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措施
2019-04-07陈武
陈 武
一、初高中物理差异的影响
1.初中物理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中引出物理概念和规律,而高中以抽象思维为主。高中物理大量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抽象思维”来完成的,是通过“逻辑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往往无法借助实验演示直接得出结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来建立严密的物理概念和掌握其规律。如“摩擦力”“惯性定律”等都必须依靠这种科学方法来建立正确的概念和掌握规律。高中物理还有许多抽象概念和理想模型,如“电场”“电磁波”“质点”“理想气体”等,与此相关的物理公式和定律都有特定的条件和范围,忽视条件或范围就会产生混乱和错误。
2.初中定性讨论多,定量讨论少,对数学要求低,少量计算也因简单学生容易接受。高中定量计算多,对数学要求较高,经常用到三角函数、图像等数学工具。
3.初中物理内容简单,以记忆为主,初中学生习惯教师手把手教。高中物理教材内容多,分量重,难度大,教材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步步深入。高中的学习必须以理解、分析为主,单纯的“听”,机械的“记”,生搬硬套的“练”肯定不能适应高中物理学习要求。
二、当前高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心理定位
高中物理隶属于理科性学科,而理科性学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逻辑性与抽象性较强,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渐渐地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了畏难的心理。究其根本,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动机和正确的心理定位,在经历一次挫败之后,学生就将自己定位成没有学习物理的天分,认为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差。由于学生长时间对自己进行这种心理暗示,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缺乏学习的动机。在物理学习中往往不战而退,随后节节败退,最终对物理的学习彻底失去兴趣,甚至最后由畏难转变成厌学。
2.对物理的学习没有产生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催化剂,当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不但没有兴趣还有一定的厌学心理,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而导致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相较于初中物理来说,高中物理的难度有了较大的提升,涉及内容更加广泛,知识点变得更加抽象,不再像初中一样多是生活中的知识点。这对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一时间难以适应,渐渐地就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有些学生在课程开始时还对物理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是随着知识点的增多与难度的加大,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考试成绩可能不理想,缺乏越挫越勇的精神,长此以往就对物理的学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高中物理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在课堂上不主动地做笔记,往往是教师提醒要记下来才被动地做笔记,更没有养成及时预习复习的习惯。在做课后作业时不够认真甚至出现抄袭的现象,在临近考试时也不会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多是盲目地临时抱佛脚。
4.缺乏良好的学习心态
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对物理的学习有紧张和焦虑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有些学生虽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但是十分担心被教师提问,导致对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类学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取得良好的成绩时会兴趣高涨,但是在经受失败时往往会一蹶不振。
5.对知识理解片面,缺乏正确的思维习惯
在物理的学习中,有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的成效却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成正比,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过于片面。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只是看到了相关知识点的表象,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对于知识点的本质没有进行掌握,导致学生在练习或考试中对知识点的应用出现偏差。在做题时,对题目的审读不清,没有清楚地了解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就进行公式的套用,结果自然不如人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效不成正比。对公式的记忆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并没有深入理解公式的含义,做不到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以至于物理的学习效率难以提升。
三、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
1.处理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
(1)新旧知识的同化。教师应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需要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还要仔细捉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曾研究过的相关问题,在语言、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别,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2)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因此到高中学习时,思维方法跟不上。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注意帮助学生提高动态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和复合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琢磨分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分析方法。
(3)加强直观教学。通过增加演示实验,图形分析,用实际问题和小实验表演编制饶有趣味的习题以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助以手势等各种方法,加强形象思维的效果,并注意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同时应指出加强形象思维的目的是要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形象思维上,要让学生借助形象思维进行抽象思维,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过渡。
(4)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对关键性内容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例如物体受力分析、摩擦力等内容,笔者每次都要让学生反复讨论、思考、练习和总结。实践证明,这一关键性的知识学生学扎实以后,对物体平衡问题和运动定律乃至整个中学物理的学习,学生都受益匪浅。
2.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可在上课过程中穿插介绍一些科技成果、物理就业形势、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等。同时,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获得成功感,这就要经常出一些有一定难度,但经过认真思考后,大多数学生又能做出来的题目。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每一门功课的前提。学习物理也一样,许多学生物理成绩提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习惯不好,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不会学习。如,一些学生做作业,总是一边翻书找公式,一边解题,等考试时把书拿走,题也就不会解了。高中物理的概念、规律比初中物理更抽象,许多问题的设置不像初中物理较容易找出其中的联系,容易解决。而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吃透”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而要“吃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仅靠教师的分析,讲解是不够的,必须完成一系列学习环节,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强调注意力集中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草稿簿,便于边听课边在草稿纸上演算、分析,做到听课手脑并用。解题时要让学生养成边思考边画草图的习惯,提高利用图形、图像进行分析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实际上,由文字到示意图的思维跨度非常大。有时学生问问题时,教师可能会无意中画出示意图,而此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关键就在于学生不会画图。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图像图景的教学。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审题,画示意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这一过程教师不得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练习过程中,重视画图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解题时先画图。只有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逐渐脱离教师和书本独立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总之,消除学生的物理学习障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