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挹娄文化遗存田野调查手记

2019-04-08富育光朱立春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考古遗址

富育光 朱立春

2018年6月初秋,我们去黑龙江省双鸭山访问著名文物专家王学良先生,并且踏查当地汉魏时期的挹娄文化遗存。由于高铁尚未开通,我们于是采用自驾前往的方式,清晨从长春出发,下午2时许到达目的地。王学良和谢全真等好友早已等候我们的到来,我们相互都很熟了,老朋友又能重逢,都兴高采烈地相互问候。去宾馆的一路上,我们就静听王学良介绍他们近期考古的新进展:“欢迎你们的到来,三江平原自古以来,最具有代表性的集贤、友谊、饶河、宝清等县地方,本来就被原住民喜爱,这里丘陵起伏,密林葱翠,气候宜人,宜居宜猎,自古就穴居着无数的古代人群。挹娄的考古探测已充分证实,古肃慎、挹娄人生活实物证实可以向前推算到史前九千年。”大家很敬佩王学良先生,他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考古界赫赫有名,但从来都是谦逊寡言,而且说起话来总是慢声慢语,与他那对工作一丝不苟、思路缜密的性格完全一致,我们很愿听他的介绍,由衷地为当地考古事业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和振奋。从他的话语里我感受到一个资深文物专家、一个地区文物考古局领导的兢兢业业。他勇于承担重任,勤勤恳恳地践行一个考古工作者的责任,为考古事业献出大半生智慧和财力,为我国东北考古发掘作出了突出贡献——揭开了满族祖先挹娄时期生存区域的主要代表性居址的神秘面纱,这是当地近些年考古工作的最辉煌成就。王学良虽然已经退休,疾病缠身,他依然没有离开他终生奋斗和喜爱的考古事业,仍在带领他的众多同仁,多数都是黑龙江考古战线的后起之秀,也都自称是他的考古界学生。王学良与众弟子相处得很融洽,仍在为挹娄故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在天天忙碌着。从事业情感出发,我们对史学界特别是考古界,有着天然的钟爱和崇仰深情。民族学的一切问津和求索,除有本学科成果为核心支柱外,都必须要有史学和考古学的旁征与辅证,因此我们对考古界诸先生取得的成就有着无限的敬慕,期盼着先睹为快。鉴于此,我们近年来曾数次北上三江地区考查。早在2008年10月,受双鸭山文管所王学良先生之约,去双鸭山参与挹娄文化的考察与鉴定,就对当地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2009年,我们有幸又欣然接受友谊县之邀,同北京、黑龙江、吉林考古与民族学、民俗学的专家学者参加友谊博物馆落成开馆盛典。

双鸭山地区近些年考古界喜讯连连,确实让人敬佩。双鸭山区考古工作者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发现了汉魏时期古挹娄遗址群,引起国内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界的高度重视。

双鸭山古遗址包括友谊、宝清、集贤、饶河等诸地域,面积甚广。挹娄文化遗址的发掘,是21世纪中国北方考古的一大重要发现,填补了我国史籍中对挹娄古史记载的不足。遗址给人极大的震撼,生动地展现了古挹娄人的生产生活实际状况。当年我们首次赴双鸭山地区的学习和实地调查,就被王学良诸先生一生为探索发掘挹娄遗址,不惜吃住荒野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由此也结下了五次寻访三江平原的不解情缘。

挹娄,是满族的先世,汉魏时期称挹娄。

《后汉书》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土地多山险。人形似夫余,而言语各异。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布蔽其前后。其人臭穢不洁,作厕于中,圜之而居。自汉与以后,臣属夫余。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便乘船,好寇盗,邻国畏患,而卒不能服。东夷夫余饮食类(此)皆用俎豆,唯挹娄独无,法俗最无纲纪者也。”

《三国志》载:“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其人形似夫余,言语不与夫余、高句丽同。有五谷、牛、马、麻布。人多勇力,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处山林之间,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为好。土极寒,惧于夫余。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隐其前后,以蔽形体。其人不洁,作溷在中央,人围其表居。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古之肃慎之国也。善射,射人皆入目。矢施毒,人中皆死。出赤玉、好貂,今所谓挹娄类貂也。自汉以来,臣属夫余,夫余责其租赋重,以黄初中叛之。夫余数伐之,其人种虽少,所在山险,邻国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其国便乘船寇盗,邻国患之。东夷饮食类皆用俎豆,唯挹娄不法俗,最无纲纪也。”

《三国会要》亦载:“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邑落皆有大人,处山林间;古肃慎氏之国。自汉以来,臣属夫余,责其租赋重,以黄初中叛,夫余数伐之,不能服。东夷饮食类皆俎豆,唯挹娄不。”

