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9-04-07徐渭鸿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教学

徐渭鸿

摘要:在新课改下,体验式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能够满足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的提高。因此,本文针对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体验式教学进行探讨,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最终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教学

新课改的持续深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与其余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就需要国内的学生能够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提升其爱国精神。对于这一种爱国精神的培养,就成为初中历史课程的启蒙。21世纪的来临,多样化的,满足学生生活实际需求的教学手段也逐渐流行起来。随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也将初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社会现象相互联系起来,这样为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尝试方向。随着最近几年新型概念的提出,体验式教学就成为课堂教学之中添加社会背景作为课堂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且让学生通过台上的表演、模拟活动等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就可以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升华教学目标。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基本分析

了解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之中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对其有基本的认识,能够分析其特点,才能对其有整体性的掌握。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让教师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氛围与情景的创设,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最终达到活跃思维的目的。一般来说,知识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度,而情感体验,就会让学生对于知识产生终身难忘的感觉。所以,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之中的使用具有极大的价值,一旦参与其中,就可以在体验之中增强自身的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對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一般来说,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本身的互动性较强,首先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也喜欢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其次,因为历史主要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时间所构成的,其耐人寻味的故事,重现国家的得失,都非常适合在体验式教学之中应用。另外,教师利用对应的史料,就可以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历史内容与事件,进而带领学生真正的还原历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引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与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基于教学内容作为基本的情境,这样就可以满足自主学习的目标。在体验式的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利用体验教学的实践,也能够获取不一样的感受。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英国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感觉,利用交流,学生也可以得到快速的成长,并且在思维开阔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共同的提升。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针对性的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三)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分析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使用,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在于:第一,主体性特点,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脑耳口眼的合理利用,就可以在实践活动之中体验与思考知识,并且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把握与理解,并且实现知识点的内化。第二,实践性特点,体验式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体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只有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互的融合,才能确保在实践环节能够自主的构建对应的知识体系,从而在满足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够树立对应的思想观念。第三,差异性特点,因为学生的性格、特长、经历、兴趣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就会在面对同一种内容的时候,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并且对于知识理解的广度、角度以及深度都会有所差异。第四,会意性特点,体验本身具有不可言传性,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标,其隐性知识量偏大,还需要在体验中让学生去感悟。第五,开放性特点,因为差异性特点的影响,体验式教学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针对教材内容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才可以确保教学环境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最终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验[2]。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教学之中,还需要格外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再结合多媒体模式的有效运用,就一定能够满足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一)参与课堂体验,培养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的持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利用粉笔+黑板的模式就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没有任何的互动,这样就可能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厌恶之感,最终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需要懂得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因为历史与社会这一门学科之中有很多的知识内容都是为学生讲述历史故事,因为学生喜欢听这一类的故事,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在导入环节,就可以选择讲述历史故事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引入,让学生对于整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能够明确课程需要完成的任务。

如,在《清明上河图》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来讲解清明上河图,讲解的内容包含: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小导游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导游的工作,同时也通过自己方式来记忆了关于清明上河图,这样就可以让教学更加顺利的实施下去[3]。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体验课堂趣味

目前,很多学校课堂都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仿佛教室之中就只有老师一个人,学生只能乖乖的成为一名听众,这样就会降低课堂的活跃度,因此,我们要合理的使用历史学科有趣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活跃度的调动。通过趣味的课堂教学内容,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的情况。只要教师可以有效的把握课堂,实现课堂内容的丰富,就一定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如,在学习《重庆谈判》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扮演毛泽东这一个角色,然后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想象一下当时毛泽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比如,在分析机场这一段的时候,面对记者,毛泽东提出:当前,抗日战争已经完全结束,中国也会进入和平阶段,因此,现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最为关键的就是能够实施民主政治,确保国内的和平,能够真正的达到国内的团结。作为学生,在扮演中,就需要将这一段作为中心,从而真正的站住对应的位置,来实现扮演。所以,利用现有的历史资源,从而更好的显现出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内容不断的丰富,积极的改变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注意力全面提升的同时,这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历史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4]。

(三)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

新课程改革是基于“以人为本”的,要求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真正的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成为课堂的教学主题。在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来,能够自主的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从而实现自主的体验。在历史与社会的课程中,自主探究活动的实施,其主要表现在:第一,让学生通过分组的模式来分析历史人物,并且做好自己的评价。如,针对《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这一节内容的讲解中,为了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化的理解,就需要让学生对于汉武帝的生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分析,让学生可以真正的摆脱课本的束缚,从而对于汉武帝这一个人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汉武帝的性格来分析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的大业,并且组织学生自由的发言,进行讨论。在这一个过程中,有学生分析出,汉武帝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懂得知人善用,也有人说汉武帝有勇有谋等等一系列的评价。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汉武帝的理解也在进一步加深,也能够针对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有整体性的认识。第二,针对某一个历史事件,让学生可以积极的进行辩论。如,基于一国两制这一个问题来进行一场辩论赛。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划分成为两个小组,通过自身选择的观点来开展辩论活动。当然,绝对的民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也需要局限在于一定的规则之中,确保言之有据,能够有一定的说服力。考虑到学生思维差异性的存在。因此,在开展辩论中,需要激发思维上的效力,能够迸发出全新的观点,从而实现学生的体验式探究,在满足好奇心提高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了解,有更多的意愿去学习历史,最终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究。

(四)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自体验历史

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学生是无法真正穿越回去的,基于现实的生活去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往往就会通过现有的价值观来对古人进行评价,从而将自己的观念直接替代历史的发展规律。所以,如果授课模式过于的简单,就会影响学生对于历史全面性的了解,很有可能让学生直接陷入一个误区。为了让学生对于事件的前因后果能够有所理解,就需要通过情境对应的创设,在一个逼真的环境下,让学生去体会、去扮演,最终对整体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在洋务运动的学习之中,就可以利用具体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洋务运动这一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且了解洋务运动之中的每一个人。在这一基础上,就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体会、去思考,如,对于奕訢、文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就可以直接选择六位学生来体验。如果是他们,这样自救运动是否会进行,他们又是怎么去理解“中体西用”与“师夷制夷”的基本含义的。并且跟随他们的思路与步伐,就可以逐渐去探索洋务运动失败的归因,从而感受到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亲身的去体会历史,同时也可以全面提高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对于本课产生一种兴趣,最终让课堂的教学呈现出极高的有效性。

(五)运用多媒体模式,体验信息技术对于课程的帮助

对于历史与社会这一门学科而言,还需要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教学增强其自身的体验感。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关于历史题材的多媒体资源相对丰富,无论是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一个阶段,教师作为引导员,可以针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的穿插与引导,就可以给学生带来加大的帮助。通过这样的模式,在引发学生共鸣的基础上,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讲解之中,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就可以将《建党伟业》这一部影视剧作品穿插其中。在这一部片子当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场景,并且也是全剧的高潮之处,也就是在嘉兴南湖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一段,当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会有当时的中共领导人产生情绪上的共鸣,并且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对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5]。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但是其本身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何去应用,确保其效果能够最大化,能够实现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就成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基于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再配合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对应的改进方法,就可以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的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佩芳.培育初中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8 (06):156-157.

[2]蒋显米.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 (02):120.

[3]牟加阳.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及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6 (07):63-64.

[4]俞卫红.体验式教學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5 (10):131-132.

[5]尹琦玲.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 (12):145.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浅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