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非理性消费心理及其对策分析
2019-04-07徐杨
徐杨
摘要:在如今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高中生的心理发育未完全成熟,其消费心理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这种消费理念一旦养成对其今后人格的塑造与发展都会造成负性影响。本文将详述高中生常见的非理性消费心理及成因,并从自身观念、家庭塑造、学校培养、社会环境四个层面提出塑造高中生理性消费观念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非理性消费;消费心理;引导对策;消费教育
1 高中生消费行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我国国民消费能力的同步提升,民众的消费观念也进入变革阶段。在消费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生作为一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青少年群体,逐渐形成了该群体特有的消费观念。
近年来出现了部分高中生将消费作为增强其自我认同感的唯一途径并试图以此获得同辈优越感的现象,如跟风购买、盲目求奢的行为。本文旨在分析此类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成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青少年树立理性的消费意识。
2 高中生常见非理性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进行商品购买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复杂心理活动,它受消费对象、消费场景、消费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高中生消费行为主要是以情感、对世界的认知以及环境因素为主的消费过程[1]。高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消费经验,但囿于年龄、阅历、社会认知等客观因素,其消费行为的实施易受认知、情绪、同辈、家庭等因素影响。因此,心理因素是消费的主导诱因,研究高中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必须从研究非理性消费心理着手。青少年非理性消费心理可主要分为三种:求异心理、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
2.1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影响下进行的“非常规”商品消费行为能起到增强创造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便利生活的作用。但是更多的高中生在求异心理的驱使下盲目求奢,养成超出自身购买能力的奢侈品消费习惯,最终造成不必要的家庭经济负担[2]。而求异心理是把双刃剑,监护人及班主任应积极引导这种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极力避免求异心理成为非理性消费的潜在诱因。
2.2 从众心理
部分的高中生非理性行为的导火索是从众心理。如今的高中校园中,不难观察到群体的消费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消费行为的现象。部分高中生会在“群体特征”的影响下,进行同样的消费行为,其目的是保持与群体的一致性。这一部分高中生认为购买符合“群体特征”的商品能够使其更快获得群体接纳,避免成为群体中被排斥的对象,这便是从众心理。
高中生在从众心理引导下,可能会做出购买不符合自身需求,甚至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范围的商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高中生一旦养成此类低介入模式的消费决策习惯,会使其筛选符合自身需求的商品的能力逐步退化。因而监护人及班主任应给予高中生正确的引导,着重培养其自察以及分析需求的能力,避免因从众心理而产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出现。
2.3攀比心理
高中生的攀比心理是一种非理性消费心理。随着高中生对物质世界认知活动的深入,他们也逐步形成了对于物质价值的评判标准。在家庭宠溺、部分网红成功途径的不正确示范、负向同辈压力催生下,使得部分高中生建立了扭曲的价值观,它直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高频的物质比较行为上。通过物质上的优越感得到群体的认同和羡慕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认为物质优渥便等同于高人一等,这便是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极易促成高中生对于超出个人、家庭承担范围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这些并非基于需求的非必要消费行为若不经制止,最终则会导致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更对其终生人格的完善造成不利影响。监护人及老师若留意到高中生的日常消费有攀比的倾向,应对其消费观念给予正向的引导。
3 改善非理性消费的措施
高中生的消费决策与消费心理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要想使高中生养成理性消费的决策思维,必然需要多方面的引导与培养。本文将详述四种改善措施。
3.1 高中生理性消费观念的树立
消费观念是造成消费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高中生需要改变自身观念,杜绝攀比心理,崇尚求实心理,合理的对待自己的消费,减轻父母的负担[3]。大部分高中生属于无收入的未成年群体,生活费用基本来源于家庭的支持。在需要进行消费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并且对相关商品进行分析,从中挑选自己最为需要的、性價比最高的商品进行购买,让金钱与商品都能够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4]。高中生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抵制盲目从众与攀比心理,以节俭为原则进行满足自身实际需求的理性消费。
3.2 家长引导下的理财教育
家长的陪伴对于高中生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满足高中生消费需求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支持高中生理性消费需求,及时制止其过度消费与超前消费的行为,引导其树立节俭理性的消费观念。第二,鼓励高中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让高中生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第三,协助高中生在消费过程中对自身需求进行分析,以此培养其理性思考习惯。例如提必需品的性价比对比、替代品的功能对比等。第四,教授高中生理财知识,引导高中生合理分配金钱。从最小的零花钱做起,进而让高中生参与到家庭的收支记账中,丰富高中生的理财经验的同时培养其合理规划、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第五,在高中生拥有一定理财意识后,让其独立进行消费,家长需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在良性的互动反馈中深化高中生的理性消费意识,培养高中生独立自强的生活方式。
3.3 学校推广节俭教育
高中生的生活主体场景是校园,高中生消费观念的塑造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学校倡导的理念与教育人员的消费观念对其消费行为的塑造也意义重大。
因此,学校作为教育的提供者应当更加关注高中生的节俭教育、劳动教育、理性分析教育,倡导家庭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弘扬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学校在行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校方应积极组织针对高中生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劳动中让高中生认识到父母通过劳动获得金钱的不易,使其更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减少高中生非理性消费的频次。第二,学校应当倡导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风气,同时对攀比、盲从之风加以制止,避免不健康的消费风气影响更多的高中生。第三,学校应加强理性思考能力方面的教育,通过讲座、课程的形式让高中生拥有辨别商业虚假宣传的能力和合理分析自身实际需求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办理财相关课程,对学生的理财能力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并鼓励其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理财能力。在一系列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还应考虑个体年龄、认知能力、接受适应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制定针对高中生个体的教育方案。
3.4 社会创造可持续消费环境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传播媒介对高中生成长的影响,广告传媒有自身的利益包含其中,很少考虑对青少年的影响后果,对高中生的消费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可持续消费提倡以精神世界的富足代替消费主义的价值,以理性消费代替铺张浪费,是一种提倡环境友好型的新型消费价值观。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社会娱乐风气的监管力度,建立可行细则来确保良性的社会消费环境,更要善用媒体渠道正确引导舆论,例如针对高中生群体制作一些理性消费的公益广告,使其意识到盲从求奢是非理性消费行为,对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企业更应担负起引导高中生理性消费的责任,禁止利用高中生不成熟的心理来进行营销活动,积极引导高中生选择一种符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5]。一是选择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二是注意环境保护,消费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三是减少一次性产品消费,减少资源浪费以及增加废物利用频次;四是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念,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进行生产生活的权力[6]。
4 总结与展望
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现代社会中,高中生需要以追求商品的实用价值而非满足虚荣心为目的,秉持理性消费心理进行消费决策。在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对高中生非理性消费心理进行探讨,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利于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培养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与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方面也具有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悦.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引導策略[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 (04):17-19.
[2]龙亭希.探究影响高中生消费行为的心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7 (21):125-126.
[3]杨奕欣.浅议城市高中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问题[J].祖国,2017,22:286-287.
[4]史永新.他们是全新消费一族:我国城市青少年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分析[J].江苏商论,2001 (07):19-21.
[5]綦松波.班主任对中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 (08):164-166.
[6]吕祎婷.论广告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影响[J].明日风尚,2017 (23):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