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师评价标准及考试分析
2019-04-08杨琳静李亚男张园王之岭
杨琳静, 李亚男, 张园, 王之岭
(国家汉办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一、 引 言
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蓬勃发展使得国内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持续增长。为建设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队伍,基于国际汉语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范管理的需要,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研究制定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作为选拔优秀师资、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孔子学院和课堂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有力工具。因此,本文将对《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设立背景及内容、《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类型及结构进行逐一介绍,并通过分析和比较近几年来《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成绩,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培训体系提出建议。
二、《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研发背景
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举行了揭牌仪式,随后伴随着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一需求不仅表现在各国对国际汉语教师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也表现在对国际汉语教师各方面素质、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为孔子学院教师资格认证、教师培训以及学科体系建设提供统一的标准,孔子学院总部通过大规模的课堂录音、录像、观察、访谈,用质化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开发出国际汉语教师的胜任力模型,于2007年颁布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随后,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修订,并于2012年对外发布《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修订后的标准由“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和“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5个标准组成,并形成了5个标准、21个次标准、58项具体内容的科学完整的教师标准体系,着重突出了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三方面的能力,增强了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邵滨,邵辉.新旧《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比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3).。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是按照《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研发的一项国际标准化考试。考试主要面向海外孔子学院(课堂)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志愿者,同时也面向有志于从事国际汉语教育工作的各类人员,包括海内外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师及相关专业学习者。该考试可以作为孔子学院(课堂)选拔和评价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重要参考标准,也可作为海内外学校、教育机构选聘和评价汉语教师的参考依据。
三、《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介绍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分别采用案例和教学情景模拟的形式,重点考查考生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以及用外语进行交际和辅助教学等实际教学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汉语教学基本功、中华文化底蕴、跨文化交际和专业发展等基本素养[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一)《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类型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用版,主要针对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致力于传播汉语及中华文化的中国公民;另一种是本土版,主要针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非中国籍人士。
(二)《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结构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达到要求后,方可参加面试,笔试和面试均通过后,方可获得证书。
(1)笔试
① 通用版
笔试试题分为基本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养3个部分,分别涵盖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5个标准。其中基本知识部分包含了标准一汉语教学基础,应用能力部分包含了标准二:汉语教学方法和标准三: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综合素养部分包含了标准四: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和标准五: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笔试通用版试卷结构
笔试全部为客观题,共150题,满分150分,合格线90分,考试时间155分钟。试题主要采取案例导入式设计,案例源于教学实际,形式多样,包括:教材中的课文、教学大纲和计划、教案和教学日志、课内外活动方案、学生作业和答卷、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教师事迹、新闻报道等。
② 本土版
本土版笔试试题分为基本知识、应用能力两个部分,分别涵盖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5个标准。其中第一部分基本知识包含了标准一:汉语教学基础、标准二:汉语教学方法和标准四:中华文化,第二部分应用能力包含了标准二:汉语教学方法、标准三: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和标准四: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如图2所示。
图2 笔试本土版试卷结构
笔试全部为客观题,全卷共80题,满分100分,合格线为60分,考试时间为125分。
(2)面试
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准备时间30分钟,考试时间25分钟,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通用版满分为150分,本土版满分为100分。
①通用版
通用版试卷共包含4个部分,分别对应《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的5个标准,大致结构如表1:
表1 面试通用版试卷结构
②本土版
本土版试卷共包含3个部分,分别对应《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的5个标准,大致结构如表2[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表2 面试本土版试卷结构
四、《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笔试成绩分析
(一)纵向比较不同年度各分测验成绩及总测验成绩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自2015年正式开考至今,已经组织了5次大型测试,时间分别为2015年10月份、2016年3月份、2016年4月份、2016年9月份、2017年4月份。本研究将以后4次考试中在校考生数据为依据进行考试成绩的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总成绩分析
1)总测验成绩:比较稳定,得分率持续在63.1%-63.7%左右。
2)第一部分成绩:先递增后递减,第一部分考查汉语教学基础,说明考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是很牢靠。
3)第二部分成绩:逐年递减,得分率从第一次考试的67.4%降到64.9%。第二部分重点考查对外汉语的实际教学能力,如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课堂管理等能力。递减的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学生缺乏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因此回答此类型题目时得分较难。这部分应该是考生今后着重加强培训的内容。
4)第三部分成绩:得分率最低且逐年递减,得分率从60.6%降到60.3%。第三部分考查的是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递减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内容考查的知识面较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短时间的学习效果不显著。另一方面是因为涉及跨文化交际的考察,要求考生答题时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换位思考,难度相对较高。因此,这部分能力考生相对薄弱,也应该是今后学习培训的重点。
