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

2019-04-08张永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孙悟空氧气空气

◎张永超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是靠老师拿着一本书,夹着一支粉笔就能完成的事。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直接地反映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价值的实现,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如何优化化学课堂呢?

一、优化引言,激趣引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充满情趣、激发求知欲的导入将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学生很想通过学习解开大自然蕴藏的秘密。教学中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趣味问题”、“魔术”等,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殿堂。例如,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就给学生表演了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将手帕在65%的酒精中浸透,用镊子钳住一角挑起点燃。观察到酒精燃烧完后火焰熄灭,手帕仍完好无损。还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清水变牛奶”的表演。这些表演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行化学有关知识的学习。

二、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学中多用激励性语言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成有用之人的潜能,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去捕捉灵感。及时恰当地表扬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愉悦的学习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

我在讲《空气》一课中,让同学们设计其他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C组同学发言,“我们发现了另一种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利用氧气和铜片的反应,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选择的仪器和药品有:带瓶塞的l000mL烧瓶、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0.001g)、酒精灯、若干铜片等.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量铜片的质量(足量)M1,将其放入烧瓶,塞紧瓶塞;再将烧瓶置于火焰上加热足够长时间后,冷却到室温;倒出烧瓶中的固体,然后称量M2。计算时,用(M2—M1)除以氧气的密度,再除以1000ml,就得出了氧气的含量。”“很有创意!”老师立刻竖起大拇指脱口而出,给予了表扬,“你们设计的方法非常巧妙,很了不起。”此时,同学们的思维极为活跃,学习中闪烁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孩子们的操作、思维、言语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这时教师把话题一转:“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是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神情溢于脸上,思维的高潮又一次迭起。在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和鼓励下,同学们又发现了其他更简单的方法。比如有同学就说:“可以用一个透明的大玻璃杯,自己均匀地标上刻度,在一个盆子里点上一支蜡烛,然后再倒适当的水,把蜡烛点燃,再把杯子扣到蜡烛上(杯子要接触水面)。等蜡烛熄灭后,观察下水面在杯子里上升了几分之几,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了。”教师的表扬使学生们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使学生得到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三、优化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学生死记硬背,学得一知半解。教学是一门艺术,采用的教法多样,如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探究法、联想法等。

比如:学习CaO、Ca(OH)2、CaCO3之间的相互转化时,我们可以联想孙悟空。孙悟空是石猴,它的身体一部分为CaCO3,在八卦炉内煅烧发生分解:。CO2使得八卦炉内压力增大,最终导致八卦炉爆炸,孙悟空破炉而出!他身上的CaO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故而变得很狂暴。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常年风吹日晒,孙悟空身上的CaO吸收了雨水变成了Ca(OH)2,性情变的温和。在西行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身上的Ca(OH)2在不断的吸收CO2,最终变成了CaCO3,变成了坚硬的金身成了佛。

再比如谐音记忆地壳中前5位元素“养(个)闺女缺钙”;把1-20号元素编成谐音口诀“青海,李皮捧碳,单养福奶,那美女归,林留绿牙,加钙。”不仅诙谐幽默还便于学生记忆!

寓教于乐的形式是多样的,要以与内容相适应的、为学生所欢迎的各种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且适当创新。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渗透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优化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加强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教师只是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皮亚杰学派的研究者认为: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孩子都有适当的任务,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他们对关键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当课堂上同学之间讨论和交流时,教师尽量不要去正面回答问题,主要是提供反例和实例与学生一起分析、探究和研讨,找出漏洞和错误,引导学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教师对讨论的双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

当然,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搞小组合作学习,简单知识的介绍,就应该由学生个人去学习和理解,比如学习“爱护水资源”,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去领悟。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可实现性的内容,可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当学习《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老师提出合作任务:把镁条、锌粒、铁丝、铜片分别放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探讨,解决问题。新知识的记忆又可以让学生间相互提问得以巩固,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任务。这使得学生实验既有趣又有所得。若只由一位学生完成,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操作上往往有一定的不足,小组合作则会不断完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那些保守、落后的思想,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付诸行动。我坚信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并勇于探索和创新,就一定能取得化学课堂教学的成功。

猜你喜欢

孙悟空氧气空气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聚焦空气与氧气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