《通典》载:“挹娄魏时通焉,云即古肃慎之国也。周武王及成王时,皆贡楛矢石砮。尔后千余年,虽秦汉之盛,莫能致也。常道乡公景元末,来贡献楛矢石砮、弓甲、貂皮之属。其国在不咸山北,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广袤数千里……无文墨,以言语为约。坐则箕踞,以足挟肉啖之。得冻肉,坐其上令温暖。土无盐铁,烧木作灰,灌之取汁而食。俗皆编发。将嫁娶,男以毛羽插女头,女和则持归,然后致礼聘之。妇贞而女淫。贵壮而贱老。死者其日即葬之郊野,交木作小椁,杀猪积其上,以为死者之粮。性凶悍,以无忧哀相尚。父母死,男女不哭泣,有哭者谓不壮。相盗窃,无多少皆杀之,虽野处而不相犯。有石砮、皮骨之甲。国东北有山出石,其利入铁,将取之,必先祈神……至晋元帝初,又诣江左贡其石砮。至成帝时,通贡石季龙,四年方达。季龙问之,答曰‘每候牛马向西南卧者三年矣,是知有大国所在,故来焉。’”

《魏志》曰:“挹娄国,古肃慎氏之国也,善射入人目。”

《松漠纪闻》载:“女真,即古肃慎国也。东汉谓之挹娄,元魏谓之勿吉,隋唐谓之靺鞨。”

纵览有关挹娄的记载,典籍资料不多,大略相互重复,上述引证史料算是有代表性者。长时期以来,在史学界和民族学与民俗学界,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挹娄时期,挹娄人的衣食住行究竟是何种形态?从上述的史料中,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1.挹娄人世居漠北,土地极寒;2.为避风雪,俗习穴居,开创出特有的穿地穴居,覆以枝木,上开孔穴,出入以梯,大家至接九梯,以深为贵;3.为避野兽,挹娄人喜群居,选择山林高阜,四周围垣,男女善使强弓射目,以弓捕猎、御敌,善造毒箭,悍勇无敌;4.挹娄人开拓了勿吉、女真、满洲善养豕的畜养业先河,食肉寝皮,冬以猪油为膏涂身,以防肤裂;5.挹娄人无文墨,以语言为约,世代猎貂朝贡,汉代称臣于夫余,亦以貂为贡,并善生产麻谷;6.世代崇信萨满教,敬崇日月星辰,围其穴室之中,必设祭坛,虔诚崇拜,自古习用楛矢石砮,发明石镞后,其弓尤利。国东北有山出石,其利入铁,将取之,必先祈神。

在东北史的长期研究中,挹娄地区的分布情况,始终未得到确认,因此长期以来,挹娄文化的研究只局限在以史论史的范围之内。不过这种局面随着挹娄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而得到改观。据《后汉书》记载,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两千里,本秽地也,秽地据有些学者考证,当在今吉林市附近。20世纪60年代,吉林考古工作者在九台县发现一些城堡遗址,今考证当属两汉之际夫余族的文化遗存。另据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学者А·П·捷列维扬科提出阿穆尔河①即黑龙江,笔者注。中下游的波尔采文化,应属于古挹娄遗存。近年,我国学者又发现一种新的考古遗存——滚兔岭文化,它们均处在史籍记载的挹娄居地的范围内。1979年,黑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佳木斯郊考古调查中,发现一批古代城堡遗址,这种城堡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一般均选择陡峭险要的地势,于地势最高处筑城,城垣多为土石混筑,有的在城堡中心筑一土台,土台中部有一半地穴居址,城堡内布满半地穴居址,较大居址地势高处。城垣最高达11米,有的城堡半地穴居址多达130 余个。这种文化遗址中的城堡与居地相当密集,仅友谊县境内目前发现多达50 余处。总之,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走遍了双鸭山地区的山山水水,调查发现挹娄古文化遗址达1,000余处,目前还在继续发现中,约占黑龙江省发现古遗迹的四分之一,是目前我国发现汉魏遗址较多的地区。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汉魏时期挹娄古遗址,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双鸭山市仁和遗址群、宝清县民富遗址群、友谊县长胜和兴隆山两地遗址群。我们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两至遗址考察(图一),主要到以下几处:

1.永利东南山祭坛遗址 祭坛遗址位于宝清县永利村东约400 米处的孤山上,遗址面积为1.23 万平方米,山体由下至上被修成五层台,山岳脚下东南处有一椭圆形土台,周长86 米,深0.8米,在此之上0.5米有围绕山体一圈的土台,周长290米,土台处侧高2米—6米。山中部东侧有半圈土台长度为136米,土台外侧高1米—4米。山顶部土台长70米,土台外侧高1米,内有一凹坑,呈圆形,直径6米,深0.5米,祭坛大部为林木覆盖。

2.馒头山城址 位于双鸭山市宝山区七星镇仁合村辖区内,城址地表植被有柞树、杏树等乔木,还有榛柴、苕条等灌木,此外还有蕨菜、东风菜、名叶菜等山野菜及升麻、野百合、赤白芍等药材。土壤为暗棕壤。馒头山被整修成三级台阶状。上层周长约60米,高1.2米—1.7米;下层周长190米,高4米—6米,东侧有地表坑3个,平面呈圆形,大者坑径越6米,坑深约0.5米,小者坑径约4米,坑深约0.3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遗址保存完好。未经钻探,文化层厚度不明。城址已测绘。地表采集到少量的夹砂黄褐、灰褐陶,素面。器形多为罐、碗、钵等。

