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制的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

2019-04-07王顺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曾子店员法制

王顺

一、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制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同时掌握法制理念,初中正是塑造学生高尚品德的时期,所以道德与法制是一门重要课程,但传统教学方式,则采用的是“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容易使学生无法提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达到教学要求。而在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教学课程中引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设置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的初衷。

二、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授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或创造合适的案例,在授课中创造中相应案例情景,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以另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的课堂讨论、研究,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知识吸收了本堂课的内容。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前准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专门课程主要是塑造和培养高尚品德,同时具有基本的法制意识,所有在教师授课前,采用案例教学法前,对设计或选择有一定要求:

案例需针对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前,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本次教学要求设计或选择具有针对的案例,教师可以在新闻或实际实践中收集案例,最好是比较典型有实际教育意义的,选择的案例最好难度适易,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案例内容,同时还给学生留有十分大的想象和思考的地方,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且更好的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品德。

案例需激发学生兴趣:在设计或选择案例时还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点,这样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生活活泼,减少学生的烦闷、不想听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们想要思考、研究案例内容及案例所需呈现的意义;

案例需有实践意义:设计或选择案例的时候需要贴近学生生活、有实践教学意义的案例。在实施初中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意识到做人需要有高尚品德和基本的法制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栋梁,而不是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教师需选择的案例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结合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意识到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的核心意义,从而根据上课内容实践到生活中去。

2.授课实施案例教学法

(1)通过案例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授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所以教师需要创造情景,烘托气氛,以更加灵活的法式将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融入课堂。同时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展示案例过程结合案例本身和教材内容设置一定问题,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研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述“以礼待人”时,教师可以设置——例如:“谁是店长,谁是店员”,小明和小红逛街,走进一家鞋店,小红看上了一双单鞋,于是喊店员小雨拿下试一试,试了之后感觉有一点点小,于是就问小雨可以换一双大一点的鞋吗售货员小雨看了一眼,语气不善,说“没有”,小明说“可以帮忙查一下吗”,店员小竹“没有就没有,要买就买,不买就算了”,于是小明和小红生气了和店员理论,见状旁边店员小梅走过来了,端来2杯茶水,询问了情况,查看了库房存货,发现本店没有了,其他分店有,于是就说“为了表示我们的歉意,给您打6折,麻烦两位稍等一会,这边派人送过来”,于是小明和小红等了一会,拿了鞋就走了。

教师在在讲述完这个案例之后,说小竹和小梅其中有一个是店长,有一个是店员,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小竹和小梅谁是店长,谁是店员”,学生在互相讨论之后,大家整整齐齐回答了“小梅”,接着老师又提出了,“问什么认为小梅是店长呢?”然后大家经过互相讨论,之后有的学生回答“小竹对待客人不礼貌”,有的回答“小梅以礼待人,才会有客人购买,才能有存款开店”,老师笑的夸奖学生“对,大家都对,真棒”,接着老师又提出问题“我们以后该怎么做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兴趣,积极思考、研究,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案例以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践到生活中,大大提升了课堂效果。

(2)通过案例,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初中道德与法制是一门理论学科,学生学习难免会觉得枯燥、理解困难,为了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以更加生活形象的表达出授课内容,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加强对案例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我们正在学习“诚实守信”的时候,教师借鉴历史故事作为案例,让学生在历史中思考、感知。如可讲述孔子弟子-曾子(如何对孩子言出必行),有一天,曾子妻子需要上街采购东西,因采购东西较多,就让孩子在家,但孩子哭闹着要跟着一起上街,于是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不去,就对孩子说“如果乖乖待在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炖肉吃”于是孩子就不哭了,乖乖待在家。当妻子上街回来后,看见曾子在磨刀准备杀猪,连忙阻止曾子,说“怎么能杀猪呢,我就是哄哄孩子的”,于是曾子认真的对妻子说到“我们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所以一定的诚实守信,孩子才能听话”于是曾子把猪杀了给孩子炖了肉。教师在讲述完案例之后,让学生思考“该案例讲述了教材什么内容”,经过大家激烈讨论,学了中华传统美德-诚实守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曾子什么品质”,从而学生思考,研读,从小就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

(3)通过案例,树立法律意识,。初中道德与法制除了讲述成长、中华民族高尚品德、创新等,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树立初中生的法律意识,需遵纪守法。

例如:在学习“法治天下”的时候,可以采用生活中实际案例。在X年X月X日,民警破了一个盗窃犯罪案,是4名未成年(最大13岁,最好10岁),共连续作案4次(共计8000元),案发原因却是,因为4名未成年嘴馋想要吃东西,但是因为没有钱,商店老板不卖,几位少年就商量好去偷东西还钱。4名未成年人被民警带到在派出所里,4名少年去没有犯罪意识,一会看看桌上的东西,一会相互摸摸打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案例,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违法、犯罪,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经过大家多次研讨,树立法律意识,从而让学生引以为戒,做一名诚实守信、正直、有责任心的人。

3.展示案例可采用多元化的形式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树立良好的意识。但对于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使不同的,如:视频、图片、文字等,当然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呈现,这样教学效果才更好。如:(1)讲述“远离毒品”的时候,可以采取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通过视频让学生意识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重要性;(2)讲述“网络改变世界”,可以采取图片形式展示,一张学生利用网络购物,一张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一张学生利用网络娱乐等等,然后让学生思考网络带给我们生活哪些改变,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网络的方便,可以足不出门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3)讲述“劳动”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劳动,并在劳动过程中以讲述的方式呈现案例,从而引导学生知道劳动的重要性。

四、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设计或选择案例时,需要控制问题难度。避免问题过易,失去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案例过难,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2)案例中设置问题,需循序渐进。教师使用案例导学法,须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避免学生无法理解。

五、结语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老师应该对案例的设计和选择足够关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和选择案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猜你喜欢

曾子店员法制
哪吒失手
曾子杀猪
多功能
店员之间抢单怎么办?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曾子杀人
很快就会冷的,请趁热吃
法制严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