵魂的,很多动作也无法展现独特的韵味。显然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教学,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相关舞蹈动作代表的含义,懂得以什么样的神情和状态去表演。在进一步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将这些传承前年的舞蹈动作融汇贯通,在表演中更能够展现一个舞蹈的优美和艺术精髓③。
(三)有利于舞蹈的传承与创新
任何民族民间舞蹈都是有一个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趋势的,这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和舞蹈艺术能够保持生命力的关键。使用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性”教学,能够让学生不单单学会舞蹈的动作,更重要的是对这种艺术能够进行传承。在后续的发展中,学生将能够根据对该舞蹈及民族文化的理解,将舞蹈进行合理化创新,推动相关文化及艺术进一步发展。
四、浅谈民族民间舞“风格性”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一)不断积累民俗文化
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风格性”是舞蹈艺术内涵和精神的体现,显然不能直接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舞蹈学生的民俗文化积累,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了解更多所学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同时在课余时间也组织学生到相关民族聚居地体验那里的环境和生活。例如,可以让学生对苗族的生活环境、民族历史、民族信仰进行了解和学习,体会到苗族人对神明的敬畏、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然后将这些体会带入到舞蹈的教学中。学生在民俗文化积累和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将会在脑海里逐渐形成一个民族的“风格性”,进而在舞蹈学习和表演中去用“情感”表演,提升舞蹈动作的感染力,展现舞蹈的精神内涵④。
(二)将“风格性”与舞蹈情感结合起来
任何舞蹈的表演都需要舞者倾注情感,没有情感的舞蹈是无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而民族民间舞蹈丰富的情感具有人类舞蹈最原始的精神表达,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场景设计和情感引导,来让学生深入体会民族民间舞“风格性”。如,在进行藏族舞蹈《莲心》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理解藏族人民对藏族文化中的信仰,再为学生讲述藏族文化中关于女性的故事,将有利于学生感受到藏族女性坚韧的性格特点,进而在舞蹈过程中能够将对藏族女性的赞美和女神的信仰之情表达出来⑤。显然,民族民间舞“风格性”与舞蹈情感的结合教学,将有助于提升学生舞蹈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水平,充分展现舞蹈的情感状态。
(三)依据舞蹈“风格性”来剖析舞蹈细节
从舞蹈的动作教学方面来讲,任何舞蹈都是由系统性的舞蹈动作和情感节奏组成的,而多样化的动作也是人类感恩自然和生命的重要表达方式。很明显,在舞蹈教学中对动作的分解练习是掌握舞蹈技巧的基础过程,同样,通过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的教学,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对舞蹈动作和细节进行剖析、理解。例如,藏族经典舞蹈《牛背摇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去感知和总结舞蹈动作的特点,然后与藏族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进行结合分析。在这个过程之中,能够让学生理解到该舞蹈的各个动作充分展现了藏族牦牛力量感和人民追求自由生活的精神,进而能够理解动作设计的初衷和情感诉求。进一步来讲,藏族舞蹈“风格性”动作大量用到腿部和躯干的伸屈,在富有力量感的同时又有恰到好处的柔美动作,进而形成了很有特色的节奏感,有一种藏族舞蹈独有的灵动感觉。再比如,东北秧歌舞的动作分解教学,让学生体会东北人民对于丰收的喜悦之情,结合该民族豪爽幽默的性格,便能够很好掌握东北秧歌脚下步法“艮”的精髓,尤其是在动作幅度、节奏感和神情变化方面能够凸显该舞蹈和民族的神韵。
五、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作为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而来的艺术瑰宝,在不同地区和民族文化中都展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在舞蹈教学中,应当重点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舞蹈背后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来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并在内心深处形成这种舞蹈独有的情感感受。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教学,不仅能够在舞蹈动作和细节剖析方面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在舞蹈文化传承和舞蹈情感体验方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这种科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推动民族文化和艺术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吉云霞.论东北秧歌舞蹈风格性教学的创新开展[J].黄河之声,2019(12):140.
②郭珺.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风格性的训练分析[J].北方音乐,2018(23):243,246.
③陈乐.民族民间舞“风格性”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03).
④王瑞洁.神形兼备——浅谈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风格性的训练[J].艺术评鉴,2018(016):114-115.
⑤李漪娜.浅析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J].大众文艺,2017(09):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