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9-04-08连锦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史学学情

◎连锦旗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情”解弱历史深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浸透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情”,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初中生形象思维逐渐减弱,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正处在发展期间,在认知的深度和高度上存在一定的限制,于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敢对历史知识进行外围延伸与内涵拓展,更有甚者将“浅尝辄止”看成是关注“学情”的体现,将“照本宣科”视作“稳重”,生怕“拔”得过高,“讲”得太深,导致脱离学情,从而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在这样态度的影响下,在教学时往往割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致课堂教学成为书本知识点的罗列、归纳,不仅没有体现出历史的深度、内在联系,体现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也没有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历史教学“跃度”挑战历史深度 从通史到详史,从对历史的初步了解到对历史的深入探究,由浅入深,往往是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现用教科书是以“全球史观”为指导理念编写的,中外交替呈现,既保留了通史的模式,又融入了对比史学的方法,所蕴含的信息量极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某一课内容时也要涉及很多知识,时间、区域跨度大,知识信息之间的“时空阻隔”效应明显,这些都对历史教学的深度呈现构成挑战。因此,教师为了赶进度,顾及知识点的“全面性”不敢拓展。

3.刻意“扭曲”打击历史深度 历史的形象本是“高大上”的,这种经时间沉淀所形成的厚重感使得历史过往充满了“神圣光环”。然而,因时间久远,有些事查证起来不易,历史的教学便存在一种刻意“扭曲”的现象。一些教师刻意丑化、扭曲某些历史事件、人物,或为博人眼球,造成轰动;或为凸显个性,博得出位,于是在课堂教学上抹黑历史人物、扭曲历史事件,以点带面,教学简单化、庸俗化,从而大大消解了历史的本来深度。不管是滥用“野史”,还是刻意“抹黑”历史,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素养问题。历史教师的道德素养不合格,缺乏一定的历史担当与使命感,就会将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儿戏化”。而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欠缺导致知识面狭窄、观点陈旧、视野缺乏高度等一系列问题,自然也会限制历史课堂教学的高度与深度。以某些学校安排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为例,在内容安排上因涉及地理、历史与社会三大板块,需要教师掌握全面的知识结构,然而有些教师专业知识都掌握不深,更何况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教学时只能着重知识的广度而顾及不上深度。

二、解决对策

1.倡导历史教学与史学研究的统一 历史的备课过程必须是史学的研究过程,教学质量往往与学术研究的程度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史学阅读资料,更要提供高质量的史学观点与权威性的史学解读。因此,教师更需要的是专家视野,需要更多的经典记述,而不是道听途说的野史秘闻,甚至是自我杜撰。凸显教学的“学术性”,倡导历史教学与史学研究的统一,是让历史课堂教学回归历史本位的有效途径。倡导历史教学与史学研究的统一,首先,教师要树立史学研究的态度,注重史料解读的范围,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做一个严谨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转化器”,负责对一些晦涩难懂的史料进行简化处理,以对接学生的认知。其次,教师要有史学研究的技能,掌握史学研究的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关于“历史知识的性质、结构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历史性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学法指导。

2.倡导“识史”“辨史”与“解史”的和谐统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中心”的理念成为共识。贯彻“学生中心”的理念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情,然而关注学生的“学情”不应该成为限制“发挥”的理由,而是要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是“识史”“辨史”与“解史”的统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舍得“放权”。网络信息的发展使得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材料,梳理知识信息,解决历史问题。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在知识记忆到历史评价转化过程之中需要掌握“主动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倡导教学“情境设置”“研学提升”与“价值导向”的统一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彰显历史教学深度的重要保障。讲求策略,才能规避缺陷。对于繁杂的历史信息来说,策略不仅仅体现在材料的收集、选取与运用上,更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课堂规划上,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情境设置”“研学提升”与“价值导向”的统一。从认知策略的角度来看,教学设计不仅要立足学生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潜能和发展的最大效果,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在情境设置过程中注重“研学提升”,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中尽量规避知识记忆性的“是如何”类型问题,代替以更高层次的“能如何”“应如何”类型问题。因此,教师要恰当地把握学生旧知、新知、未知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合理的转化策略,使得旧知、新知、未知在转化过程之中呈现一定梯度,从而实现历史教学广度、深度、梯度的有机统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两头兼顾,不仅要有学生的“视角”,更要有历史的高度与深度,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史学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