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索
2019-04-07刘明胜
刘明胜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了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所叙述的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使二者有效整合,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以信息技术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巧设生动而优美的导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扉,可使学生悄然动容,产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先播放一段“美丽的春天”的视频,万物复苏、气象更新、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的美景,配以曼妙柔美的轻音乐,给学生以视、听感觉的冲击,让学生沐浴在“春”的愉悦之中。接着,笔者适时地对学生说:“有一位作家用清新的笔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春的美好。他是怎样描绘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品读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这样富有兴趣的心境下,进行学习,自然能优化教学效果。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笔者从网络资源中精选这样两组图片:一组是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的北国,一组是阳光朗照、温暖舒适的济南。用两组对比鲜明的图景,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触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以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使文本所描绘的情境得以再现,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壶口瀑布》一文,在品读“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势磅礴的魄力”的文本内容时,笔者先播放一段壶口瀑布的影像片,让学生从视、听的角度去直接感受那浑厚声响、那磅礴的气势,再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去品味文本所描写的情境,进而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坚强的中华民族的灵魂,是鼓励我们,督促我们奋勇向前的壮大气力,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热爱锦绣山河、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三、以信息技术营造气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品位
编入语文课本的文本,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在学习这些作品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尽可能再现其特有的韵味,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从铭文形式上看,全文押韵,如诗如词,琅琅上口,极具典雅的音韵之美;从内容上看,虽屋室简陋,然而屋室那幽雅的环境、儒雅的交友、高雅的生活,却十分形象地展现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生动地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
像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怎样将文章所蕴含的语文特质和文化意蕴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呢?笔者从网络资源中精选贴合课文内容的图片,制作成自动播放的幻灯片,再配以中国传统名曲、古筝演奏曲《高山流水》。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悠远、典雅、高洁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情绪饱满地范读、学生用心地品读、师生朗朗地齐读。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以上所述,笔者仅仅是从一个侧面——即视听的角度,来叙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其他,如呈现快捷、节约时间、拓展空间、增加容量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尝试与探索的,这里就不再累述了。
总之,多媒体课件所运用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有它独特的优势。如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只流于形式的花哨,要力求避免它的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的教学有机融合,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