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探讨
2019-04-08党志雄
◎党志雄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不断提升。这要求初中生物教师根据新课改要求,尽快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增加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比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既能够感受到快乐,也牢固掌握了生物知识,实现了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思考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确保探究性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际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对某个生物知识形成疑问,并带着问题深入探究。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并获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1]。例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现象,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这里种植的水果没有新疆的水果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释,然后教师适时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学生也明白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在植物器官内积累,促使农作物实现丰产目标。这就为之后的教学起了良好的开头,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明白了绿色植物和人类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
二、认真观察实验,增强探究体验
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先呈现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注意进行认真观察,将目光始终放在课堂上。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了解实验的本质,学到了生物知识。教师还要让学生结合掌握的知识与经验,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实验过程描述出来,并作出假设。例如:在“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探究性实验学习,即先出示打破休眠期完整的种子、子叶被虫咬过的种子、剪去部分胚的种子、处在休眠期的完整种子和被煮熟的种子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哪些种子可以萌发,哪些不能,并总结原因。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积极表达出来,教师及时作出归纳,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掌握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知识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初中生物教学局限在课堂与教材上,但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知识,能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多参与到实践中,根据现象了解生物概念。初中生物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生物知识中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2]。例如:在“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时,不能直接将最终结论告诉学生,应该让学生到室外测量。学生对无植物裸地、有矮小植物的草地和有浓密、高大植物地进行测量,并测量地上无水洼和有水洼等情况,分析出植物为空气湿度带来的影响。学生通过对数据的细致记录,在自主探究中深入理解了生物知识。
四、组织合作探究,巩固生物知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初中生物教材出发,让学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在独立思考后就教材内容、参考资料和教师讲课内容等提出质疑,并自己去进行探究性实验,对最终结论进行验证。这种探究性实验学习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与合作,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共同提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在“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性实验活动,内容为“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每个小组学生一起到室外分析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并思考其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所有成员都要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在实践中高效学习生物知识,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也能顺利完成初中生物教学目标。
结语:初中生物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探究性教学,这关系着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不断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保证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