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平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9-04-07王大忠杨文文付利然
王大忠,杨文文,付利然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主要症状为腹泻、腹胀、腹痛、乏力、食欲减退[1]。本研究用扶正平溃汤治疗UC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3.7±6.8)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3.5±2.4)年;I级12例,Ⅱ级18例,Ⅲ级1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4岁,平均(43.1±6.2)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3.3±2.1)年;I级10例,Ⅱ级19例,Ⅲ级11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关于UC相关诊断标准,慢性复发型或慢性持续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反复或是持续发作的腹泻、黏液血便,伴发腹痛、里急后重及不同程度的全身表现,病程超过6周,或伴关节损害、眼部病变、肝胆疾病等。
中医诊断标准[3]: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UC的相关诊断标准,辨证为肝郁脾虚证。①主症: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常因饮食或是情志方面的因素引发大便次数增多。②次症:大便稀溏或是黏液便;情绪抑郁或是焦虑不安;嗳气不爽,食少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具有主症,加两项以上次症即确诊。
纳入标准:清晰意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严重器质性疾病,心、肝、肾功能明显异常,伴其他肠道或消化道疾病,前3个月内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益生菌、糖皮质激素进行疾病治疗,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海南正淮制药,国药准字H20036584)0.4g,每天3次,口服。连续用药1个月。
观察组用扶正平溃汤(自拟)治疗。黄芪30g,当归、熟地、白芍、炒槐花、黄芩各20g,茯苓、侧柏叶各15g,荆芥穗、苍术各12g,黄连、甘草各8g。加水500mL煎煮,每日1剂,取汁300mL,每次服用150mL,早晚各1次,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个月。
3 观察指标
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疲乏无力、不思饮食等症状进行量化评分,无为0分,轻为1分,中为2分,重为3分[3]。①腹泻:无为无症状,轻为每日少于3次,中为每日3-5次,重为每日6次以上。②脓血便:无为无症状,轻为量少,中为中等量,重为量多。③腹痛、里急后重:无为无症状,轻为便后消失,中为腹痛时伴有,重为持续坠胀、便后不减。④肛门灼热:无为无症状,轻为症状较轻,时作时止,中为可忍,持续不减,重为难忍,坐卧不安。⑤疲乏无力:无为无症状,轻为可从事一般活动,中为稍劳即作,重为不耐劳作。⑥不思饮食:无为无症状,轻为稍有减少,中为饮食减少,重为饮食明显减少。
肠道菌群包括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测量方法为活菌平板计数法。
致炎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4]
临床痊愈:腹胀、肠鸣、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及硬度均正常,大便镜检无红、白细胞及黏液,肠镜检查示肠黏膜无充血水肿,溃疡形成瘢痕,新黏膜形成,半年内不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基本成形,大便次数每天1~2次、质软,镜检偶有少量红、白细胞及黏液,肠镜检查局部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大便次数减少、质软,镜检偶有红、白细胞及黏液少许,肠镜检查局部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无效:症状未消失,症状时轻时重,大便次数不减少,镜检仍有红、白细胞及黏液,肠镜检查局部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症状反复发作或加重。
中医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临床缓解: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以上。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70%~94%;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30%~69%。无效:症状未改善,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腹泻 腹胀 腹痛 脓血便 神疲少言 肢体乏倦对照组治疗前 1.62±0.82 1.83±1.02 1.51±0.90 1.81±1.22 1.02±0.36 0.95±0.64治疗后 0.81±0.25* 0.69±0.32* 0.60±0.37* 0.68±0.30* 0.31±0.08* 0.33±0.15*观察组治疗前 1.65±0.85 1.80±1.03 1.50±0.88 1.83±1.25 1.05±0.51 0.97±0.51治疗后 0.33±0.17*△ 0.30±0.11*△ 0.25±0.08*△ 0.31±0.20*△ 0.06±0.02*△ 0.06±0.01*△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双歧杆菌 大肠埃希菌 乳酸杆菌 肠球菌对照组治疗前5.74±0.41 8.49±0.55 6.42±0.61 9.57±0.52治疗后6.61±0.58*7.40±0.48*7.50±0.63*8.31±0.49*治疗前5.78±0.61 8.50±0.58 6.37±0.59 9.60±0.58治疗后 7.96±0.66*△ 6.33±0.44*△ 8.46±0.66*△ 7.20±0.47*△观察组
两组治疗前后致炎细胞因子指标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致炎细胞因子指标比较 (±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致炎细胞因子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IL-4 IL-6 IL-10 TNF-α对照组治疗前7.40±2.33 312.05±47.27 4.81±1.35 720.64±42.35治疗后17.82±7.75*191.45±33.24*6.40±2.55* 570.18±41.24*治疗前7.51±3.45 312.67±45.29 4.71±1.33 733.31±31.28治疗后 23.27±8.71*△ 151.84±31.42*△ 8.59±2.48*△ 535.66±31.69*△观察组
6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滞下”“肠风”“泄泻”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感湿邪导致机体脾失健运、旧病不散、浊毒瘀滞所致,基本病机为湿浊瘀滞。
扶正平溃汤方中黄芩、炒槐花、苍术、黄连除湿祛浊、清热解毒,茯苓健脾利湿,荆芥穗辛散疏风,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芪、当归、熟地生血活血、补肾养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利湿化浊,补气益气,扶正固本,清肠止血。
扶正平溃汤治疗UC可调整肠道菌群失衡,抑制致炎细胞因子指标,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