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有效发挥
2019-04-08余建兰
◎余建兰
初中语文教学中,预习环节是做好一切语文技能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素养为基础,展开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这就对于传统的预习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如下所示:
一、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习环节的新要求
1 初中语文教学中预习的应用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展开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一系列的语文语法内容,如准确适用词语的应用,正确使用各种词性的词语;要求做好语文的阅读理解,如能够拥有做好文本的信息筛选等等,体会到文本中所蕴含着的科学思想和特征内容,还要求能够拥有对文本的审美的能力,如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在阅读一首古诗词时所接触到的情感特征,并且能够自行阐述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以上都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展开一些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观沧海》诗词时,教师仅仅是要求学生会读这首诗,并且初步了解到诗人的生平情况,而对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并不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掌握。另外一方面由于初中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技巧,在展开预习指导时,教师往往就在课后布置一下预习作业,并未为学生展开系统化的预习计划和预习活动的指导。因此学生在展开初中语文预习活动时,出现预习活动片面、预习内容主动等特点。如在《背影》的预习活动中,有的学生仅仅通篇阅读了一下文本,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就觉得自己完成了预习活动,而有的学生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重难点字词的解析,并且对于文本进行批注式的预习活动,还针对于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因为初中语文预习活动缺少标准化内容,导致其预习环节效果并不明显。
2 初中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新要求 而在新阶段中,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预习活动提出新的标准要求。第一是新阶段中要求预习活动能够丰富化,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完成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朝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转型,从而推动学生素质的提升;第二是要求预习活动能够体现出探究性特点,预习并不是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展开的,而是能够按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制定订单式的预习方案。并且根据不同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侧重点展开不同内容的预习方案制定。如对于文言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难点词句的语法知识,对于现代文本的阅读,则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的情感内涵,对文本具有一定的审美。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预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求能够实现预习环节的优化调整,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更具有活力和创新性。
二、预习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分析
发挥预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要求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实现预习方案的个性化制定 要想发挥预习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必须能够丰富预习的方式、充实预习的内容。第一是展开预习形式的多样化设定。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导入学生的预习活动,即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自行展开预习活动,而是在课前通过设定预习的问题,如在《背影》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问“是谁的背影?”“这个背影是怎样的?”“你能否描写一些你身边的某个人的背影?”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要求学生有序的展开预习活动,使得自己的预习不再盲目;第二是要求预习内容的多元化发展,这主要是对于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预习指导。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展开听说读写基础内容的学习,针对于不同的语文内容,所制定的语文预习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如在展开语文写作的教学预习中,教师要求学生事先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通过段落化的描写的方式来导入展开“写人记叙文”的写作。如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个人一星期,记录下来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片段场景,从而在写作课上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片段进行统筹组合,完成一整篇文章的写作。
2 实现预习成果的反馈评价体系的建设 预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其不是通过说来体现的,而是要求能够通过具象化的指标体系来呈现。如教师利用课堂前五分钟关于预习内容的阐述,要求学生对于自己的预习成果利用两分钟的口语表达时间来呈现。同样的在《背影》一课中,学生a表示在预习中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背影仅仅是背影吗,在当时那个年代,作者对于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通过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可以掌握到学生预习的效果是如何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要求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的核心素养提升和语文的实际应用发展,但是事实上,当前预习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太过于形式化、预习缺少重点、学生未能通过预习活动掌握到语文素养能力。因此要求能够重新规划设计预习方案,发挥其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