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
2019-04-08刘思洁
刘思洁
(芮城县人民医院,山西 运城 044600)
手术切口感染是由于大量细菌浸入切口位置,造成切口感染。近年来,抗菌药物逐渐增多,术后切口感染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但由于消毒不彻底,或护理不到位,易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提供适宜环境,造成切口感染[1]。为减少切口感染的情况,降低切口感染的感染率,现对我院120例切口感染患者研究分析,提出护理优化方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120例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男33例,女性27例;年龄25~68岁,平均(46.2±2.6)岁,手术类型:妇科手术15例、胃肠手术17例、胆道手术12例、骨科手术6例;切口分类:Ⅰ类切口12例,Ⅱ类切口16例,Ⅲ类切口22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35例;年龄23.5~70.2岁,平均(45.6±3.6)岁。手术类型:妇科手术12例、胃肠手术16例、胆道手术14例、骨科手术8例;切口分类:Ⅰ类切口11例,Ⅱ类切口25例,Ⅲ类切口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条件: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具有知情权,且愿意配合该调查。经检查,所有患者符合切口感染的迹象。所有患者精神正常,表达能力无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成立专业护理小组,组长拥有丰富的护理经验,每组成员5名,明确个人护理职责,严格进行规范操作,不免不良事件发生,另外,进行定期考核制及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2]。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刻掌握患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分析,讲解以往相同病情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此外,应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剂量及方法,饮食的注意事项,禁忌刺激性食物,禁忌吸烟喝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定时检测切口。专业护理人员定期观察患者创口变化,颜色、味道、分泌物,并做好记录,若切口具有较多分泌物,应联系主治医师,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不良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并未完全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例数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措施后其切口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63.3%,观察组则高达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对比 [n(%)]
3 讨 论
经探究,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由以下因素引起: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易受外界干扰,伤口感染机率较大。②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运动量的较少,营养供应不足,新陈代谢减慢,患者易出现伤口感染。③不同的手术类型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伤口感染的情况也会由此不同。
本文选取我院120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经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患者则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患者的总满意评价率为70.0%,观察组护理患者的总满意评价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