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9-04-07李晓钟巨继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素养

李晓钟 巨继龙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普及,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教学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1]。随着新课标的颁布,高中地理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不再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地理知识,而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将地理信息技术纳入到地理课堂中,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地理课堂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建立区域认知体系,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然而,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上看,教师在教学中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不强、技术素养不高等问题,导致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扩展。也因为此,关于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成为时下教研相关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

一、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科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地理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能力。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将枯燥的文字性地理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敢于合作探究,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另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制作模型、人机互动等,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和地理实践力,提升了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绩效,提升教学水平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探究、合作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构建创新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按照教材课程体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起课堂知识构架;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就问题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终,在“体系构建——问题提出——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平台,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吸收内化,从而提高教学绩效,提升教学水平。

3.有利于重难点突破,更好的理解地理规律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特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当中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学生知识经验较少、阅历较浅,单纯的靠教师传统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为吃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原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同时,对地理规律的理解也变的更加深刻。

二、当前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校硬件设施不齐全,软件设备使用率低 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硬件设施是基础。由于受人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学校地理教学设备陈旧、老化、缺失或闲置,影响地理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主要以PPT为主,而对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oogle Earth(谷歌地球)以及数字地球等软件的应用频率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很少见,很难达到新课标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要求。

2.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较低,应用技术意识不强 信息时代的中学地理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都需要教师操作,二者可以优势互补,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2]。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在地理教学中,就需要较高的地理信息技术水平,而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认识和理解不足、培训缺失,以及自学能力不高,影响教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热情,造成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浅、频率低、意识不强,影响到地理教学质量。

3.地理信息技术培训较少,且仅视其为教学的技术手段 教师培训是现代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通过培训可以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针对中学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较少,而且培训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在教学中,许多学校和教师认为,地理信息技术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而已,视其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对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应用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同时,也无法达到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素养培养要求。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策略探析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整个中学地理教学变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据此,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可行性建议,以便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1.提高教学认识,重视地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自新高考在东部省份试行以来,地理在高考中的选课学生一直位居前列,而且新课标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要求也更加全面;近些年,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高考试题频繁出现。就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需要一个转变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此背景下,学校应该整合内部的学科资源和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建设地理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地理信息软硬件设施 增加经费的投入,及时更新与维护信息化设备,是提高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地理信息化应用平台。在硬件设施方面,建立GIS实验机房,地理数字教室等实验场地,为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并且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维护,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软件设施方面,加强3S技术、Google Earth地图以及数字地球等教学软件建设,打造地理信息化应用平台,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平台,又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3.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技能素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且要不断促进自身观念和知识的更新,因此,一方面应加大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水平培训,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适当偏重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等相关方面的毕业生,从而为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3]。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