3.炮台山城址 遗址位于宝清县七星泡镇平安村东北2.5千米处。炮台山城址坐落在七星河中游巍峨耸立的孤山上,当地俗称“炮台山“。城址有上、中、下三重城垣,是人工将浑圆的山体修整成三层台阶状。上层位于炮台山顶部,平面呈东北—西南向的圆角长方形,长约65米,宽约35 米,周长约200 米,墙外侧高1米—2米,内侧高0.5米。修整后的城内地表较平缓,多处裸露山体基岩。有大小不一的地表坑8个,平面略呈圆形,大者直径8米,深约0.5米,小者直径约6米,深约0.2米。偏北处保留有一略呈长方形的原地表,长约19米,宽约14 米,高于城内现地表约0.5 米。长方形墩台为祭坛或观象台。中层城位于山腰处。平面略呈东北—西南向的椭圆形,长径约155 米。短径约115米,周长约450米。墙垣外侧高1米—2米,由于中城围山而建,因此城内地势坡度较大,仅在北部有一块修出的缓台,未发现任何遗迹。下层城位于山脚下,平面略呈圆形,长径约650米、短径约530米,周长约2,000米,城垣为掘土对筑。墙外侧高1米—1.5米,基宽15米,顶宽8米。城垣外侧有护城壕,宽约3米,深约0.8米。发现4座门址,东两门西北、西南各一门,宽约8米。每座门址的两侧均有高台,西北、西南两门址的门道前各设有堵墙,类似瓮城。下层城内地势较平缓,西、南、北三面发现地表坑39个,平面呈圆形,大者坑径约10米,坑深约0.5米,小者坑深约4米,坑深0.2米。城外南部偏东处有一小城附在该城上,平面略呈圆角长方形,长约300米,宽约125米,西与南两面外侧有护城壕,宽约3 米,深约0.8 米。在下层城外西北有残墙数道,似为附在大城上的小城,因多年耕种,已很难辨识。

4.东架子山城址 位于友谊县凤岗镇兴隆山同样地南南偏东2.2千米处的东架子山上。此遗址主要由大、小两城址及半地穴式居住址组成。城垣皆用掘土为壕、堆土为垣的方式构筑。小城位于山顶部,略呈圆形,面积2,270平方米。城垣周长175米,城垣外侧高2米—4米。护城壕壕宽5米,深1 米。大城在小城南面,大、小城相套接。大城呈不规则形,面积约39,630 平方米。城垣周长750米,城垣高0.3米—1米,南城垣约有194米长段早已辟为耕地。城垣外护城壕宽3米、深0.5米。该遗址绝大部分面积由于柞树、婀草等到植被覆盖,文物遗迹保存完好。

5.王勃脊遗址 位于友谊县凤岗镇春胜村西南约3.25 千米处,是由小城和地表坑遗迹所组成,小城在丘陵顶部,以掘土为壕、堆土为垣方法构筑。城垣周长68米。南侧有一门址,宽约4米。城垣内呈增台状,面积约340 平方米。小城外南坡上分布着29个地表坑遗迹。其中12 个为圆,直径4米—8米。

总之,多年来,王学良等先生在饶河、友谊、宝清等地的我国三江平原古挹娄遗址群发掘中做出的可贵贡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曾有五次寻踪考察,烙印倍深。第一次:2008年10月15日,参加双鸭山市“中国双鸭山挹娄文化研讨会”。第二次:2009年10月18日到友谊县,参加友谊县博物馆开馆及挹娄文化风情园开园仪式。第三次:2011年11月5日,接受友谊县政府的邀请,为挹娄文化风情园的改进提出意见。同行者:朱立春、王卓。接待者:友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教春华、双鸭山市文物管理局局长王学良、市文管局白书记。第四次:2018年6月8日,王学良、谢全真陪同,到双鸭山、友谊县、饶河县、宝清县考察。第五次:2018年10月3日,到宝清县参观了宝清县石器博物馆,认真地倾听宝清县考古专家、石器鉴定家、挹娄文物收藏家王俊山馆长对于肃慎、挹娄石器的讲解。我们深有感触,人最可贵的就是要有坚定的事业理想与奋进精神。我们每次到访三江,都是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不断得到启迪和鼓舞。王俊山是王学良带起来的新一代挹娄考古专家,他凭着对故乡考古的矢志情怀、对事业的赤诚、对所有出土石器的热爱,不惜走遍宝清挠力河万里路,去寻找挹娄宝藏,人们都说他是“让石头魂痴迷住了”。在他身上,我们也看到了王学良的影子,三江人就是以这种毅力和忠诚,为挹娄考古事业继续努力奋斗着。

猜你喜欢

考古遗址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是否意味着对Fairies所示的神仙不应小觑?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考古简史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考古”测一测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