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设计
2019-04-07王品
王品
摘要:波普艺术它产生于20世纪的英国,并在美国繁盛发展,它是20世纪唯一获得大众普遍接受与赞誉的艺术流派。设计无法抵御商业社会的消费文化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安迪·沃霍尔借助波普艺术的特点,在客观物质形态基础之上,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人物形象等借用与再创造,使得平凡的事物焕发出新的光彩,更好的通过大众媒介传达出商业信息、吸引公众眼球。波普艺术为21 世纪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将艺术与商业紧密的交织在一起,从多方领域促进了 21 世纪商业互融性与多元化的发展。
关键词: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商业设计
1.波普设计的由来及发展背景
波普,英文 pop,是英文 popular 的缩写,即流行的、受欢迎的,“波普艺术”即英文的“pop art”,也就是“popular art”的英文缩写。波普设计是一场风格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它诞生于英国,并从英美流传到世界其他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波普设计是二战后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综合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的不断扩张,与新的消费方式相呼应的科技传媒、商业广告、产品包装、电视电影、流行报刊等等设计形式悄然声息地潜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消费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文化的转型改变着人们以往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随着大众消费的普及化,具有流行性、追求新潮的波普设计的出现应合了社会新的消费观念与消费需求。
从艺术发展的进程看,它是对上世纪5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精英观念做出的回应。抽象表现主义以其个人化、主观性、精神性成为贵族艺术而高高在上,只能在艺术界获得认同。波普艺术家则不断尝试反映当时工业化和商业化特征的新材料、新主题和新形式,表达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和流行文化而获得了大众普遍接受。波普艺术运动是传统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它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方式,通过借助运用大量的现代科技传播手段,确保强大的生产力和高效的传播速度。由于波普艺术产生的背景与战后形成的西方"丰裕社会"有关,这场运动基本是在形式主义圈子里探索,没有系统理论做指导。
2.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作为领军人物,将波普艺术运动推向历史高潮,被誉为“波普艺术教皇”。他继承了杜尚的“现成品”艺术观念,运用新的创作技术,将艺术商业化的观念引入“艺术世界”,打破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
波普设计的艺术风格
(1)用热门传播符号表达流行文化
苏珊·朗格说:“符号最主要的功能--将经验形式化并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呈现以供人们参照、逻辑直觉、认识和理解。”沃霍尔善于以艺术家的敏锐视角捕捉流行符号,准确地从过量的超负荷的宣传文化中把握美国社会和生活中某些永久性的东西。他经常使用媒介与绘画结合,通过大量重复母题元素客观表达大众熟悉的形象符号,符号的对象在形式上直接诉诸感知。《米老鼠》则是沃霍尔从精神消费文化中捕捉到的流行符号。
(2)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在沃霍尔作品中,有着许多相同或是稍作改变的形象,经过艺术的手法将其精细地、均匀地排列在画面中,它的作用是为了引导观众视线;由点过渡到线、以线过渡到面的方式去观赏作品,我们可以感觉到沃霍尔无意的去表达对象的原始性和本真性,他关注的是对象本身的呈现方式。重复构成则刚好展现了一种反常的变异的体验,从而达到了隐去单一母体的效果,使得作品本身平淡转化为神奇,粗俗变为典雅。重复构成不仅可以加强人的印象,还促使画面统一。
(3)色调的分离
“热门的”题材、“归纳的”色彩是沃霍尔作品的鲜明特征。在沃霍尔作品中,常用的丝网印刷也常常是他完成作品的手段。丝网印刷可以让他把作品分离成不同的色彩和层次,这些分离好的色彩和层次又可以形成一个可以排列的等级,而这些不同的等级层次又可以形成一些构成的核心成分,之后对背景进行简单的单色调处理后,使得整个构架具有完美性质。主要代表作《玛丽莲·梦露》。
(4)运用重叠的“图底”建立空间
从沃霍尔晚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品风格开始从平面转向建立空间。这个时期的他喜欢用相同的主题图片互相重叠组合,使得整个画面成连续性、系列性,这样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在欣赏作品时从最前看到最后,使人产生一种空间纵深感。重叠图底的做法会使形式关系更加统一和集中,还可以控制和加强这些关系。主要代表作《安徒生》。
結论
波普艺术不仅是一种流行文化,更是一门通俗的艺术,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可惜的是虽然它影响了大半个世纪,却并没有被所有大众所认知。波普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它即反应当时文化环境、社会需求、也可以商业操作,它适应于大众审美心理。同时波普艺术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文化的不断融合后,也发生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而这些具有时代性的变化,是商业社会的到来所致,所以波普艺术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下,一定会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当代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
[2]刘宁.消费文化视野下的波普设计[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0.
[3]齐晓.论图像符号的不同呈现方式[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刘宁.消费文化视野下的波普艺术[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