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共同体引领教师阅读行动
2019-04-08姚文佳孙彩文郝玲君
◎姚文佳 孙彩文 郝玲君
研究表明,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教师专业发展有三个决定性因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名师作为教师成长的领袖人物,势必成为区域推动教师阅读行动的组织者、示范者、引领者。以共同体为组织机制形成学习群体,被认为是强大的教师发展途径和全民阅读的潜在引领策略。
一、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作为有效的学习模式进入研究视野,起源于1995年美国教育学者博耶尔的《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唐山市教育局区域推动教师阅读行动,构建名师与一线教师对接联动的学习共同体,包括网络工作坊、“人人通”平台,名师微信、QQ群等,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教师共同体的引领机制。
1.创立网络工作坊 名师网络工作坊充分利用网站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每位名师建立自己独立工作坊,定期荐书、聊书,发表读书感悟,推送阅读成果,发帖跟帖,展开网络研修。唐山市“阅读行动”工作坊线上线下的引领,使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积极思考与讨论,年内发文12990篇,受到广泛关注,在热烈自由的文化氛围中,很多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
2.搭建“人人通”平台 全国首次教育信息化工作启动“三个课堂”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提倡教师在网络个人空间开展跨校、跨地区的集体备课和网络研修。唐山市借助名师团队力量搭建“人人通”平台,每学年推送高端网络课程120节,实质上疏通了名师引领教师阅读、学习的纵横网络。
3.发起名师微信、QQ群。微信、QQ群是名师自主组建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专业学习共同体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模式影响最为广泛。唐山市教育局先后组建微信群、QQ阅读群、诵读群4个,推出每日一联640副(张琳亚),每日一格436句(王卫国),每日一诵179期(张琳亚等名师),每周一赏20期(李洪义),每日一字188期(齐晓瑜)每日一写102篇(郝玲君),以及每日新闻播报、成语接龙、诗词飞花等系列活动,实现名师自我修炼。
二、形成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最初是莱芙和温格在《情境认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出的。名师工作室是教师实践共同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形态,是以平等协商对话为手段形成的一种民主开放的学习型组织。
1.“蜂巢”行动 阅读共同体以“蜂巢”模式组建,能最大发挥工作室之间的联动效应,对全市教师阅读活动起到积极地引领作用。唐山市政府出资建立200多个名师工作室,分省、市、县三级,同时发挥了各自的辐射作用,向外延伸至各个基层学校。
2.“三圈”推进 名师工作室以专家、名师、一线教师“三圈”推进,对于提高组织能力、改进引领方法、推进科学实践,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如,田贺书名师工作室以微信公众号推送为主,关注人数已超越五千人,真正起到对教师阅读的引领作用。专家坐阵指导,名师示范引领,一线教师随时跟进,“三圈”相交,实现了名师引领教师阅读的真正价值。
3.场域发生 进行场域学习,可以最大限度挖掘教师潜能,走向共同自我创造和自我成长之路。场域学习需要打开、聆听、共情,重构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比如孙彩文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进行场域学习。每一位教师在进入工作室之前深入思考、详细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包括发展目标、各阶段达成目标的具体内容、发展措施等。
三、相遇生命共同体
课堂是生命的载体,传统课堂教师和学生经常被恐惧控制,致使师生和自我处于分离状态。构建共同体是让课堂有生命味道,打开这条生命通道的路径有三条:
1.打通情感路径 郝玲君老师在实战中引领教师阅读。她示范的阅读课与学生互动学习,通过多维空间自由穿越,多个时间快速转换,多个场景生命相遇,解密阅读写法。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链接四首不同时空的诗词作为知识载体,引领学生经历凡间—仙境—凡间的空间转换,与本真的作者相遇。
2.打通智能路径 孙彩文老师用“词刺激”测试方法引领教师阅读。第一步,共读,凭直觉梳理概念词。第二步,写出联想词,对词语分类诠释;第三步,画概念图,联结生活故事。这种方法基于认知学习和建构学习理论,需要教师一边阅读理论专著,一边刻意练习,用持之以恒的毅力夯实理论功底而实现认知模式的蝶变。
3.打通精神路径 课堂是生命的载体,传统课堂教师和学生经常被恐惧控制,致使师生和自我处于分离状态。教师、学生、文本组成共同体能让课堂有生命味道。孙彩文老师为村小孩子讲作文指导课《爱的循环》,她低声问询:“爱在哪里?”全班学生用掌心抚摸着心跳,说:“在这里”,“在这里”。因为她的课,师生的自我已经完全打开,用真实的生命感知生命的真实。
共同体阅读就是聆听。名师聆听老师,老师聆听学生,共同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甚至是尚未发出的声音。恐惧在文字中遁形,故事张扬生命之力、生命之情和生命之光。这就是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