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
2019-04-08潘小梅
潘小梅,李 红
(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康复科,山东 泰安 27100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结缔组织病变,以骶髂关节与脊柱炎性病变为主。现选取6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治疗而展开详细的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3.2±6.9)岁;患者不存在认知障碍,能够自愿参与到本次问卷调查中,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治疗。(1)督灸操作:打碎鲜姜,将姜汁去除,姜泥留下来备用。患者取俯卧位,对督脉循行部位用温毛巾进行擦拭,将一层沉香粉末均匀的涂抹在上面,然后铺上一张40 cm×10 cm的桑皮纸,将备好的姜泥呈梯形在桑皮纸中央均匀的铺开,在姜泥上点燃艾柱,让其自燃自灭;两柱燃烧完以后,移去艾灰和姜泥,沉香粉末用温毛巾擦去;一周一次,一个月共进行4次治疗,总共进行为期3个月的连续治疗。(2)甘草附子汤治疗:附子15 g、白术20 g、桂枝、肉桂和甘草各10 g;针对症状进行加减治疗:风盛者加用黄芪20 g、当归20 g和防风15 g;湿盛者加用薏苡仁25 g、茯苓15 g;寒盛者,加用附子20 g、肉桂10 g;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加用三七5 g、元胡15 g、没药10 g和乳香10 g;用文火煎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次150 mL,总共3个月[2]。
1.2.2 对照组
针灸和西药柳氮磺砒啶肠溶片治疗。(1)针灸:取患者的俯卧位,选取肾俞穴、风池穴和夹脊穴,对夹脊穴进行反复直刺三次,肾俞穴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隔天一次。(2)同时,采用柳氮磺砒啶肠溶片治疗,口服,连续治疗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变化和临床症状。
疗效判定:痊愈:全部正常消失,数据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明显改善,数据渐趋正常;无效:症状依然存在,没有显著改善,甚至有不少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炎症症状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炎性指标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尽管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的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的对比(±s)
组别 时间 ESP(p/mg·L-1) CRP(mm·L-1) TNF-a(p/mg·L-1) IL-6(p/mg·L-1)观察组(n=30) 治疗前 35.91±3.29 37.88±3.44 139.63±17.62 40.67±4.88治疗后 6.81±2.10 14.65±1.92 114.38±10.73 24.91±2.81对照组(n=30) 治疗前 35.63±3.07 37.69±3.31 139.97±17.85 40.31±4.69治疗后 10.77±2.06 23.62±2.81 126.53±12.87 31.77±3.01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包括11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对照组仅为73.33%,上述指标所对应的数值分别为8例、14例和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长期慢性炎症疾病,症状以腰背疼和夜间疼痛、晨间僵硬为主,因治疗时间比较长,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该病产生的原因与阳虚所造成的筋骨受损和风寒湿邪入侵有很大的关系,由此造成关节失养。督灸疗法能够对中医配伍技巧进行充分的运用,通过燃烧艾绒的方式可以产生一定的温热刺激,在病所直接利用艾绒和沉香等能够起到温经、补肾和祛寒的效果,药物在吸收的过程中,热量会透过皮肤向其他关节渗透,进而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和僵硬。甘草附子汤中的甘草能够清热抗炎,致力于体内炎性指标表达的降低;附子能够抗炎镇痛和助火补阳、白术可以祛除湿邪、桂枝能够温经通络。两种方式联合使用可以实现标本兼治,增强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炎性指标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案均有助于该病在活动期炎性指标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采用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活动期有助于炎症指标的降低,增强治疗效果,值得进行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