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定“寸”的长度
——骨度法项部测量100例报告

2019-04-06吴春宝马善治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天柱大椎穴发际

吴春宝,马善治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2)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的部位,是针灸施术之处,腧穴的准确定位对于针灸临床非常重要,《太平圣惠方》谓:“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纰缪。”腧穴定位准确与否,可以直接影响疗效。因此,掌握腧穴的定位与取穴方法,对针灸临床工作至关重要。骨度法所用的计量单位是以身高平均七尺五寸的常人为准,把人体的一定部位折做若干等份,按长短比倒计算,每一等分叫1“寸”,故称为等分寸。“寸”不是绝对数值,而是相对数值。古代医学文献对穴位和经络运行线路的描述相对模糊,骨度法的临床应用不够规范,对长度基本单位“寸”缺乏准确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对穴位进行精准定位,确定“寸”的长度对于穴位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笔者研究小组的实测结果,并结合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载,现将人体项部测量的100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测量对象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门诊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40例,男女各20例。均为自愿报名参加,均为成年体形正常者,排除后发际不明显者。

1.2 测量方法

测量基准点及基准穴点参照新修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

双侧完骨穴间距9寸,双侧完骨间距9寸,双侧天柱穴间距2.6寸,大椎穴至后发际3寸。完骨穴为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完骨为颞骨乳突最高点,天柱穴为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大椎为第7颈椎棘突下缘。

受试者坐位,颈稍前屈,额头靠在治疗椅上,充分暴露双侧乳突、后发际至大椎部位,测量者站于患者身后,测量值精度为1mm。双侧完骨穴间距:用双手拇指指腹仔细反复触摸颞骨乳突后,向内侧扪及乳突内缘凹陷处,用拇指指甲在乳突内缘掐一纵向印记,然后用记号笔标注圆点,用软尺测量两点的弧形距离。双侧完骨间距用双手拇指指腹仔细反复触摸颞骨乳突的最突出点,然后用记号笔标注圆点,用软尺测量两点的弧形距离。双侧天柱穴间距用一手按住受试者枕部,嘱受试者颈部后伸用力对抗,即可见后发际椎旁斜方肌的外缘,用记号笔标注圆点,用软尺测量两点的弧形距离。大椎穴至后发际间距在后发际用记号笔标注圆点,扪及第7颈椎棘突最高点的下缘,予记号笔标注圆点,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s)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 果

双侧天柱穴与其他3种测量方法间距数值的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双侧天柱穴间距折算成1寸的均数为16.93mm,双侧完骨穴间距折算成1“寸”的均数为16.60mm,两者比较无差异(t=-1.238、P>0.05)。双侧完骨间距折算成1“寸”的均数为19.16mm,与天柱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4、P<0.05)。大椎穴至后发际间距折算成1“寸”的均数为24.10mm,与天柱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34、P<0.05)。

表1 骨度分寸比较 (mm,±s)

表1 骨度分寸比较 (mm,±s)

测量项 长度 折算1“寸”的长度双侧完骨穴 149.35±17.51 16.60双侧完骨 172.40±17.78 19.16大椎穴至后发际 72.31±6.09 24.10双侧天柱 44.02±4.96 16.93

大椎穴至后发际与其他3种测量方法间距数值比较。大椎穴至后发际间距折算成1“寸”的均数为24.10mm,其余3种测量方法间距折算成1“寸”的均数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

3 讨 论

项部“横寸”和“直寸”的数值存在巨大差异,二者不能混用,将临近的骨性标志作为参照更加准确。

对于项部“横寸”,双侧完骨间距作为“9寸”折算成1“横寸”的数值与双侧天柱穴间距作为“2.6寸”折算成1“横寸”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双侧完骨穴间距作为“9寸”折算成1“横寸”的数值与双侧天柱穴间距作为“2.6寸”折算成1“横寸”的数值比较接近,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骨度法出自于《灵枢·骨度》,就是迄今临床常用的取穴方法之一,以骨节标志定出度数,测量人体各部位的长短,不分高矮、长幼、胖瘦,把一定部位折成相同分寸,来对腧穴进行定位。《灵枢·骨度》谓:“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论述了人体骨骼的长短以及用骨度量经脉长短,脏腑大小,尤其用于定位取穴。骨度法以骨的长度或宽度来衡量经脉两点间的距离,即经脉中两腧穴距离的取穴方法。骨度法所用的计量单位,是以身高平均七尺五寸的常人为准,把人体的一定部位折做若干等份,按长短比倒计算,每一等分叫1“寸”,故称为等分寸。“寸”不是绝对数值,而是相对数值,各个部位的尺寸长短,只是作为一般的计算标准,只能局部专用,而不能互相移易。临床具体应用时,把某一部位按骨度常数的寸为单位进行等分,然后参照腧穴的定位与距离折量定取。以分寸为准绳,折量取之[1]。

《灵枢·骨度》谓:“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明确提出“广”和“长”两个不同概念,二者不能混淆使用,“广”指宽度,即为“横寸”的概念,“长”指长度,即为“直寸”的概念。

后世历代医家为了取穴方便,经过实际测量和临床观察,不断将骨度法进行进一步完善,在《灵枢.骨度》的基础上,延续了“广”和“长”有所区别的思想,进一步完善了“直寸”和“横寸”的概念。临床应用不能简单粗暴混淆使用“寸”的概念,对“直寸”和“横寸”应该加以区分。

完骨穴毗邻项部,颞骨乳突有明显的骨性体表解剖标志,位置恒定,容易暴露,易于辨认,便于准确确认测量点,测量误差较小,因此我们推荐选择完骨穴的距离作为参考,与国家标准《腧穴定位人体测量方法中》将完骨认定为颞骨乳突的最突出点[2],和《灵枢·骨度》“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的描述不完全相符合,其科学性值得商榷,需要通过临床和科研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天柱大椎穴发际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大椎穴贴敷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七 “摇天柱”“吕祖救疾法”导引法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秦天柱:艺术需要慢慢“养”
秦天柱
和中学时光一起逝去的,是发际线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