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临床观察
2019-04-07李远梯孙景环周天寒漆熙渝
李远梯,孙景环,周天寒,漆熙渝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心病科,重庆 402284)
高血压病是导致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率逐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调查显示,我国老年高血压人群治疗率和血压控制达标率仅为32.2% 和 7.6%[2]。本研究用清肝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 ,均为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51±8.36)岁,平均病程(6.20±2.14)年,分级为1级22例、2级28例,合并2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12例。对照组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14±9.44)岁,平均病程(5.92±1.98)年,分级为1级24例、2级26例,合并2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符合西医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级1~2级;③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继发性高血压;③合并有心、脑、肾、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④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⑤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或正在参加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日1次,口服;另用清肝化瘀汤(夏枯草30g、石决明20g、桑寄生15g、白芍15g、牛膝15g、决明子10g、柴胡10g、丹皮10g、酒大黄5g、地龙10g、生山楂20g、泽泻10g),水煎,每日3次饭后服。
对照组:用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日1次,口服。另用天麻钩藤饮(天麻10g、钩藤30g、石决明20g、山栀子10g、黄芩10g、川牛膝15g、杜仲15g、益母草30g、桑寄生15g、夜交藤30g、茯神15g),水煎,每日3次饭后服。
两组疗程均为2周。
3 观察指标
血压测定前先休息5~10min,取平卧位,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采用柯氏听诊法,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4 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主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积分为0或减少大于等于70%。有效:症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加重:症候积分超过治疗前。
血压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5月第1版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内容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下降虽未至正常但已下降大于等于15mmHg,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下降虽未至正常但已下降大于等于3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下降10~15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下降10mmHg以上。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mmHg,±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mmHg,±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项目 观察组(50例) 对照组(50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收缩压 152.21±13.77 120.05±11.12*△ 150.77±14.28 130.34±12.03*舒张压 97.05±6.64 77.64±6.81*△ 96.78±7.49 84.53±6.67*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11.16±1.96 3.72±0.87*观察组 50 10.98±2.12 3.15±0.9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范畴。虞抟在《医学正传》提出“血瘀致眩”之说,认为血瘀不行,瘀血停聚胸中,迷闭心窍,火郁成邪,发为眩晕。治宜行血清经,散其瘀结。清代唐容川提出“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通;血与水本不相离,血瘀必然导致水结,结之邪聚于脾胃,上扰清窍,则头晕目眩作矣”,故眩晕之根本在血水之瘀结。鞠氏等[3]从络病学角度,提出眩晕病理演变是由于病久不愈,正气亏虚,或外邪由气及血,终致津停血瘀,蕴而化浊生毒,痰瘀、浊毒痹阻络脉而发为络病。认为痰瘀阻络,毒损心络是眩晕发生发展的重要机理。周端等[4]认为“瘀血、阳亢”是高血压的病理基础。徐贵成等[5]认为血瘀证存在于眩晕的全过程并影响其发生发展,其已成为眩晕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
清肝化瘀汤为周天寒名老中医经验方。方中夏枯草清肝热、平肝阳,石决明平肝潜阳,柴胡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牛膝、桑寄生平肝兼能补肾,地龙、丹皮活血祛瘀,生山楂、泽泻降脂泻浊,决明子清肝明目,酒大黄泻热通便、行瘀通经。诸药合用,共奏平肝补肾、活血祛瘀之效。因此,清肝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