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合用治疗帕金森病肝肾不足型临床观察
2019-04-07牛春甫
牛春甫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河南 鹤壁 458000)
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药物、环境、老化等因素有关,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脱失致使神经末梢多巴胺减少为公认病因[1]。临床治疗主要以补充脑内多巴胺为主,我院以中西药合用治疗帕金森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5例,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中医内科收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60~72岁,平均(64.71±3.82);病程4~9年,平均(5.47±1.11)年。研究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62~71岁,平均(65.32±3.41)岁;病程3~11年,平均(6.05±0.69)年。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帕金森诊断标准[2],中医参照《中医内科学》[3]中颤证诊断标准,符合肝肾不足型辨证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且近期未经过相关治疗,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其他精神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药物禁忌症等。
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用西药治疗,包括多巴丝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30198)初始计量0.125g,日3次口服,以后每周日服用量增加0.125g,直至达到适合治疗量。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生产,国药准字J20150017)初始剂量每次0.125mg,日3次口服,每5~7天增加剂量0.125mg,直至0.5mg。
研究组加用消颤调肝方。药用何首乌15g,熟地20g,鸡血藤12g,柴胡10g,甘草10g,龟甲12g,天麻9g,钩藤10g,白芍20g,当归30g。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4]。运动症状为头摇肢颤、持物不稳,非运动症状为头晕耳鸣、健忘神呆,依据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严重程度记0~5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采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评估病情,分值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采用帕金森病睡眠质量评分(PDSS)评估睡眠情况,总分150分,分值越低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4 疗效标准[5]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大于等于70%。好转: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69%。无效:症状未改善,中医证候降低幅度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头摇肢颤 持物不稳 头晕耳鸣 健忘神呆对照组 42治疗前4.32±0.61 4.48±0.41 4.17±0.68 4.11±0.71治疗后2.87±0.45*2.69±0.36*2.53±0.42*2.48±0.60*研究组 43治疗前4.29±0.65 4.40±0.49 4.08±0.73 4.04±0.76治疗后 1.43±0.28*△1.45±0.18*△1.19±0.25*△1.22±0.3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及PDS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及PDS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及PDS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UPDRS PDSS对照组 42 治疗前 81.63±6.89 91.35±6.48治疗后 65.34±4.57* 119.84±12.33*研究组 43 治疗前 80.88±7.42 90.80±7.37治疗后 45.09±2.43*△ 141.75±17.68*△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12例,好转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4.29%;研究组显效17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恶心2例,便秘3例,精神异常1例,肝肾功能损害4例,心律不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研究组恶心1例,便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 论
帕金森病黑质的多巴胺神经元变性、脱落及黑质-纹状体系统神经通路的神经纤维变性,致使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减少,导致多巴胺抑制作用降低,乙酰胆碱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二者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引起帕金森症状[6]。因此,治疗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拟多巴胺类制剂为主,以补充、增加脑内多巴胺水平。多巴丝肼片为左旋多巴与苄丝肼复方制剂,而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疗帕金森最有效药物,作为多巴胺合成前体,能够通过主动转运并转化成为多巴胺进入脑内补偿缺少的多巴胺,从而增强多巴胺抑制作用,维持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动态平衡,使运动行为恢复正常[7]。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属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与多巴胺受体D2相结合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且具有完全内在活性,对D3受体有优先亲和力,通过兴奋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减轻患者运动障碍[8]。
帕金森病属中医“颤证”范畴。《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掉者,即有震颤之义。《素问》又言“其病摇动、掉眩癫疾、掉振鼓粟”。认为以肢体摇动为主要表现,属风象,与肝、肾密切相关。年老体虚,肝肾亏虚,精气暗衰,肾精虚损,脏气失调,筋脉失养,而致肢体拘急颤动。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为基本病机。肝主一身筋脉,肝风内动,筋脉四肢不能任持自主,随风而动,牵动肢体及头颈颤抖摇动。肝肾乙癸同源,若肾水不能涵养肝木,可致肝肾交亏,肾虚髓减,脑髓不充,神机失养,肢体筋脉失主。另肝藏血,肾主脑髓,肝肾不足则无以藏血、髓海不足,发为头晕、耳鸣、健忘、痴呆等症状。治宜调补肝肾,消颤息风。消颤调肝方中何首乌调补肝肾、补益精血,熟地补精益髓、养血滋阴,龟甲滋益肾养血、滋阴潜阳,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钩藤平肝抑阳、息风止痉,白芍柔肝养血、平肝抑阳,鸡血藤舒筋活络、补血活血,当归养血活血、祛瘀息风,柴胡疏肝解郁、息风定颤,甘草缓和药性。诸药相合,共奏调肝补肾、息风消颤、平抑肝阳之效。药理研究表明,钩藤中钩藤碱对小鼠中枢5-羟色胺神经元系统,缝籽嗪甲醚有复合的5-HT1A受体激动剂和5-HT2A/2C受体拮抗剂的作用,通过阻滞5-HT2A受体和部分兴奋5-HT1A受体可抑制小鼠头部颤搐反应,从而缓解静止性震颤等症状[9]。天麻有效成分可显著降低帕金森模型大鼠的活性氧、MDA水平,提高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10]。
中西药合用治疗帕金森病肝肾不足型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