(二)横向比较各分测验及总测验成绩差异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分为3个部分,考察内容不同,学生的掌握水平不同,得分情况也不同通过分析4次考试成绩得出三部分成绩的得分率情况。得分率排序为: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得分率明显低于其他两个部分,说明考生第三部分综合素养最为薄弱,对文化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较为不足,这将是今后考生着重学习和培训的重点。
另外,教学应用部分得分相对较高,可能是因为汉语教学技能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校课程的重点,考生在课堂中容易掌握,而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在总考生人数中占比较高,约为70%,因此提高了此部分的整体得分率,具体见表4。
表4 各分测验成绩
(三)不同群体考生成绩的差异分析
参加《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考生来自不同专业、学历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简称汉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简称汉本)、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简称其他研)、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简称其他本)。由于这4类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同,因此,分别分析这4类考生的成绩,可以将某一类考生与其他类考生的成绩进行横向比较,找出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另外,由于各部分的满分值不同,第一部分满分为40分,第二部分满分为60分,第三部分满分为50分,直接比较4类考生平均分无太大意义,所以选择比较4类考生得分率。
通过分析得知,无论是分测验还是总测验,这4类考生的得分率都呈现出递增趋势,即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具体见表5。
表5 不同类型考生成绩差异分析
比较4类学生各分测验成绩差异发现,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的地方是,4类考生得分率排序从高往低的顺序均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三部分,这说明,对于所有考生来说,文化和职业道德素养都是今后应该着重培养的部分。不同的地方是,对于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来说,第一部分跟第三部分得分率接近,且显著低于第二部分,说明这两部分都是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加强培训的部分;而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来说,第一部分得分率跟第二部分接近,且显著高于第三部分,说明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来说,第三部分最应该引起重视,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各分测验成绩得分率比较
图4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各分测验成绩合格率比较
五、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及《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剖析,结合历年来考生成绩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一)纵向比较不同年度测验成绩的结果
通过比较各年度、各部分成绩的合格率变化趋势发现,第一部分成绩合格率先递增后递减;第二部分合格率最高,但是却出现逐年递减趋势,说明这部分内容考察难度越来越高,考生也应该引起重视;第三部分得分率最低且逐年递减,这也说明,考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不牢靠,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
(二)横向比较不同分测验成绩的结果
通过对各分测验成绩对比发现,第二部分成绩的合格率最高,其次是第一部分,最后是第三部分。而且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合格率显著低于考生合格率均值70%,这说明考生对这两部分内容掌握不牢靠,失分较多,应为今后学习和培训的重难点。
(三)不同群体考生成绩对比分析的结果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考生按照学历和专业背景,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简称汉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简称汉硕)”、“其他专业本科生(简称其他本)”与“其他专业研究生(简称其他硕士)”。通过对4类考生各分测验成绩及总测验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合格率还是得分率均呈现以下对比结果:汉硕考生>汉本考生>其他硕士生>其他本科生。这说明考生的专业背景和学历对考试成绩影响较大,如果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考生,考试通过的概率明显大于其他专业考生。
因此,通过专业区分将考生分为两组,来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考生简称“本专业考生”,来自其他专业的考生简称为“跨专业考生”。 比较两类专业学生各分测验成绩差异发现,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似的地方是,4类考生得分率排序从高往低的顺序均为: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一部分,这说明,对于所有考生来说,文化和职业道德素养都是今后应该着重培养的部分。 不同的地方是,对于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来说,第一部分跟第三部分得分率接近,且显著低于第二部分,说明这两部分都是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加强培训的部分;而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来说,第一部分得分率跟第二部分接近,且显著高于第三部分,说明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来说,第三部分最应该引起重视。
六、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对今后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学培训重点应为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不论学生来自于哪个专业,第三部分均为今后培训的重难点,即应加强对学生“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与“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内容的培养。此外,对于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考生来讲,第一部分“汉语教学基础”也应该是培训的重点内容。
(二)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培训建议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9年制定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将中华文化与传播、跨文化交际划入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核心课程中,这说明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参加学校的跨文化交际课[注]李雪娇.浅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J].课程教育研究,2015,(1).,然而,调查显示,该课程的设置还很不完善,主要体现在:a.开设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课程的院校在数量上较少;b.开设的具体课程名称不一,比例不同;c.缺乏权威的统一的教学资源;d.课堂学习效果不佳,授课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由此可见,一方面,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另一方面,开设此类课程的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本文将从教学资源与课程设置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1.教学资源
在目前教学资源短缺、授课形式单一的形势下,学校应加大对社会培训机构、孔子学院等开发的互联网课程资源的使用力度,有效弥补学校传统课程设置的不足。互联网课程有以下几个优势:a.课程以海外实际教学案例为主,教师围绕案例展开教学,进行案例分析与讲解;b.课程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c.课程内容随时更新,弥补了课堂内容有限的不足。
2.课程设置
应增加学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课时量,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线上学习一起纳入课程计划[注]曹勇,秦艳萍,叶志芬.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17,(3).。比如,在保证现有课堂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线下学习课时数,鼓励学生线下自主学习,学习内容则为公认的权威的互联网课程资源。
(三)教学培训路径各专业间略显不同
针对不同专业考生,培训路径应有不同。如对于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考生来说,首先应同时重点培养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其次是第二部分。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考生来说,首先应重点培养第三部分,其次同时培养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