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甸语口译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究

2019-04-07路洁清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现状改革教学

路洁清

摘要:本文归纳了红河学院缅甸语本科专业“缅甸语口译”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深化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口译课程建设,实现缅甸语专业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缅甸语口译;教学;现状;改革

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强,中缅两国在经贸、文化上的交往日益頻繁,为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和对外传播能力,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精细,社会对缅甸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岗位对缅甸语口译能力普遍有高要求。此外,据红河学院缅甸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了解到,学生毕业后多从事外事、经贸、翻译等有关职业,缅汉口译均为日常本职工作。结合专业实际,红河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缅甸语口译”课程,经过两轮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由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制约因素,没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造成当前缅甸语口译教学收效甚微。

一、缅甸语口译课程概述

“缅甸语口译”是针对缅甸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翻译技能实践课程,是翻译课程群中的高阶课程,共108个课时。该课程在缅汉互译的翻译原则指导和理论指引下,注重缅汉口译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化解语言差异的障碍,提高驾驭缅汉两种语言的能力,能够胜任一般性口译工作。

二、教学现状

(一)课程内容模块划分上不够突出职业岗位需求

“缅甸语口译”课程由口译理论和口译实践两大模块组成,内容涉及面广。目前该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主要参考其他院校缅甸语口译和其他语种的教学大纲,往往注重对口译理论学习和实践内容的面面俱到,而忽视了对不同类型的口译原则和方法技能的归类整理,或者侧重于大量口译素材的收集练习而忽视了结合目前职业岗位需求情况归类并化分模块,致使教学目标不够合理,学生积累的知识储备无法充分与实际相结合,所学知识不足以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

(二)教学内容较零散,缺乏时效性和实用性

目前市面上没有缅甸语口译配套教材和练习册售卖,由任课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思路自备教学材料。目前该课程教学素材来源主要是互联网上中外媒体的各类新闻报道、校外兄弟院校教师分享的资源、已毕业学生提供的实践材料。这些材料内容较零散,有些已较陈旧,通过网络获取的教学材料有些也不具备权威性,用语用词会有偏误和错误。缺乏规范的适用教材,教师往往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把控,教学设置不能很好地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造成实际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三)教学组织形式老套,方法单一

目前的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教师给标准参考答案——学生纠正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组织形式、方式方法单一,口译理论与口译实践脱离。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多处于被动接收状态,深感口译吃力、痛苦,不敢开口、怕出错,并会产生抵触的心理,自然也提不起学习兴趣。

(四)学生能力拓展实践量不够,效果不凸显

口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训练。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需要在课后进行必要的练习。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兴趣,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缺乏必要的监控和指导,使得口译练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改革建议

(一)积极开展课程调研

一方面,对缅甸语口译市场岗位需求、我校缅甸语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从事口译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认真研究、分析“缅甸语口译”课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对省内外高校缅甸语专业口译课程设置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调研,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准确定位口译人才培养目标,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进行修正和规范,对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内容进行归化分类,突出职业岗位需求,制定出符合我校缅甸语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大纲。

(二)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和时效性

加强与兄弟院校课程教学上的交流,充分利用从事各行各翻译岗的毕业生提供第一手翻译素材的优势,拓展获取口译教学和练习材料的途径,收集相关书面、音视频等资料,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各类口译资源。紧扣职业岗位对口译能力的要求和我校缅甸语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就业可能涉及的内容按口译思维过程和口译题材模块筛选专题教学材料,整理出一套科学、合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讲义,试用并修订后进行推广。

(三)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因此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知识结构清晰地合理地设计教学步骤,教师要重视构建学生听解、记忆、转换、表达四环节口译思维的培养。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案例教学、仿真模拟教学,采用问题式、讨论式、对比式等方法。

(四)促进课程组的可持续发展对接

通过采用集体备课,实施课程组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口译课程与其他翻译课程和阅读课程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上的教学衔接,形成课程组对接紧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五)运用现有资源,积极拓展学生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设备同传室、语音室以及我校缅甸留学生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口译模拟实践,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口译翻译实践。口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为达到相应情景下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翻译练习,培养学生为适应新的交际环境能灵活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技巧进行口译实践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真正提高缅甸语口译课程教学质量。

针对“缅甸语口译”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适应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应立足现有条件,紧密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修订出符合我校缅语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大纲,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灵活组织教学,善于总结并不断改进,以此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就业。

参考文献:

[1]韦长福,林莉,梁茂华.汉越口译理论与实践[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2]李娅静.云南地州高校泰语口译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24):119-120.

[3]陈迎春.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 (5).

[4]陈慧华.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新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M].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1 (8).

猜你喜欢

现状改革教学
改革之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