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的思考
2019-04-07杨露露
杨露露
一、合理设计第一轮复习目标
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应该围绕着高考复习计划进行,不少高三的数学教师都是把高考辅导教材的习题进行从头到尾的讲解,没有对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全面的解读,这样不仅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也会给他们增添额外的复习压力,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结合考纲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数学能力合理设计复习目标,这样才能提升高三学生的数学复习效果。
二、创建第一轮数学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动力,而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可以主动发现、探究和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复习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数列图像并从函数的角度去分析其特征,使得他们发现简单的数列实际上也包含着特殊的函数,教师通过设置这样一些问题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探究过程当中,再带领他们复习数列知识的同时也可以穿插一些函数的相关知识。总之,第一轮的复习在于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帮助他们重构完整的知识网络,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点的横向联系以及纵向联系,也要把握好第一轮的复习频率和复习难度,做到循环渐进的复习原则。
三、合理设计第一轮的复习内容
因为高中数学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繁多,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做好题型的归纳和提炼工作,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经典例题,然后再帮助学生归纳和提炼这一个类型题目的解答思路和解答方法,这样他们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以后,就会避免出现知识概念混淆的问题。举个例子,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几何体线面平行的学习内容时,就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①我们已知在四棱锥中P-ABCD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且E为PC的中心点,用向量法求证PA//平面BDE;
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分别对BD、AC交于F点进行连接,得出F为AC、BD的中心点,之后连接EF并让EF属于平面BDE,因为EF是AC和CP的中心点也是ACP的边,所以EF和PA是平行的,而PA和BDE也是平行的关系。
②我们已知在四棱锥中P-ABCD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E为PC中心点,而F为AB中心点,求证EF//平面PAD
③我们已知在四棱锥中P-ABCD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E为PC上的一点,F为线段AB上的一点,且PE=4EC、AF=4BF,求证EF//平面PAD。
这样的问题设定就等于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低逐渐变成高,教师通过这种螺旋式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让学生学会规范解题
众所周知,规范解题可以让学生轻松拿到基础分数,也可以在难题中多得到一些分数,同样的,如果解题不规范就很容易出现会而不对或者不完全对的情况,这和学生平日的解题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一方面要注意题目叙述的条理性,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最后结果的准确性。
五、让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
虽然学生每天都在做大量的数学习题,但解题能力之所以无法提高,一方面是因为概念方法掌握的不太牢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没有进行题后的反思,所以同样的错误就会反复出现,这样也就无法提高复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解题反思意识,然后再教会他们如何对题目进行反思。举个例子,已知儿童坐火车时如果身高没有超过1.2m就不用买票,如果身高超过了1.2m但是没有超过1.5m,可以购买成人半价的儿童票,如果儿童的身高超过了1.5m,就必须要购买全价的火车票。
问题一:画出一个输入的儿童身高和输出的购票程序图,并写出相应的程序。这道题目实际上主要考察了学生是否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以及是否有效掌握了条件语句的结构,当学生把这道题解答完以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对这个题目进行反思,比如程序构图设计的是否规范和准确,用语表达的是不是比较简洁?等等在第一轮的复习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计划性的反思,帮助他们养成题后反思习惯,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第二轮和第三轮的复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六、总结
综上所述,高三数学复习是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二次的研究和思考,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简单重复的过程,也不是教师把知识点进行简单地叠加或者压缩就可以了,所以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对考试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反复地研究和分析,这样学生在数学复习过程中才不会觉得非常枯燥,也能让他们在第一轮的数学复习中不断稳固自己的基础知识,最终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更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